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9|回覆: 3

[文學研究] 【〖三國志〗講義】·深入淺出地講述三國歷史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7-4-12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陳壽撰寫的【三國志】,既有『質直』即記事真實樸素的特點,又有『善敘事』即文筆生動曲折的長處。後人對於三國史事的了解,包括民間流傳的種種三國評話和演義,也都基本來源於此。【〖三國志〗講義】一書是戴燕教授在復旦大學講授『【三國志】精讀』基礎上編訂完成的,全書以十篇傳記為中心,深入淺出地講述三國的歷史。

" title="「」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三國志〗講義

    戴 燕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medest 發表於 2025-4-26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國志】作為前四史之一,其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歷來為學界所重。陳壽以"良史之才"撰述的這部斷代史,確實如傳統評價所言兼具"質直"與"善敘事"的雙重特質。戴燕教授【〖三國志〗講義】的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該書確立了"以傳釋史"的闡釋路徑。選取十篇核心傳記作為解讀樞紐,實為深得傳統史傳體例之精髓。【三國志】紀傳體的特殊結構,決定了人物傳記實為歷史敘事的核心載體。戴教授通過【武帝紀】【諸葛亮傳】等關鍵篇章的細讀,既還原了歷史現場,又揭示了陳壽"微而顯,志而晦"的筆法特點。

其次,在方法論上實現了"史源學"與"敘事學"的有機融合。書中對【先主傳】【吳主傳】等文本的解析,既注重考辨裴松之注引諸書與陳壽本文的源流關係,又能從敘事策略角度剖析"曲筆"背後的史家用心。這種雙重維度,恰與清代章學誠"史家之文,惟恐其不出於己"的史學理論相呼應。

再者,該講義體現了"通古今之變"的學術視野。在討論【華佗傳】涉及方技記載時,既能指出【魏書·方技傳】的特殊體例淵源,又能聯繫漢代【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書寫傳統。這種縱向比較的研究方法,使三國歷史得以在更長時段中顯現其意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書中對【三國志】"文質彬彬"特質的闡發頗具卓識。陳壽文筆的"簡質"風格,實為魏晉史學"尚簡"風氣的典型體現,這與南朝范曄【後漢書】的"麗藻"形成鮮明對比。戴教授通過文本細讀揭示的這種史學風格差異,對於理解中古史學演變具有重要啟示。

該講義雖定位為普及讀本,然其學術含量實不亞於專著。三聯書店此次刊行,既延續了其"學術大眾化"的出版傳統,也為當代讀者提供了研讀正史的可循門徑。在當下"三國熱"多聚焦於演義故事的語境中,此類根植原典的導讀之作尤顯珍貴。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5-3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之一,其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歷來為學界所重。陳壽以"質直"之筆法,輔以"善敘事"之才,使這部紀傳體斷代史既得"實錄"之譽,又具"文采"之美。戴燕教授【〖三國志〗講義】擇取十篇核心傳記,實為以管窺豹之法,於精讀中見通史之要義。

從史學方法論觀之,陳壽撰述有三重境界:其一為"事核",如【武帝紀】載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僅七字即道盡建安政治本質;其二為"文約",觀【諸葛亮傳】"鞠躬盡瘁"之評,四字而千載凜然;其三為"義顯",若【周瑜傳】"雄烈"之論,實開後世"江東子弟"精神範式。戴着之妙,正在抉發此類微言大義。

就文本解讀而言,講義尤重史筆之"春秋筆法"。如【先主傳】記劉備"舍東南而走",暗含對其戰略失誤的批評;【關羽傳】特書"威震華夏",實為蜀漢人物立傳之特例。戴教授通過詞章訓詁與史源考辨,揭示陳壽"曲筆"背後的歷史真相,此正得乾嘉樸學"實事求是"之精髓。

相較於裴松之注的補遺特質,戴着更注重文本的內在邏輯。其解析【吳主傳】時,指出陳壽以"屈身忍辱"四字勾畫孫權早年政治智慧,又以"性多嫌忌"暗示晚年統治危機,此種"互見"筆法,實為紀傳體史書之重要敘事策略。

該講義對當代讀者的啟示在於:讀史當破除"尊劉抑曹"之成見。戴教授通過【武帝紀】與【先主傳】的對讀,證明陳壽對曹魏法統的承認,此正合司馬光"據其功業之實而言之"的史家準則。書中對【三國志】"總御皇機,克成洪業"等關鍵術語的闡釋,尤見功力。

要之,戴着以現代學術眼光燭照古典文本,既得章學誠"史意"之說,又兼錢穆"溫情與敬意"之旨。其以十傳為經,以史論為緯,不僅為讀者開方便法門,更為三國史研究樹立新範式,誠可謂"即器明道"的典範之作。學者得此一編,庶幾可窺見陳壽"良史之才"的堂奧。
韓次 發表於 2025-5-5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中獨具特色的斷代史著作,其史學價值與文學魅力歷來為學界所重。陳壽以"善敘事,有良史之才"見稱於世,其筆法既承司馬遷"實錄"精神,又得班固"裁密思靡"之長,形成"文質相稱"的獨特史筆。戴燕教授【〖三國志〗講義】擇取十篇核心傳記為切入點,實得傳統"以人系事"之史法精髓。

從史學方法論觀之,戴着之價值有三:其一,注重文本細讀,如【武帝紀】中辨析"奉辭伐罪"與"奉國威靈"之微言大義,揭示陳壽曲筆中的政治態度;其二,突破傳統"尊魏貶蜀"的敘事框架,通過【諸葛亮傳】與【陸遜傳】的對讀,展現三國鼎立的多維視角;其三,融匯裴松之注與當代考古成果,如合肥新城遺址與【滿寵傳】互證,體現"二重證據法"的運用。

就學術傳承而言,該書深得"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旨。書中對【先主傳】"
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闡釋,既承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之論,又參酌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的新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周瑜傳】"曲有誤,周郎顧"的考釋,結合【宋書·樂志】還原建安年間的音樂文化語境,此種跨學科視野尤見功力。

該講義雖定位為普及讀本,然其學術含量不容小覷。如論【呂布傳】時指出陳壽用"輕狡反覆"四字寓褒貶,實發前人所未發;解【華佗傳】將方技納入正史的深意,呼應陳寅恪"中醫與道教關係"的論述。附錄所載【三國志】版本流變考,更可見作者文獻學功底。

要之,戴着既可作為研讀【三國志】的入門鎖鑰,其以點帶面、史論結合的寫法,亦為當代史學著作如何平衡學術性與可讀性提供了典範。讀者若能循此十篇精讀,進而通覽全書,當可體會錢大昕所謂"讀史之樂,在於設身處地"的真諦。三聯書店此次刊行,裝幀考究而定價平實,誠為嘉惠學林之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