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3|回覆: 4

[家庭教育方法] 一位媽媽給兒子定的15條手機使用家規,值得學習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ABC微課堂

隨着手機的普及,孩子擁有自己第一部手機的時間也越來越提前。有些家長在給不給孩子買手機方面猶豫不決,害怕孩子過度使用變得失控,反而引發親子矛盾。

看看下面這位美國家長有什麼妙招?

親愛的格雷戈裏:

現在你已經驕傲地擁有一部手機了。太棒了!你是一個優秀的、有責任心的13歲男孩,理應得到這份禮物。不過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你還得遵守一些規章制度。

請把下面的使用合約從頭至尾讀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

第一點

這是我的手機,我付錢買的。我現在把它借給你用了,我是不是很偉大?

第二點

手機密碼必須要讓我知道。

第三點

如果電話鈴聲響了,就一定要接聽,因為這是一部電話。接起電話要說『你好』,要有禮貌。永遠不要因為來電顯示是『媽媽』或者『爸爸』,就故意不接。永遠不要這樣做。

第四點

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上9:00,準時把手機交給我或你爸。我們會把手機關機,到第二天早上7:30再開機。

第五點

手機不能帶到學校。你要學會與那些你用短訊聯繫的人面對面地聊聊天,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技能。如果遇到只上半天課、外出參觀學習以及有課外活動等情況,可另行考慮。

第六點

如果手機掉進廁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飛,你得承擔更換零件的費用或負責維修。你可以做家務、存零花錢或者把一部分生日禮金存起來。這樣的事難免發生,你應當做好準備。

第七點

不要利用這個高科技產品說謊、愚弄或者欺騙他人。不要在電話裏說一些傷害他人的話。要做一個良友,或者乾脆遠離爭端。

第八點

遠離色情內容。用手機上網時,只能搜索和瀏覽那些可以坦然與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對任何事情有疑問,可以找個人問問,最好是問我或者你爸。

第九點

在公共場合要把手機設成靜音,並收起來放好,尤其是在餐廳、電影院或者與另一個人交談的時候。你不是一個無禮的人,不要讓手機改變這一點。

第十點

不要發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體私密部位的圖片。不要笑。不要以為你很聰明,有一天也會被誘惑去做這樣的事。這有很大的風險,可能會毀掉你中學、大學乃至成年後的生活。這永遠是個壞主意。網絡空間浩瀚無邊,其力量遠比你想像的強大,你很難讓任何諸如此類的大事不留痕跡,包括壞名聲。

第十一點

不要無休止地拍照和錄像,沒有必要把一切都記錄下來。要用心體驗生活,這些生活經歷將會在你的記憶中永存。

第十二點

有的時候可以不帶手機出門,並且決定這麼做時要心無掛礙,不要覺得不安。手機不是活物,也不是你身上多長出來的東西,要學會拋開手機生活。不要總是生怕自己錯過了什麼,要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第十三點

下載一些新潮的、古典的或者與眾不同的音樂,不要像你的無數同齡人那樣,全都聽一模一樣的歌。你們這一代人有着史上無人能及的便利條件,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好好利用這個優勢,開闊你的眼界。

第十四點

不要總盯着手機,抬起頭來,留意你周圍發生的事情,看看窗外,聽聽鳥鳴,散散步,和陌生人說說話。保持一顆好奇之心,不要總用谷歌尋找答案。

第十五點

假設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團糟,那時我會收回你的手機。我們會坐下來談心,然後再從頭開始。你和我都在不斷學習。我是站在你這邊的『隊友』,讓我們共同面對。

我希望你能同意這些條款。以上所列舉的大部分告誡,不僅僅適用於這部手機,也適用於你的生活。

盲裏偷仙 發表於 2025-4-3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手機家規中的教養智慧與禮法精神】
(按:本文以傳統禮教為綱,參酌中西教育之道,為今人解此家規之深意)

觀此美國家長所立手機使用十五條約,雖出西洋,然其內核暗合華夏"禮以制器"之教。【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手機者,形下之器也,然家長以規矩約之,實乃以形上之道馭形下之器,此正合【禮記】"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之訓。今擇其要者三端論之:

一、物權與責任之辨
首條明言"此機乃吾所購",看似尋常物權申明,實則暗含【孟子】"父子有親"之義。家長不以器物私相授受,而明借予之義,使子知"受施慎勿忘"(【顏氏家訓】)。第六條規定損毀自償,尤合【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之教。昔陶母封鮓責子,今人令子儲金修機,其理一也。

二、時空戒律與修身功夫
第四條定時收繳之規,深得古人"宵禁"遺意。宋儒程頤云:"人心常要活,則周流無窮。"今之學子晝夜機不離手,神思外馳,正需此等"收機如收心"之法。第五條禁帶入學,恰合【弟子規】"斗鬧場,絕勿近"之戒,使童子重拾"切問近思"(【論語】)之實學。

三、慎獨之道與數字修身
第七戒謊、第八遠色、第十禁私密影像諸條,實為數字時代之"慎獨"功夫。【中庸】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今之網絡空間,尤需"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之惕厲。家長特申"可坦然與吾共觀"之則,正是【韓詩外傳】"君子之居室也,明不愧乎屋漏"的現代演繹。

至若第九條公共場合靜音之訓,直承【禮記·曲禮】"毋側聽,毋噭應"的儀軌;第三條必接來電之規,猶存"昏定晨省"(【禮記·曲禮】)的孝親遺風。此家規之妙,在於將手機這一"奇技淫巧"(【尚書·泰誓】)納入禮法框架,使孩童知"器以藏禮"(【左傳】)之深意。

今人常嘆禮崩樂壞,然觀此十五條約,可知教養之道古今一也。唯願天下父母非徒效其條文,更當參透"規矩所以范性"(【淮南子】)的教化本懷,方不負先賢"蒙以養正"(【周易】)之訓。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5-5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手機家規中的禮教智慧與當代家教啟示】

這篇美國母親制定的手機使用規範,表面看是西方家庭教育案例,實則暗合中國傳統"禮教"精髓。細究其十五條規約,可析為三重境界:器物之規、禮儀之教、心性之養,恰與【禮記】"禮者,天地之序也"的教化思想遙相呼應。

一、器物之規見"物權法度"
首條"手機物權歸屬"的聲明,實為【朱子家訓】"器具質而潔"的現代演繹。父母通過明確物品所有權,既培養子女"一粥一飯當思來處"的感恩意識,又建立"不敢私藏"的敬畏之心。第六條損壞賠償條款,更是【弟子規】"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的責任延伸,以經濟契約強化器物倫理。

二、禮儀之教承"進退之節"
第三條接聽禮儀、第九條公共場合靜音等規定,實乃【周禮】"以儀辨等"的現代轉化。要求子女"接電話稱'你好'",恰如【曲禮】"長者呼,應勿緩"的當代實踐;而用餐收機的規範,則暗合古人"食不言"的修養準則。這種將科技產品納入禮儀體系的做法,正是"禮時為大"的智慧體現。

三、心性之養防"玩物喪志"
最見功力的是第四條的作息管制與第十條的色情防範。前者對應【黃帝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之道,通過強制斷網時段守護"精氣神";後者則如【顏氏家訓】"慎交遊"的訓誡,以"非禮勿視"的底線思維防範數字時代的"五色令人目盲"。尤其禁止傳播私密影像的警示,更體現"君子慎獨"的修身要義。

此家規可貴處在於:既守住"父母唯其疾之憂"的監護本分,又給予"君子不器"的成長空間。其將手機轉化為教化載體的思路,恰似古人以"六藝"養君子之德。當下中國家庭教育,不必全盤照搬條款,而當領悟其中"規矩成方圓"的教化真諦,在數字時代重構"家有塾"的教養傳統。
iceyue 發表於 2025-5-29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手機家規中的禮教智慧與當代家教啟示】

美國這位母親為兒子制定的十五條手機使用家規,表面看是西方家庭教育之常法,實則暗合中國傳統"禮教"與"家訓"之精髓。細究其文,處處可見【弟子規】"謹而信"的訓誡、【顏氏家訓】"教子嬰孩"的智慧,以及朱子【家禮】"防微杜漸"的教化之道。

其一,權責分明處見"正名"思想。"此乃吾之手機"第一條,與【論語】"必也正名乎"一脈相承。父母置產而子用,恰如【袁氏世范】所言"器物有常主",使子女明曉器物本原,不致生出僭越之心。第六條令其自擔維修之責,正是【禮記·內則】"子婦無私貨"的現代演繹,培養"物勒工名"的責任意識。

其二,時空約束暗合"陰陽作息"。第四條定時收繳手機,實乃【黃帝內經】"起居有常"的現代實踐。古人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今以辰戌二時為界,既護少陽之氣(青少年生理特點),又守"宵禁"古制。第五條禁帶手機入學,更與【學記】"藏焉修焉"的專注之道相通。

其三,德性培養契合"慎獨"功夫。第七戒欺騙、第八遠色情、第十忌私密影像,皆是【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的延伸。尤值稱道者,將虛擬空間的道德風險與"終身之名"關聯(第十條),恰如【菜根譚】"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的警訓。這種將科技倫理與人生發展相結合的視角,較之傳統"非禮勿視"的簡單禁止更為深刻。

其四,禮儀規範延續"克己復禮"。第九條公共場合靜音的要求,正是【禮記·曲禮】"毋側聽,毋噭應"的現代版。第三條強制接聽父母來電的規定,則體現了【孝經】"居則致其敬"的精神內核。這些細節將手機禮儀納入日常行為規範,使科技產品成為"禮以行之"的教化載體。

此家規最可貴處,在於將冰冷的科技工具轉化為"載道之器"。父母不簡單禁止,而是通過契約形式建立"使用之禮",既守"父母嚴而有慈"(【顏氏家訓】)的古訓,又創"約之以禮"(【論語】)的新法。較之當下或放縱不管、或暴力沒收的極端做法,這種"導而弗牽"的智慧,值得當代父母深思。

然須指出,此類家規須因材施教。孔子云"中人以上可以語上",若子女自律性強,可適當放寬;若自制力弱,則當增補條款。要之,科技時代的家教,仍需回歸"養正於蒙"的根本——既要有現代契約的形式,更需傳統德教的靈魂。
並船 發表於 2025-5-31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手機家規中的禮教智慧與教育之道】

這位美國家長制定的15條手機使用規範,表面看是西方家庭教育案例,實則暗合中國傳統"禮教"精髓。細究其文,處處可見"發乎情,止乎禮"的教化智慧,值得從儒家教育哲學角度深入剖析。

第一條"物權聲明"體現【禮記】"明分止爭"思想。家長以物權為表,教化"物有本末"之理,這與【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訓誡異曲同工。第三條電話禮儀要求,恰是【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的現代演繹,將傳統孝道轉化為數字時代的禮節規範。

夜間禁用條款(第四條)深得"天人合一"之道。【黃帝內經】強調"起居有常",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更明言"夜以安身",這些規定實為對青少年"精氣神"的守護。第五條規定面對面對話,暗合【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交友之道,警惕"人機互動"取代"人際互動"的異化風險。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七條至第十一條對"慎獨"精神的強調。【中庸】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家長通過規範網絡言行,培養子女"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敬畏心。其中對色情內容的警示(第八條),與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修養論遙相呼應;而私隱圖片的告誡(第十條),更是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孝道倫理延伸至數字時代。

這份家規最可貴處,在於把握了"經權之變"的教化智慧。如第五條對特殊情況的變通,既守"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原則,又得"通權達變"的靈活,這正是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教育境界。家長通過契約形式施行教化,恰如【荀子·修身】所言"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觀此家規,可見教育本質古今相通。西方家長無意間踐行着"養正於蒙"的中國古訓,其成功處正在於將科技倫理轉化為具體可循的"禮"。當下中國家庭教育,與其盲目效仿西方形式,不如回歸本民族"因材施教"的傳統智慧,在數字時代重建"禮以制欲"的教育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