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6|回覆: 0

[醫藥資訊] 有關中醫收入的問題......

[複製連結]
草民插頭 發表於 2017-11-15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有人在罵,各種批評中醫收費的問題,以及學醫的學費問題。

很多老友都顧左右而言他,很少有人出來直面這個問題的。

在很多人看來,中醫治病就是應該便宜,越便宜越好,最好免費。而且這個醫生還得醫術高明,藥到病除。(總開錯藥的醫生,藥免費送給你,你也不會吃。)

想學中醫,就得有人免費教,最好管吃管住發工資。

據草民所知,五年前倪海廈先生在美國的診費是兩百美金,需要提前一周預約,急診更高。

目前在國外行醫的同行,很多人診費已經不低於這個價格。

國內的很多名醫,500塊、1000塊、2000塊、也很常見。

凡是高價診費,大部分是限號的。

草民也見過診費15塊錢,每天看320人的醫生。

甚至有醫生一天看五六百人,如果有吧友質疑可以自己打聽一下這位神醫,草民絕不是隨口亂講的。

我們生病,是去找一天500個號,十秒鐘看一個患者的大夫呢?還是去看一天接診三五個患者的大夫?

草民覺得,這得看是什麼病。

倪先生當年在美國授徒時,學費是三十萬人民幣。

厚朴堂前幾年,聽說是三十八萬,據說是兩年還是三年的學費總額。(這個只是聽說,如果有誤,還望指正。)

草民早些年告訴學生:學中醫最大的好處就是,生活有保障。

只管好好學習,醫術有了,肯定不會缺錢。別人買車你也買,別人買房你也買。

地震了大家都成窮光蛋,你找個樹蔭底下給人正骨復位包紮傷口也能混飽肚子,餓不死。

三天你就能找到能用針灸的地方,一個月你就能賺夠房租不用露宿街頭。

不為良相,便為名醫。

草民深信,以倪海廈先生、徐文兵先生……這些大醫的智慧,不去行醫授徒,干別的也能賺到錢,比如說去炒房。

這些人賺到錢,是萬民之福!

自古學醫入門,師父的選擇標準就有:德才兼備取其德。

我們很少見到一個中醫有錢了跑去炫富,胡作非為的。他們大多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幾乎都在造福社會。

很多人傳言:經常有人傳言羅大倫先生、譚傑中先生……到一些大學去講中醫,一節課收費三萬五萬,太黑。

你可知道一個小鮮肉明星的出場費是多少?

一般來講,肯花500塊、1000塊去掛號看中醫的,絕不是什麼打噴嚏、胃口不太好、身體有點疲憊……

大概是什麼問題,猜都猜的到。

同樣的病,你口袋揣着500塊、1000塊去大三甲去看看?

估計這個錢絕對撐不了三個小時。

當然動輒幾千塊的診費,草民也是很抵制的,太貴了,很多患者無力求醫。

所以一直告誡學生,適可而止,小問題幾十塊,大問題也別讓患者壓力太大。並且每個學生都要不定時抽查義診醫案,也就是說免費義診的,必須在所有醫案中佔到一定比例。

高額學費同樣不可取,太高了,令莘莘學子空有一腔熱血,求學無門。

但是,至少也不能比藍翔、新東方低好幾個檔次吧?

花幾萬塊學個挖掘機、廚師沒人覺得學費高,花個一萬兩萬學中醫有人覺得學費高了。

中醫不可以追求暴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宣揚品德,炫耀赤貧如洗。

錢,只是每個人實現夢想的工具。

錢,不分善惡,能分出善惡的,唯有人心。

中醫有錢,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學中醫最後傾家蕩產,絕對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為『新浪微博』,作者/草民插頭,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相關帖子

黃池母 發表於 2025-7-19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價值與診費之辨】

醫道之興衰,繫於國運;診費之多寡,關乎民生。今人議中醫收費,多有偏頗,或謂當效懸壺濟世而分文不取,或斥學醫授業之資過昂。此中曲直,當以聖賢之道衡之,以經濟之理察之。

昔【周禮】有"醫師掌醫之政令",太醫院設九科,皆食官祿。然民間醫者,自【黃帝內經】始,便明言"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擇徒之嚴,可見一斑。張仲景著【傷寒論】,孫思邈撰【千金方】,皆傾畢生心血。今人慾得真傳,豈能空手而求?倪海廈先生授徒三十萬金,非為牟利,實乃擇英才而教。昔孔子束脩以上,未嘗無誨,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此古今教育之通義也。

至若診費之議,尤當明辨。扁鵲見齊桓侯,三見而三異價,非為貪斂,實乃"病有淺深,方有輕重"。【漢書·藝文志】載"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今之名醫限號取酬,正合"量能授事,計功賦祿"之古訓。一日五百號者,若華佗之"遊刃有餘",何妨?一日三五診者,若淳于意之"診籍詳錄",亦佳。醫者當如匠石運斤,各擅勝場。

然則今之矛盾,實起於三端:一者,世人誤將"仁心"與"仁術"混同。孫思邈【大醫精誠】言"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此指心術,非關酬勞。二者,未明醫者養成之艱。【醫學入門】載"十年讀書,十年臨證",今之學子耗資數十萬,歷十數寒暑,較之西洋醫學教育,所費實廉。三者,昧於經濟之道。昔范文正公設義莊以養族,今醫者積財以弘道,徐文兵輩若散資辦學,其利豈止萬人?

吾嘗誡門人:診金之設,當如用藥,貴在"中和"。小恙取銅錢數文,仿傅青主"貧者施藥"之風;重症索百金亦不為過,效葉天士"富者濟貧"之智。若遇急診危症,更當效法仲景"坐堂行醫"之制,先活人而後計利。至若炫富斂財之流,早違"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之訓,非真醫也。

昔蘇東坡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今人治病,何不惜醫如竹?但使天下知醫者之苦心,明醫術之可貴,則診費之爭自息。醫道昌明之日,必是萬民康寧之時。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7-20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價值與診費之辨】
(文/守拙齋主人)

醫道之興衰,關乎國運;診費之高低,繫於民生。今觀網絡爭議,多有以"貴賤"論中醫者,實未明醫道本質。昔【周禮】有言"醫師掌醫之政令",而今日醫者懸壺,豈能不論資糧?然資糧之取,當如【大醫精誠】所訓:"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普同一等"。二者看似相悖,實有至理存焉。

夫中醫診費之爭議,其弊有三:一者昧於"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的古訓。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名醫積數十年功力,其辨證如燭照犀燃,此等功夫豈是市井平價可易得?倪海廈先生旅美診金二百美元,猶門庭若市,此非"價高"之證,實乃"術精"之驗。二者不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聖賢教誨。徐靈胎【醫學源流論】云:"醫者能正其心術,雖學不足,猶不至於害人。"今之名醫課徒收費數十萬,若真能傳道授業,較之庠序教育,未為過也。三者不解"醫乃仁術"的真諦。孫思邈【千金要方】明言:"凡大醫治病,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然慈心非謂拒收診金,昔葉天士出診必收"青蚨百枚",非為斂財,實存"醫不輕賤"之深意。

至若日診數百之"神醫",此乃"市醫"非"大醫"也。【黃帝內經】早有"粗工凶凶,以為可攻"之戒。張仲景斥"省疾問病,務在口給"之輩,恰似今之"十秒一診"者流。醫道貴專,一日三五診可稱善,若流水作業,恐違"持脈有道,虛靜為保"之訓。

至於學醫之資費,自古有"法不輕傳"之規。昔長桑君授扁鵲禁方,猶要"飲以上池之水三十日";丹溪拜師羅知悌,立雪三月始得入門。今厚朴堂課金三十八萬,若真能傳岐黃正脈,較之庸師誤人,豈非大善?【格致餘論】云:"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學者當思:與其省學費而學藝不精,何如重金求明師?

然則醫者斂財之戒,不可不察。李東垣【蘭室秘藏】自序道:"病有微而醫大其言,有疾而醫忽其微,皆非也。"今有醫者動輒索費數千,此非"君子愛財"之道,實違"仁心仁術"之本。吾常誡門人:小恙取酬當如"蔥姜價",重症收費莫作"虎狼藥"。昔范文正公"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志,正在於此。

要之,醫之價值,非金錢可量;術之精粗,豈貴賤能判?願世人莫以"便宜"求良醫,醫者勿因"重利"喪仁心。如此,則醫道昌明,蒼生幸甚!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申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