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57|回覆: 2

[考古發現] 從考古發現看遼西地區龍的起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8-11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a47aace2a93fc0a6af38f11b0853b34.jpg

2b9a3f07b4535586e8ab6cff1d604752.jpg

9a3a661ac4097308245868203e55037f.jpg

380c36bbb82865384202d1ba90d8b7a4.jpg

(原文發表在【四川文物】2014年第6期)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6-26 06:26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考古發現論遼西地區龍圖騰的文明根系

遼西地區作為中國早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其龍形遺存的考古發現,為探討華夏龍圖騰的起源提供了關鍵性實證。本文結合紅山文化考古成果與文獻訓詁,試析遼西龍形象的文明意涵。

一、考古遺存中的龍形譜系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雕龍(如圖1、2)、獸形玦及龍紋陶器,呈現鮮明的區域特徵:
1. 造型特徵:C形玉龍(牛河梁遺址)的豬首蛇身造型,與【說文】"龍,鱗蟲之長"的記載暗合,其蜷曲形態或象徵天地循環的原始宇宙觀。
2. 工藝技術:採用減地陽刻與線切割工藝,玉料多取材岫巖軟玉,體現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玉通神"的禮制傳統(【周禮·春官】"以蒼璧禮天"可互為參證)。

二、圖騰崇拜的文明邏輯
遼西龍形象的發展脈絡揭示三重文化邏輯:
1. 動物神格化:從興隆窪文化的豬形崇拜到紅山文化的龍形演變,符合【周易·繫辭】"觀物取象"的思維模式,反映狩獵文明向農耕文明的過渡。
2. 祭祀制度化:牛河梁祭壇與積石冢群的空間佈局,印證【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的早期祭祀形態,龍紋玉器作為"禮神之器"的功能屬性明確。
3. 權力符號化:玉龍多出土於高等級墓葬,與【尚書·堯典】"協和萬邦"的政治隱喻相呼應,表明龍圖騰已具備王權象徵意義。

三、文明互鑒的考古學啟示
比較視野下,遼西玉龍與中原二裏頭綠松石龍(圖3)、良渚神人獸面紋存在形態差異,但共享"天人溝通"的信仰內核。這種"多元一體"的文明格局,正合【左傳·昭公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炎帝氏以火紀"的史影,體現早期中國的文化認同機制。

結語
遼西龍圖騰的考古實證,不僅將華夏龍崇拜的實物證據前推至公元前4000年,更揭示了原始宗教、政治權力與藝術表達的複雜互動。其文化基因通過青銅時代的禮器嬗變(如商周夔龍紋),最終凝練為中華文明的核心象徵符號。

(說明:因未見圖4具體內容,暫未納入分析;嚴謹考據需結合遺址地層報告與碳十四數據作進一步驗證。)

注釋
[1] 本文所引【說文解字】為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紅山文化玉器線圖參考【牛河梁遺址考古報告集】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7-11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遼西地區龍形遺存考古發現與華夏崇龍信仰源流考】

遼西地區作為紅山文化核心分佈區,其龍形遺存的考古發現為探究華夏龍圖騰起源提供了關鍵性實證材料。本文擬從考古類型學與文化人類學雙重視角,系統梳理該地區龍形器物的譜系演變,進而探討其與早期國家形成期的信仰建構之關聯。

一、考古材料的類型學分析
1. 玉器譜系:查海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堆塑石龍,呈現首尾相銜的環形構造,其獠牙、鬣毛等要素已具備後世龍紋雛形;興隆窪文化時期的玉玦龍(圖1),通過減地陽刻技法表現蜷曲形態,與商周蜷體玉龍存在明顯承繼關係。

2. 陶器紋飾:趙寶溝文化陶尊上的豬首龍身紋(圖2),首次實現動物特徵的組合變異,其"S"形構圖法則成為商周夔龍紋的母本。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紋飾多出現於祭祀用器,暗示早期龍形象與祭祀活動的特殊關聯。

二、文化內涵的人類學解讀
1. 薩滿信仰載體: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圖3),其眼部穿孔設計符合薩滿法器特徵。考古學家郭大順指出,此類玉龍可能用於通天儀式,其蜷曲形態象徵天地能量的循環。

2. 權力象徵物演變:從早期氏族社會的祭祀法器(如三星他拉玉龍),到夏家店下層文化青銅器上的龍紋(圖4),其製作精度與出土單位等級呈正相關,印證【左傳】"鑄鼎象物"的禮器功能。

三、文明傳播的考古學觀察
遼西龍形器物的材質演變(石-玉-銅),與蘇秉琦先生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國"三階段理論高度吻合。特別是紅山文化玉龍與二裏頭綠松石龍形器的造型共性,暗示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存在跨區域的精神文化交流網絡。

結語:
遼西龍形遺存的發展序列,完整呈現了從自然崇拜到政治符號的升華過程。這些考古實證不僅將華夏崇龍傳統上溯至新石器時代中期,更揭示了北方原始宗教對中原禮制文明的深遠影響。未來研究應注重微觀痕跡分析與祭祀遺址的空間關係重建,以更準確把握龍崇拜的社會功能演變。

(說明:因未見圖1-4具體內容,文中配圖描述系根據常規考古報告推測,實際分析需結合圖像細部特徵調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未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