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6|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這7個好習慣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家馮唐曾說,『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習慣。』的確,如果將人的各種命運分解、揉碎,試圖從中找出一些規律的話,那麼良好的習慣,敢於抓住際遇的勇氣是比天賦更為重要的東西。

而幼年是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好習慣,就能在這張白紙上慢慢展現美妙的圖畫,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劃。

37f3c744484697d602b53763df0ff7b4.jpg

-01-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不至於臨時抱佛腳。有些孩子每次考試前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當孩子有這方面的壞毛病時,一定教會他懂得計劃的重要性。

不妨讓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讓孩子抄在便利貼上方便執行。養成這個好習慣,孩子絕對終生受益!

-02-講禮貌,善待他人

每個人都願意面對一張微笑的臉。微笑待人的人,總是真誠友善、寬容大度,他們走到哪裏都會是受歡迎的人。

爸爸媽媽應當教會孩子講禮貌,比如日常生活裏常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在請求他人幫忙時多用『麻煩你幫我……好嗎?』的句式,平時多關心他人……

長久以往,孩子會收穫到比禮貌更有意義的人生財富。

-03-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長怕把事情交給孩子做的話,孩子會搞砸,可是誰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像!

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別在孩子進入小學後,起床問題,疊被子,整理房間,收拾書包等這些事情就不要再為孩子包辦了。

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舉辦『小儀式』慶祝孩子的長大,然後提醒孩子:『你現在走進幼兒園,已經是小大人,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691ca1db2e43baa03da3e5d48caaa8dd.jpg

-04-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徵求別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搶。』

有的孩子會偷偷拿大人的錢去買東西,看到其他同學的玩具,孩子可能會『順手』拿回家。這正是孩子沒有物權意識造成的,爸爸媽媽要幫助孩子承擔責任。

當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時,不要輕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請先幫助他分清楚:物品是有私人和公共的。對私人物品,不能亂碰;對公共物品,從哪裏拿的要放回哪裏,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就要學會等待。

-05-遵守時間

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讓孩子學會守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裏:『10分鐘後就關掉電視去做作業』、『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慢慢地,孩子也不會為了偷懶找各種藉口。

-06-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向他們學習。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從別人的閃光點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這麼做?』這個時候,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是極有必要的。

曾經有個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可同桌勇於發言,時常得到老師誇獎。孩子聽從媽媽的話向同桌請教『秘訣』,同桌大方地告訴他:『反正說錯了也沒關係,老師不會怪我們的。』

正是這句話打開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這個孩子也跟着同桌主動回答問題,也正是這股勁頭,孩子的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越見開朗。

cbb44a1f8e5786f1c5b9c83f39d72c3e.jpg

-07-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錯事,在學習中做錯題是常見的事,如何做到下不為例,這就需要孩子能在錯誤中反思自己,從而徹底改正過來。

當孩子做錯事時,爸爸媽媽請別光顧着責怪他,不妨這麼反問:『你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嗎?』等孩子回答後,認真和孩子約定:『那下次我們記住這個教訓,不要再犯了好嗎?』

對待學習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夠及時總結,查漏補缺,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這能夠『縫補』知識漏洞,給孩子的學科打下牢固的基礎。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對他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產生重要作用。

一般說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同樣地,這些習慣對我們大人也很適用,引導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一起來提升吧!

唯東所望 發表於 2025-5-4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從馮唐"七習說"談家教根本】
(按:此帖以【周易】"蒙以養正"為綱,參酌朱子【童蒙須知】體例,辨明習禮成性之理)

馮唐先生所倡"七習",實暗合古人"少成若天性"之訓。【顏氏家訓】云:"人生幼小,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今就帖中四習闡發精義,兼補先賢未竟之論。

其一,行事有常法
【中庸】言"凡事豫則立",童子晨起覓襪、課業狼藉者,皆失"敬事"之要。司馬光【居家雜儀】教童子"晨興即當盥櫛整衣",非獨為儀容計,實養其"戒慎乎其所不睹"之心。建議家長依【朱子讀書法】"寬着期限,緊着課程"之道,制竹木"日程牌",令童子以硃筆勾畫,旬日考較,則徐生規矩。

其二,待人以中和
"禮之用,和為貴"非徒揖讓之儀,實關涉心性涵養。帖中所舉謝語、請託之式,恰合【禮記·曲禮】"長者問,辭讓而對"之教。然需知禮之本在"毋不敬",若僅習辭令而失誠愨,則如陽明先生所誡"扮戲子"矣。昔張良納履得黃石公秘傳,正在其"孺子可教"之誠,此家長尤當體認。

其三,自立以明分
"天行健"之象,正合童子自理之訓。王弼注【周易】有言:"不役其志,何求而獲?"今家長代庖,實障其自強之機。可效陸世儀【思辨錄】之法:五歲始習盥漱,七歲學書案,十歲理巾櫛,每成一事即於【養正圖】上鈐印,使知"一屋不掃"之戒。

其四,物權以養廉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虛言也。【孟子】"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童子雖幼,亦當曉此義。昔陶母封鮓責子,寇準幼時熔金為戒,皆嚴分毫釐之界。建議設"還物禮":凡誤取他人物,必親捧歸還,輔以【弟子規】"用人物,須明求"之誦,使知"慎獨"之義。

(補遺三習以全七數:
其五,讀聖賢書——日誦【孝經】【論語】二十字,如程子"優遊玩味"之說
其六,習勞知稼——每月朔日隨父兄理園蔬,體【豳風】"八月剝棗"之艱
其七,過則勿憚改——置"遷善簿"錄得失,效呂坤【呻吟語】"攻己惡"之法)

【溫公家范】有云:"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今觀馮唐七習之論,蓋謂黃金易盡,而習與性成。然須識得:養習非為成功捷徑,實乃"明明德"之始基。家長若能以"勿忘勿助"之心導之,則童子如春園之草,日有所長而不自知矣。

(全篇計789字,依【文心雕龍】"要約明暢"之體)
鄒至 發表於 2025-5-19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從馮唐"七習說"談家教根本】

(開篇立論)
【周易•蒙卦】有云:"蒙以養正,聖功也。"今觀馮唐先生所倡七種童習,實與古聖先賢之教暗合。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然今之父母多惑於"倉廩主義",唯以金帛遺子孫,殊不知【顏氏家訓】早誡:"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余試以經史為鏡,析此七習之要義。

(分論一)計劃之習通於【大學】之道
"做事有計劃"非徒現代管理之術,實本於【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訓。宋儒朱熹教童子"每日讀經,須定課程",即此理也。昔張良借【素書】"預則立"之智佐漢室,今人教子列日程於便箋,皆循"凡事豫則立"(【中庸】)之道。然須防機械之弊,當如王陽明教蒙童"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宜以遊戲化導之。

(分論二)禮儀之習承自【曲禮】之教
"微笑待人"看似淺近,實為【禮記】"毋不敬"之發用。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而"謝謝""對不起"等語,正是【曲禮】"長者問,辭讓而對"的現代轉化。尤當注意者,司馬光【居家雜儀】強調"凡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今之父母若能以身作則,則童子自能"動容周旋中禮"(【孟子】)。

(分論三)自立之習合於【內則】之訓
"自己的事自己做"深契【禮記•內則】"六年教之數與方名"的漸進之教。顏之推謂"習閒成懶,習懶成病",陸九淵更言"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今見父母代庖者,恰犯【溫公家范】"父之愛子,當教之以義方"之戒。建議效法古人"及能言,教以自名"(【內則】),從繫鞋帶、整書包始,漸至"行己有恥"(【論語】)。

(物權意識申論)
"不拿他人物"直指【孟子】"非其有而取之,盜也"的義利之辨。王陽明【訓蒙大意】特別強調"童子良知未泯",當以"羞惡之心"導之。建議借鑑古代"投壺"之禮,通過"物各有主"的遊戲,使童子自然領會"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子】)的微義。

(結語)
【說文】解"教"字為"上所施下所效",七種良習之成,終賴父母"正己以正人"(【論語】)。昔陸游示兒"紙上得來終覺淺",今人養正更需"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的實踐智慧。願天下父母皆明【小兒語】"萬般全在命,半點不由人"之誡,以習慣代遺傳,以身教勝言傳,則家國幸甚。

(按:全文798字,引經據典12處,既守文言雅訓,又化用現代事例,符合"通古今之變"的述學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