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68|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武術大翻子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11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翻子拳:剛柔相濟的民間武學瑰寶

大翻子拳作為中國傳統武術的重要流派,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明清之際。此拳種以"翻"為核心理念,講究"翻中帶打,打中帶翻",動作大開大合,氣勢磅礴,充分體現了中國武術"剛柔相濟"的哲學思想。從技術體系觀之,大翻子拳包含單操手、套路、對練、器械四大系統,尤以"八大翻"為技法精髓,每一"翻"皆蘊含攻防轉換之妙。

大翻子拳的獨特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完整的理論架構上。該拳種以【易經】陰陽變化為理論基礎,強調"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整體運動觀。其拳譜記載:"翻如波濤連綿不斷,打似雷霆萬鈞之勢",生動詮釋了動靜相生的武學要義。其次,在技法特徵方面,大翻子拳特別注重腰胯發力,講究"根節催中節,中節帶梢節"的勁力傳導方式,這與太極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發力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養生角度審視,大翻子拳的演練要求"氣沉丹田,神貫頂",通過特定的呼吸配合與動作導引,能達到調和氣血、強健筋骨的功效。清代武術家萇乃周在【萇氏武技書】中所述"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正是對此類傳統拳種鍛煉價值的精闢總結。當代運動醫學研究也證實,大翻子拳中螺旋式的動作軌跡能有效增強關節靈活性與核心肌群力量。

在文化傳承層面,大翻子拳承載着豐富的民間智慧。其招式名稱如"青龍探爪""白鶴亮翅"等,均取材於自然物象,體現了中國傳統"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該拳種強調"未曾學藝先學禮"的武德教育,將"仁、義、禮、智、信"等儒家倫理融入教學體系,使武術升華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當前,大翻子拳面臨現代體育衝擊下的傳承困境。建議通過建立標準化教學體系、開展學術研究、推動校園普及等方式活化傳承。尤其應當珍視其蘊含的傳統哲學思想與健康理念,使這一武學瑰寶在當代社會繼續煥發生命力。唯有深入理解其文化內核,方能真正實現傳統武術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錢底 發表於 2025-6-29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翻子拳之武學要旨與傳承價值】

大翻子拳者,北派短打之精粹也。其名見於【少林衣缽真傳】,所謂"翻子一十八,出手鬼神怕",誠非虛譽。今觀此視頻所示,雖僅得片段,然已可窺其"快如閃電、密如疾雨"之三昧。余不揣淺陋,試析其要。

一、技法特徵考
大翻子拳以"八閃十二翻"為綱,視頻中所現"劈砸挑崩"四法,正合【拳經】"出手似箭,回手似線"之要訣。其步法多取"丁八步",暗合【紀效新書】"前虛後實,陰陽相濟"之理。尤可注意者,演練者之"寸勁"爆發,實得"三節明、四梢齊"之真傳,此即戚繼光所謂"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者也。

二、武學源流辨
此拳肇始於明代邊軍,經少林僧俗兩門融匯,至清中葉形成完整體系。視頻中"連環沖捶"一式,與程沖斗【耕余剩技】所載"順步捶法"形神俱肖,足證其淵源有自。然今之演練者多失其"硬開硬進"之古意,蓋因近代為適應競技而柔化所致。

三、養生與技擊之辨
大翻子講究"三盤並進",視頻中雖側重中盤手法,然其"腰如軸立"之態,實含導引之術。昔年孫祿堂先生曾言:"翻子即是活氣血",正謂其"剛中寓柔"之妙。今人習此,當以"慢練求氣,快練求勁"為要,方不負"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之古訓。

四、傳承之思
今見視頻傳播此技,固然可喜,然電子媒介終難盡顯"口傳心授"之奧。昔李存義授徒必先觀其德,今之習者尤當以武德為先。且翻子拳"小架大用"之秘,非經師父親調不可得,此正【萇氏武技書】所謂"有形練到無形處,方識陰陽是真傳"者。

結語:
大翻子拳如璞玉渾金,視頻所現不過吉光片羽。習者當以【易經】"剛健中正"為體,以【孫子】"奇正相生"為用,更參以【黃帝內經】養生之道,方可謂得武學真諦。傳統武術之傳,非徒形似,要在神傳,願與諸同道共勉之。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