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48|回覆: 0

[詩詞賞析] 每晚品詩|今年花勝去年紅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注釋

把酒:端着酒杯。

從容:留戀,不舍。

紫陌:紫路。洛陽曾是東周、東漢的都城,據說當時曾用紫色土鋪路,故名。此指洛陽的道路。

洛城:指洛陽。

總是:大多是,都是。

匆匆:形容時間匆促。

『可惜』兩句:化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譯文

端起酒杯向春風祈禱,請你再留些時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陽城東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們去年攜手同游的地方,我們游遍了奼紫嫣紅的花叢。

歡聚和離散都是這樣匆促,心中的遺恨卻無盡無窮。今年的花紅勝過去年,明年的花兒將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時將和誰相從?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憶春的小詞。寫自己獨游洛陽城東郊,飲酒觀花時而產生的願聚恐散的感情。這首詞為作者與友人春日在洛陽東郊舊地重遊時有感而作,在時間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上片由現境而憶已過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樂。下片再由現境而思未來之境,含遺憾之情於其中,尤表現出對友誼的珍惜。『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將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較,融別情於賞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時的歡娛心情,而並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鮮艷,但由於是用樂景寫衷情,使詞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誠摯。上片回憶昔日歡聚洛陽,同游郊野之樂趣。下片寫惜別之情,感傷氣息濃重。。結尾兩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更以今年花勝去年,預期『明年花更好』,映襯明年朋友聚散之難卜,不知與誰一道重來洛城游芳,更進一層地深化了這種人生聚散無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無常的傷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總能多少慰藉詞人悵惘失落的情懷,減輕了心頭的傷痛。故而詞人並無劇痛深哀,只是一種淡淡傷感而已。

葉住秒 發表於 2025-6-6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浪淘沙】詞境新詮:歐陽修時間意識中的生命觀照

歐陽文忠公此闋【浪淘沙】,歷來被視為傷春懷人之作。然細繹其時間脈絡與哲學意蘊,實為北宋士大夫生命意識的精微呈現。詞中"去年—今年—明年"的三重時間結構,恰構成儒家"逝者如斯"的時間觀照與道家"與時俱化"的宇宙意識之交融。

一、空間記憶中的時間疊印
"垂楊紫陌洛城東"之句,以洛陽特有的紫色官道為空間坐標,將物理空間轉化為記憶載體。"總是當時攜手處"的"總"字,非泛泛之辭,乃【詩經·鄭風】"總角之宴"遺韻,暗含對永恆性的追問。這種時空交融的筆法,實承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敘事傳統,將個人體驗升華為集體記憶。

二、花事比較中的存在哲思
"今年花勝去年紅"之語,表面似尋常比較,實則暗藏玄機。【周易·繫辭】云"日新之謂盛德",歐陽公此處以花事喻人事,揭示出存在者(Dasein)在時間流變中的悖論:一方面驚嘆生命力的遞增("花更好"),另一方面又痛感主體參與的不可確定性("知與誰同")。這種矛盾心態,恰是北宋文人"格物致知"思維在詞體中的折射。

三、宴飲儀式的超越性追求
"把酒祝東風"之舉,遠超一般餞別習俗。考【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歐陽公以酒祝東風,實將自然神格化,構建了士大夫獨特的"天地—人生"對話系統。這種儀式感,使尋常離愁獲得形而上的慰藉,與陶淵明【停雲】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異曲同工。

四、詞體結構的哲學隱喻
全詞上下片形成"記憶—展望"的對稱結構:上片"游遍芳叢"之圓滿,對應下片"聚散匆匆"之殘缺。這種結構本身即是對【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文學演繹。結尾"知與誰同"的開放式詰問,更暗合禪宗"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頓悟境界。

要之,此詞絕非簡單感時傷逝之作。在"花勝去年"的物象背後,是歐陽修對【論語】"逝者如斯"的時間焦慮、【莊子】"與時俱化"的生命智慧的雙重回應。其價值不在傷春情緒的渲染,而在展現了中國士大夫如何通過詞體創作,完成對線性時間的詩意超越。這種超越,正是中華美學"哀而不傷"傳統的絕佳體現。
gyz9999 發表於 2025-7-25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歐陽修〖浪淘沙〗詞中的時間意識與生命情調】

歐陽文忠公此闋【浪淘沙】,以簡淡之筆寫深沉之思,於尋常花事中寄寓人生聚散無常之慨,實乃北宋詞中『以樂景寫哀情』之典範。全詞以『把酒祝東風』起興,至『知與誰同』收束,形成完整的時間迴環,其間蘊藏三重美學境界,值得細繹。

一、時空疊映的敘事結構
上片『垂楊紫陌洛城東』以地理空間為經,下片『今年花勝去年紅』以時間流逝為緯,構建出『洛城—芳叢』的物理空間與『去歲—今春—來年』的心理時空雙重維度。紫陌垂楊本是實景,然『總是當時攜手處』一句,將當下獨游與昔年共賞並置,遂使空間承載記憶,物象化為心象。此種『時空互滲』手法,源自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之『明年此會知誰健』,而歐公更以『花勝去年』遞進強化,使時間意識愈顯尖銳。

二、花事隱喻中的生命觀照
『花紅』之喻絕非單純物候比較,實為詞人生命體驗的投射。以『去年—今年—明年』三載花信為序,暗合【論語】『逝者如斯』之嘆,然歐公妙在不着悲戚語。『可惜明年花更好』之『可惜』,非僅惋惜人事飄零,更含對自然永恆性的體認——花開花落自有其時,而人之聚散卻如飄蓬。此種『物是人非』的對照,恰是宋代理學『觀物察己』精神的詞化呈現,較之五代詞之純然感傷,更添一層哲思厚度。

三、從容中的哀矜
詞眼『且共從容』四字最見歐公氣象。表面祈願東風駐留,實則抒寫對人間情誼的珍重。『從容』者,非僅指春色盤桓,更是面對無常時的精神姿態。下闋『聚散苦匆匆』雖言恨意無窮,然結句以問代答,將悵惘化為綿長餘韻。較之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直抒,歐公此作更得『哀而不傷』之旨,蓋因其以理性節制情感,終以『花更好』之希望沖淡『知誰同』之孤寂,此正合【中庸】『致中和』之境。

要之,此詞以花期為線,織就人生聚散之網,其價值不在傷春惜別之表意,而在展現宋代士大夫對時間流逝的敏感與超越。歐公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其中『集古錄一千卷』與『常置酒一壺』並重,恰可與此詞互證——既深知『此恨無窮』,復能以酒祝東風,此般通脫,正是國學所謂『知命而不憂』的生動詮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辰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