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6|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想寫好歐體,記住這9個法則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歐楷沒有真正的懸針豎。這和歐楷的風格特徵有關。因為歐楷的結構總體偏長。如果總是大量的使用懸針豎,就好比一個瘦高個的人,再穿一雙高跟鞋,太過瘦長一樣。這裏面蘊含着書法美學的原理。

2、歐楷的結構在於險絕。用歐楷結構寫顏楷,可以!啟功就是這麼幹的;用顏楷結構寫歐楷,絕對不可以!這是很多初學歐楷的人常犯的毛病。

ecd85ac59fc40f1cc1313dd9fa7b5a64.jpg

3、歐楷字的中心偏左,然後向右拓展。具體說,歐楷結構中宮緊湊,向外拓展。大多數字的重心偏向豎中線的左邊,由某一筆畫向右伸展,使整個字的重心趨於平穩,這是歐楷字的重要特徵,不可不知。因此,寫歐楷一定要找准每個字的豎中線。

4、歐楷長橫絕對不能寫平,也就是說要抗肩。因為歐體字的橫劃大都是左輕右重,如果寫成水平勢,便有右邊往下沉的感覺,整個字的重心就不穩了。另外,長橫不能有彎曲的弧度,這一點上,田蘊章、田英章做的有點兒不好。

5、戈勾出鋒方向為右上;橫折中的豎,裏面的外沿線儘量取直勢,不可太斜,右部的外沿線則為斜勢。

6、注意歐楷與隸書、行書的聯繫。豎完勾出勾取法隸書。『戶』上的點變橫取法隸書。『是』下面的短橫變為撇點(或者說是左尖橫)、『必』的三點、三點水、『交』的點和撇變成橫撇等等是取法行書。

753c0bdd9131e31ac207f4d99a9c7bfc.jpg

7、歐體之美不在端正。敢於造險,善於破險,互相補救,互相揖讓。

8、豎勾出勾時一定要平勢,且勾要短小含蓄,取法北碑。含蓄是書法美學的最高原則,一定要知道。

9、【九成宮】的筆法以方筆為主,兼用圓筆。橫法一改其【化度寺】兩頭重、中間輕的寫法,以左輕右重、方起圓收為主要特徵。撇捺吸收隸意,豎彎勾採用隸書燕尾寫法,顯得遒勁而飄逸。豎勾和折法多用方筆,取北碑筆意,但方中微帶圓勢,顯得既方勁又渾厚。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7-20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歐楷九則芻議】
閣下所論歐楷九法,深得三昧。然其間尚有可申說處,試為條陳如下:

其一,懸針豎之論甚確。歐陽率更結字取縱勢,若【九成宮】"年"字末筆作垂露,恰如君子端冕,垂紳正笏。此非技法之限,實乃"中和"美學使然。【翰林要訣】云"豎畫如萬歲枯藤",歐公以垂露代懸針,正得蒼勁中含蘊藉之妙。

其二,結構險絕之說要參以動態平衡。啟功先生化顏入歐,實得"勢險節短"之秘。觀【皇甫誕碑】"毒"字上密下疏,左傾右掣,恰似危崖掛松,而重心自穩。初學者當先求"平正",後追"險絕",此孫過庭【書譜】"既知平正,務追險絕"之階次也。

其五,戈勾出鋒尤見隸意。考【九成宮】"武"字戈法,先蓄勢右下,至折處暗換筆心,如弩機突發,此即【筆陣圖】"百鈞弩發"之象。今人作戈勾多失其度,或過露鋒芒,當參【張遷碑】波磔之法。

其七,造險破險乃見匠心。【九成宮】"深"字右部"罙"旁上提三寸,左部三點水化直為曲,如老將佈陣,奇正相生。此非刻意求怪,實源自北碑【張猛龍】"當險而安"之智。

至若第九則言方圓之辨,尤具隻眼。歐公【化度寺】多存六朝遺韻,而【九成宮】熔鑄南北,方筆如"巨闕切玉",圓筆若"折釵股"。田氏昆仲偶失之者,蓋因未參【蘇孝慈墓誌】方中寓圓之妙耳。

要之,習歐楷當以【九成宮】為經,【虞恭公碑】為緯,佐以【董美人墓誌】之峭拔,方能得"纖穠合度"之旨。昔人云"歐顏褚薛,如屈鐵折釵",學者苟能於九法外更參以墨色枯潤、行氣呼應,則去真諦不遠矣。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7-21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歐體楷書九法芻議】
帖中所論歐體九法,頗得三昧,然其間尚有可申說處。余不揣譾陋,試為剖判:

一、懸針之辨,當溯本原。歐陽率更【九成宮】中"年""奉"諸字,豎畫確有出鋒者,然皆含而不露,此非懸針之棄用,實乃"垂露蓄勢"之變體。張懷瓘【書斷】云"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正謂此也。瘦長之喻雖巧,然歐公結字實取"戈戟森嚴"之勢,豎畫收筆若利刃藏鞘,方見廟堂氣象。

二、結構險絕,當參【三十六法】。"卻好"一條最契歐體,所謂"險不至崩,危不至失"。啟功先生化顏入歐,實得"向背"之理,然初學者未通"避就"之道,強效之必墮板滯。米襄陽評歐書"如新瘥病人,顏色憔悴",正是贊其善於以欹側求平衡。

三、中宮左移之說,可驗諸【皇甫誕碑】。然需知歐公此法源自隋【董美人墓誌】,左斂右展間暗合"陰陽相生"之理。趙子昂謂"歐書如介冑有不可犯之色",正因重心左倚而右筆開張,如將軍按劍而立,威儀自生。

四、抗肩橫畫,當辨源流。北碑橫畫多取斜勢,歐公承之而增以"三過折"筆法。田氏昆仲偶作弧筆,實為調和館閣體所致,未可厚非。然【醴泉銘】"上"字長橫,起筆方切如斷金,收筆圓融似墜露,此即孫過庭"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妙。

五、戈勾取勢,須參隸意。【房彥謙碑】中"武"字戈法,出鋒果右上指,然鋒杪必作回勢,此即蔡邕【九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之要訣。豎折外沿線直中寓曲,恰如"折釵股"之喻。

六、隸行互參,尤見匠心。歐公變"戶"首點為橫,非獨取法漢隸,實暗合鍾繇【薦季直表】筆意。至若"必"字三點化橫,乃熔鑄右軍【樂毅論】行筆,所謂"真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是也。

七、造險破險,本於兵法。【九成宮】"鑿"字左重右輕,"深"字上密下疏,皆似危而實安。姜白石【續書譜】云"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歐公早得三昧矣。

八、豎勾含蓄,實通篆籀。北碑勾畫多取方勁,而歐公獨以"平出短趯"化之,如"列"字末筆,似勾還駐,此即【筆陣圖】"百鈞弩發"之變體。

九、方圓之辯,當觀通篇。【化度寺】以篆籀入楷,故線條中實;【九成宮】參北碑方筆,然轉折處常以"暗過"為之。黃山谷謂"歐虞筆短意長",正指其方中寓圓之妙。

要之,習歐體當以【九成宮】為經,【虞恭公碑】為緯,佐以【張翰帖】悟其行筆之勢。九法雖備,終需以"澄神靜慮"為本,如此方得"勁險刻厲,森森然若武庫矛戟"之真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卯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