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2|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顏真卿的『小楷』·【干祿字】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5-17 1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干祿字書】,顏真卿書此碑時已66歲。此碑注字用小楷,除小字本【麻姑仙壇記】外,為迄今所見顏書刻石字體最小楷書,就大小意義而言,堪稱是顏真卿的『小楷』。

歐陽修【集古錄】有:『魯公喜書大字,惟干祿字書法最為小字,而其體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麻姑仙壇記】則道峻緊結,大為精悍,把玩久之,筆畫巨細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後知非魯公不能書也。』之說。

黃伯思【東觀餘論】評此書:『持重而不侷促,舒和而含勁氣。乃盡魯公筆意也。』

【干祿字書】

【干祿字書】

顏真卿書此碑時已66歲

顏真卿書此碑時已66歲

此碑注字用小楷

此碑注字用小楷

除小字本【麻姑仙壇記】外

除小字本【麻姑仙壇記】外

最小楷書

最小楷書

顏真卿的『小楷』

顏真卿的『小楷』

魯公喜書大字

魯公喜書大字

惟干祿字書法最為小字

惟干祿字書法最為小字

體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

體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5-6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魯公〖干祿字書〗小楷筆法蠡測】

顏魯公【干祿字書】乃唐代正字學之圭臬,其小楷筆法尤見晚年化境。此碑作於大曆九年(774年),正值公書法"人書俱老"之時,雖為規範科舉用字而作,然筆端自見廟堂氣象。今試從三端論其精要:

一、筆法之辯證
黃伯思謂"持重舒和"四字最得神髓。觀其橫畫起筆多藏鋒蓄勢,如"千"字長橫,逆入平出,中段略呈弧勢,收筆處微頓即收,所謂"屋漏痕"之法於此小楷中尤見精微。豎畫則取"懸針"意態,如"祿"字右豎,挺勁中見彈性,與歐陽詢之峻拔、虞世南之溫潤俱不相類,獨顯顏體"筋勝於骨"之特質。

二、結字之妙造
其字法在"舒和"與"局蹙"間得中和之美。如"顏"字右部"頁"旁,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恰合"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旨。更妙者在於字間呼應,如"干祿"二字,"干"之豎畫與"祿"之撇畫形成軸線呼應,使章法雖字字獨立而氣脈貫通。此正應【書譜】"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之論。

三、氣格之升華
較之【麻姑仙壇記】的"道峻緊結",【干祿字書】更見從容。其小楷不以纖巧求工,反以渾厚為尚,如"書"字長橫波磔,竟有隸書遺意。歐陽文忠公謂"筆畫巨細皆有法",實指其能以篆籀筆意化入楷則,如"字"字寶蓋頭,圓轉處暗含【石鼓文】筆致,此乃張旭"錐畫沙"之法的微觀呈現。

今觀拓本,雖經千年風霜,而點畫間凜然之氣猶存。魯公晚年小楷,實將初唐以來楷法推向"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昔人謂"小字難於寬綽有餘",顏公此作,誠可為後世範式。學者當於毫芒間體會其"折釵股""印印泥"之妙,方不負此唐人真傳。
陸行 發表於 2025-7-17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魯公〖干祿字書〗小楷筆法考略】

顏魯公【干祿字書】者,實乃唐代正字學與書法藝術交融之瑰寶。此書成於大曆九年(774年),正值魯公書法造詣臻於化境之時。其小楷筆法之精微,誠如歐陽文忠公所言"持重舒和而不局蹙",實開唐人小楷新境。

一、筆法特徵考辨
觀其點畫,雖字徑不過方寸,然"橫細豎粗"之顏體特質宛然可見。橫畫起筆多藏鋒,行筆漸提,收筆含蓄;豎畫則逆鋒直下,如屋漏痕之自然。轉折處外拓內擫,方圓兼濟,較之【麻姑仙壇記】之"道峻緊結",更顯雍容氣度。黃伯思謂"舒和含勁氣",正指此剛柔相濟之妙。

二、章法佈局析微
全碑小字注文排列如星鬥麗天,行間疏朗而不鬆散,字距緊密而不逼仄。每行軸線略呈弧曲,暗合"擔夫爭道"之理。尤其可貴者,千餘小楷連綿不斷,而氣脈貫通,足見魯公"小字如大字"之掌控力。此非徒技法純熟可致,實乃胸次豁達使然。

三、書學價值發微
昔人論顏書多注目於【祭侄稿】等大字作品,然此碑小楷恰補其缺。其字法謹守【說文】正體,筆意卻活潑自然,可謂"納古法於新意,生新法於古意"。米南宮【海岳名言】嘗譏顏書"如叉手並腳田舍漢",若得見此碑精微處,恐當斂衽改容。

今觀拓本,雖石泐痕深,然"口"字右上折角之方勁,"永"字八法之完備,猶可窺見魯公以垂暮之年而筆力不衰。昔張懷瓘【書斷】云"神品難摹",然此碑小楷卻為後世立一範式,趙松雪、文衡山輩莫不受其沾溉。學者若欲探顏體堂奧,當於此細處着眼,方不負魯公當年刊石垂範之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卯時| 2025/7/23/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