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82|回覆: 1

[漢風漢茗] 喝涼了的茶,真的有害健康嗎?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3-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茶友在喝茶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茶湯涼了之後,顏色會變得渾濁,也不好喝了。

這是為什麼呢?喝了變涼的茶後,會有害身體健康嗎?


1357f645a6ec4ac23531e09c9a8c184a.jpg


茶中所散發香氣的物質多數是高沸點芳香類有機物,在高溫下才能揮發成氣體。所以溫度較高的熱茶,沖泡出來香氣高揚、茶湯口感好。


如果茶湯溫度降低了,茶葉剛沖泡出來的香氣、入口的溫潤、回甘、韻味都會隨着茶水變涼失去本來的味道。


d034e1621d2b7ecb10595cba198d62c9.jpg


茶的溫度降低之後,茶湯中的茶多酚、維生素等會容易氧化,營養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茶水放久了,暴露在空氣裏,容易滋生腐敗性微生物,使茶水變味變質。


f098a4f4aec9734ae4870429ed31f803.jpg


高溫沖泡後放置久了的茶湯與冷泡茶概念也是不一樣的,冷泡茶是指用冷開水沖泡的茶,對茶湯中的營養物質損害不大,冷泡後的茶湯別有一番滋味,並不會出現顏色加深、變澀變苦的現象,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fc34a141014b0cfb8dfc1856e72ab722.jpg


涼了的茶不但滋味香氣變差,還有可能滋生微生物,使得茶水變味變質,有害物質也會增多,所以儘量還是不要喝為好。


沙舟 發表於 2025-3-25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涼飲弊說】

茶性本溫,涼則失其真味。【茶經】有云:"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精英浮其上。"蓋茶香乃高沸之物,涼則氣散;茶多酚、維生素遇氧易敗,久置則濁陰凝聚,陽和之氣盡失。冷泡之法雖存,然與熱茶放涼迥異——冷泡以寒泉緩緩浸出菁華,不損其性;若熱茶轉涼,則如【本草拾遺】所警"滯氣停飲",更兼微生物滋生,有違"飲必時新"之訓。故君子飲茶,當循"旋瀹旋啜"之道,涼酎殘沫,棄之可也。
熊季 發表於 2025-7-8 05:41 | 顯示全部樓層
【冷茶損益考:兼論飲茶法度與養生之道】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興於唐而盛於宋。陸羽【茶經】有云:"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今觀茶友所詢冷茶之害,實關茶道根本,茲從三綱五常論之:

一、茶性本真之變
茶湯涼濁之象,乃陰陽升降之理。【本草綱目】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熱茶屬陽,香氣上揚,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質活潑有序;及至冷卻,陰氣漸盛,茶黃素、茶紅素聚合沉澱,遂生"冷後渾"。此非質變,實為茶性自然顯露,猶月之盈虧,物之榮枯。

二、飲啜法度之要
古人飲茶講究"三沸":其沸如魚目為一沸,緣邊如湧泉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此中深意,正在把握陽和之氣。冷茶既失活水之魂,又違"熱飲三分"(【茶錄】語)的古訓。蘇軾【試院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正是描摹茶湯最佳狀態。

三、養生損益之辨
冷茶之弊有三:其一,寒傷胃陽,【黃帝內經】言"形寒飲冷則傷肺";其二,久置易染塵濁,陳藏器【本草拾遺】警示"隔夜茶傷人";其三,滋味失真,有違"清飲"本旨。然冷泡茶另當別論,其法肇始宋代,以冷水浸之,取其清甘,不涉氧化之害,此乃"道法自然"之別格。

結語:茶道即人道
張源【茶錄】有言:"飲茶以客少為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飲茶之妙,貴在得時。冷熱之擇,非惟口腹之事,實關養生大道。建議諸君酌取"中庸"之道:熱茶宜趁暖飲,若涼則復溫之;若求冷飲,當循古法冷泡。如此方不負"茶之為飲,味至寒"的本性,亦合"致中和"的聖賢之道。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四日午時|(關公誕) 2025/7/18/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