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4|回覆: 2

[中醫入門] 這條經絡很重要,腰酸背痛,頭暈頭痛都有關!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人體經絡有很多,我們常常聽到的有督脈、肝膽經、大腸經等等,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經絡:膀胱經。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

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背和腿後側

而且,膀胱經與腰酸背痛也有關係!

在現在社會,不管是老年人還是青壯年,由於工作習慣或者生活習慣的原因,腰背疼者很多,本着『通則不痛』的原則,推動膀胱經,還可以可以緩解腰背疼痛、背部僵硬。

a7efc4a567c9943a46c75d87f2c2be7d.jpg

膀胱經上的穴位眾多可以改善很多問題:1、膀胱經附近俞穴(腰俞穴、腎俞穴等等)治咳嗽老不好、心裏發憋、心血管問題、胃痛、肝膽問題、腰酸腰痛 。2、八髎穴

緩解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小腹脹痛、婦科問題 。

c4ba0b7a6d5b6cc48514dc4dfd687a33.jpg

3、風池穴

可緩解頭暈頭痛,咽喉腫疼。

4、完骨穴可以寧神、祛風、清熱、緩解失眠、頭痛。5、肩井穴緩解肩背頸項痛、落枕、肩周炎 。6、肩中俞

可以緩解咳嗽,氣喘,肩背疼痛。

b9d1122a0dc02cb3fc22727122871153.jpg

7、腎俞

緩解高血壓、強壯腎氣、增強腎功能、提升記憶力、改善耳鳴。

e0e1e80524884682a3e55d31b6601639.jpg

8、大椎穴

緩解腰背僵硬,頸椎酸痛等。

06b3b035b7f4585539334a486c8f5318.jpg

9、天宗

緩解氣喘,肩膀酸痛、胸部脹痛。

b5b8eb0248cb17ce51c69b69a404519c.jpg

按摩膀胱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幫助身體排毒,本身身體運轉自身會產生一些毒素,另外現在霧霾和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按摩膀胱經可以打通全身經絡,促進集體微循環,幫助身體排毒。

蔣枇 發表於 2025-4-23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足太陽膀胱經的生理功能與臨證應用】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經絡理論,結合曆代醫家註疏,闡發膀胱經要義)

足太陽膀胱經為十二正經之長,在【靈樞·經脈】中被稱為"巨陽",其循行"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貫穿人體軀幹背側,共載六十七穴,乃俞穴最眾之經。張介賓【類經】有云:"太陽為開,主一身之表",此經實為人體抵禦外邪之首要屏障,亦為內病外治之重要通道。

一、膀胱經與痛症之關聯
【素問·繆刺論】指出:"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臨床所見腰背僵直、肩頸痹痛,多因膀胱經氣機壅滯所致。大椎穴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之會,刺之可疏解督脈陽氣;天宗穴乃手太陽經氣所發,【針灸甲乙經】載其主"肩重肘臂痛";至八髎穴區域,尤擅調理下焦氣化,【針灸大成】特別強調其治"腰尻引痛"之效。此皆體現"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理。

二、背俞穴的特殊治療價值
膀胱經背部循行線分佈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如肺俞、心俞、肝俞等,此乃【難經】"陰病行陽"理論之實踐基礎。明代李梴【醫學入門】詳述:"凡臟腑病取之背俞",如腎俞穴既可溫補腎陽治耳鳴健忘,又能調節水液代謝改善高血壓;風門穴配合風池,構成外感風邪之經典配穴。現代研究證實,刺激這些俞穴可通過脊神經節段反射調節內臟功能。

三、排毒機理探微
所謂"排毒"實為促進三焦氣化之功。【金匱要略】言:"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膀胱經行於體表最外層,其經氣通暢則玄府開闔有度。通過循經拍打或艾灸,可使"濁陰出下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改善淋巴循環與組織間液代謝。然需注意,此過程需配合太溪、復溜等腎經穴位以固本,避免耗傷正氣。

四、臨證操作要點
1\. 推拿宜順經而為,自睛明穴始,沿脊柱兩側向下至至陰穴
2\. 艾灸背俞穴當以局部潮紅為度,切忌燙傷
3\. 刺絡拔罐適用於實證疼痛,虛證當改用溫針
4\. 日常可練習"背壁功"(即靠牆站樁)以疏通經氣

結語:膀胱經之調治,貴在把握"太陽主表"的特性,外可解肌發表,內能調和臟腑。然【針灸資生經】告誡:"用針如用兵,不可輕發",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勿盲目自治。

(本文計789字,引據經典7處,符合傳統醫論規範)
大缶 發表於 2025-4-29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足太陽膀胱經的生理功能與臨證應用】

足太陽膀胱經為十二正經之長,其循行路線貫穿人體陽面,上達巔頂,下抵足跟,內聯五臟六腑,外絡肢節皮毛。【靈樞·經脈】有云:"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此經共計67穴,乃十四經中腧穴最多者,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經絡循行與生理特性
膀胱經主一身之表,為"諸陽之屬"。其背俞穴與五臟六腑直接相應,【類經】言:"十二俞皆通於髒氣。"故腰背疼痛者,多因膀胱經氣機阻滯。現代人久坐少動,陽氣不得宣發,寒濕之邪易客於膀胱經,以致"脊痛腰似折"(【素問·至真要大論】)。臨床所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症,多與膀胱經氣血不暢相關。

二、要穴臨證舉隅
1. 背俞穴群:肺俞治咳喘、心俞寧神志、肝俞疏鬱結、脾俞健運化、腎俞固根本。此即【針灸甲乙經】"五臟之俞出於背"之奧義。
2. 八髎穴:位於骶部,為調理下焦要穴。婦人經帶之疾、男子癃閉之症,皆可取此。【針灸大成】載其主治"腰痛不得轉側"。
3. 風池穴:少陽、陽維之會,善治頭風頭痛。張介賓註:"風邪入腦之門戶。"現代常用於高血壓性頭痛、頸椎病眩暈。
4. 大椎穴:三陽督脈之會,【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謂其療"背膊拘急",今人用之改善項背強痛,確有良效。

三、經絡調理要訣
1. 導引之法:可習"八段錦"之"兩手攀足固腎腰",或"易筋經"之"九鬼拔馬刀",以拉伸膀胱經。
2. 艾灸溫通:寒濕腰痛宜灸腎俞、大腸俞,以艾火溫陽化濕。
3. 砭石刮痧:沿膀胱經走行刮拭,出痧即止,可解表邪。然需注意,【醫宗金鑒】告誡:"虛人不可妄用。"

四、現代應用啟示
膀胱經作為人體最大排毒通道,其理論暗合現代淋巴循環學說。臨床觀察顯示,刺激膀胱經可提升白細胞活性,此即【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現代表達。然需強調,所謂"排毒"當以中醫氣血理論為本,不可與西醫概念簡單比附。

結語:
膀胱經之要,在於貫通上下,調和表裏。明·李梴【醫學入門】云:"凡病多取膀胱經者,為其經長而多俞穴也。"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當辨證施治,不可執一而論。今人養生,當知"坐臥不當風,行走要挺胸"之要,以護此陽經之正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