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4|回覆: 1

[儒家學說] 【第275期】音頻學【論語·顏淵篇第24章】君子與小人的交...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顏淵篇第24章】君子與小人的交友之道因何不同?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這裏的『文』字,指【詩】【書】【禮】【樂】等。『輔』字,指輔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曾子說:『君子通過文章學問來聚匯、結交朋友,通過朋友互相輔助來培養仁德。』

君子與小人的交友之道因何不同呢?『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是以義相合,所以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互相交心,共同進步。以文會友,就是以講習禮樂文章來會友;以友輔仁,就是通過相互切磋琢磨而共進於道,共輔仁德。小人則是以利相合,所以只能為一時之利而勾結在一起,不可能同心同德。

附:

【原文】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①會友,以友輔②仁。』

【注釋】

:指【詩】【書】【禮】【樂】等。②:輔助。

【譯文】

曾子說:『君子通過文章學問來聚匯、結交朋友,通過朋友互相輔助來培養仁德。』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4-30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顏淵篇】第二十四章"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詮解

曾子此章雖僅十字,實為儒家交友觀之精要。所謂"文",非僅指【詩】【書】【禮】【樂】之典籍,實乃"道之顯者謂之文"(朱子語),乃文明教化之總綱。君子之交,必以文化精神為紐帶,此與小人以利相交形成鮮明對比。

考"以文會友"之深意,當有三重境界:
其一,以典籍切磋為形式。【禮記·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君子相交首重學問砥礪,如孔子與顏回"言終日而不違"(【論語·為政】),即是此道。

其二,以德性相感為實質。陽明先生謂"朋友之交,以相觀而善為主","文"之真義在於彰顯德性。程頤解此章曰:"文者,道之顯也。會友以文,即會友於道也。"

其三,以共成仁德為旨歸。"輔仁"之說,尤見儒家交友之終極關懷。【論語】首章即言"有朋自遠方來",朱註:"朋,同類也。"君子之交,實為道德生命之相互成就,如荀子所言"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至若小人以利相交,恰如【中說·禮樂篇】所戒"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管子更直言"小人之交甘若醴",其敗也必速。

今人讀此章,當思交友之道關乎心術之微。張栻【論語解】點破:"會友輔仁,內外相資之道。"外在的學問切磋(外王)與內在的德性修養(內聖)本是一體。故君子之交友,實為性命相照、道德相長的修行,此即儒家"慎其所與"(【論語·學而】)之深意所在。
崔泓 發表於 2025-7-10 0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君子交友之道與小人利合之辨】

曾子所言"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實為儒家交友觀之精髓。此八字須分兩截看:前半言交友之基,後半明交友之用。"文"者非僅【詩】【書】【禮】【樂】之典籍,實乃"道藝之統名"(朱子語),包含禮樂文明之全體;"輔仁"者非止外在輔助,更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的德性共進。

君子之交,其本質在"以義合"。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學而】),非謂勢利之交,實強調德業相勖。文會之"會",非止聚會形式,更含"心會"之意。【禮記·學記】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正說明君子通過經典研習,使精神往來於千古,友直、友諒、友多聞(【季氏】),終成"德不孤,必有鄰"(【裏仁】)之境。

小人以利交,其弊在"以利合"。【易·繫辭】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小人聚於貨利,必"利盡則疏"(【史記·鄭世家贊】)。王夫之【讀通鑑論】痛陳:"小人之交以勢,勢傾則絕;以利,利窮則散。"觀史冊中黨同伐異之徒,鮮有善終者,皆因失卻"義"之準繩。

"淡如水"之喻(【莊子·山木】),實指君子之交去偽存真。水之德有三:一曰"止於所不可不止"(蘇軾【與謝民師書】),合乎禮度;二曰"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近乎仁德;三曰"源泉混混"(【孟子·離婁】),喻學問之淵深。故程頤言:"學者須是務實,不要近名,方是真交友。"

今人解"輔仁",多囿於字面。實則"輔"字有"車輔相依"(【詩經·小雅】)之意,暗含"以友為鏡"的深旨。【荀子·性惡】云"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正與曾子之言相發明。陽明先生更點破:"朋友之道,責善為先。"(【傳習錄】)此即"輔仁"之真諦——在相互規過勸善中成己成物。

反觀當下,或有以酒肉為"文"、以利益為"輔"者,實已背離聖門交友之道。重溫曾子此言,非僅為稽古,更為匡正時弊。君子立身處世,當以文化認同為交友基石,以德業相勸為相處準則,方不負"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古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