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3|回覆: 2

[人物簡介] 鄭袤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10-14 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大臣:鄭袤,是鄭渾侄子,有識鑒才能,飽受百姓愛戴

鄭袤(mào)(189年—273年2月26日),字林叔。滎陽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曹魏末年至西晉初年大臣,東漢大司農鄭眾玄孫、揚州刺史鄭泰之子,曹魏將作大匠鄭渾之侄。

幼年就成為孤兒,後隨叔父鄭渾避難江東。年輕時就有識人之明。歷任臨淄侯文學、濟陰太守、大將軍從事中郎、廣平太守等職,他為政以德化為先,受百姓愛戴。後任少府,封廣昌亭侯。遷任光祿勛,又領宗正。曹奐即位後,封爵安城鄉侯。後因病失明,上疏求遜位,不許,拜光祿大夫。五等爵制建立後,被封為密陵伯。

西晉建立後,進封鄭袤為密陵侯。又被拜為司空,他堅決推辭。泰始九年(273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諡號元。有文集二卷,(【隋書經籍志注】作【鄭袤集】二卷。此依【兩唐書經籍藝文志】及【晉書】本傳)傳於世。

人物生平

早而識人

鄭袤幼年時就成為了孤兒,很早就有識鑒才能。荀攸為此感嘆道:“鄭公業可以說是不死了!”後來跟隨叔父鄭渾避難江東,依附華歆,華歆待鄭袤如對自己的兒子一樣。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鄭袤十七歲時回到鄉裏,當時沛國人魏諷名動一時,鄭袤同郡人任覽想要結交他,鄭袤以為魏諷必敗,勸任覽遠離他,魏諷後來果然謀反被殺,大家以此稱讚鄭袤有識人之明。

飽受愛戴

鄭袤後來與徐幹共同擔任臨淄侯(曹植)的文學,又轉任司隸校尉的功曹從事。被司空王朗闢為掾屬,鄭袤在任上所舉薦的許允、魯芝、王基,後來都擔任大官(許允至鎮北將軍、魯芝至光祿大夫、王基至司空),有盛名。後來遷任尚書,又出任黎陽縣令,在任時使官吏和百姓都感到心悅誠服,為諸縣第一。因此遷任尚書右丞。轉任濟陰太守,任內表彰孝悌之人,尊重賢才能人,興辦學校,教育後輩。

又補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拜散騎常侍。正好廣平太守一職空缺,司馬懿勉勵鄭袤說:“您的叔父將作大匠(鄭渾)任陽平、魏郡太守,都獲得了好名聲,使百姓得到恩惠。而盧子家(盧毓)、王子雍(王肅)在後,也使賢人不缺,所以讓您去任職。”鄭袤在廣平,把教化放在首位,善於用法規管理人,百姓愛戴他。後來被徵召為侍中,百姓敬仰他,捨不得他走,在路旁哭泣着相送,又遷少府。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曹髦即位,鄭袤與王肅在元城迎接曹髦,封廣昌亭侯。徙任光祿勛,又領宗正。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毌丘儉作亂,司馬師親自征討,百官在城東相送,鄭袤因有病無法到達。司馬師對中領軍王肅說:“只是沒有見到鄭光祿很遺憾。”王肅告訴了鄭袤,鄭袤親自駕車追趕司馬師,沒有多遠就追上了。司馬師笑着說:“本來就知道你像侯生一樣必定會趕來的。”於是和鄭袤同乘車,問他:“先用什麼計謀?”鄭袤答:“過去我和毌丘儉同為尚書郎,特別了解他。此人喜愛謀略而不明事理,自過去在幽州立功以來,志向和欲望無限。文欽勇而無謀。如今王師出其不意,江、淮士兵有銳氣而不能堅守,我們挖深溝築高壘以挫其銳氣,這是周亞夫最擅長的。”司馬師很贊同他的意見。

失明求退

後來改任太常。曹髦商議立明堂辟雍,精選博士,鄭袤舉劉毅、劉寔、程咸、庾峻,他們後來都做到三公輔相的高位。後因參與商議擁立曹奐之事,進封為安城鄉侯,食邑一千戶。景元(260年—264年)初年,鄭袤因疾病失明,多次請求離職,不准。又任光祿大夫。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五等爵制建立,鄭袤受封密陵伯。

志存高雅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十二月,晉武帝司馬炎受禪建立西晉,鄭袤進爵為密陵侯。雖臥病十餘年,但卻被當時賢人爭相推薦。

公元271年(泰始七年)十二月,武帝下詔說:“光祿大夫密陵侯鄭袤,為人中和純正,退有清靜平和的風度,進有潔白無瑕的節操,應當登三公之位,補上公之缺。任命鄭袞為司空。”武帝走到殿前,派五官中郎將國坦到鄭袤家宣旨。鄭袤一再推辭,派兒子鄭稱送回官印,來回十多次。鄭袤對國坦說:“當初魏以徐景山(徐邈)為司空,我就任侍中,受詔傳達使命,拜徐公為司空,徐公對我說:‘三公應該上應天心,受詔任卻不是適合的人。的確很傷和氣,不敢以快死之人,連累辱沒朝廷’終於沒有接受任命。遵循高雅君子的足跡,是可以不接受的吧!”堅決推辭,很久才被允許,以密陵侯致仕,拜儀同三司,設置屬官守衛,賞賜床上用品、錢五十萬。

高壽而終

公元273年(泰始九年)正月辛酉日(2月26日),鄭袤去世,享年八十五歲。武帝在東堂發喪,賞賜棺材、朝服一套、常服一件、錢三十萬、絹布各百匹,用來辦喪事。諡號元侯。

歷史評價

荀攸:“鄭公業為不亡矣。”

司馬炎:“光祿密陵侯袤,履行純正,守道沖粹,退有清和之風,進有素絲之節,宜登三階之曜,補袞職之闕。”

潘岳:“公雖違華袞,猶朱其紱。陳謨台階,翼和鼎實,顯績成於台省,清風暢於所蒞;故能老安少懷,遂至邇親。凡厥搢紳之士,所以挹酌洪流、含咀英芳者,猶旱苗之仰膏雨,湛露之晞朝陽也。銘曰:於鑠元侯,則大垂象。弘操岳峻,宇量深廣。允恭克讓,宣哲清朗。有始有卒,可大可久。言由忠信,行履孝友。光光金貂,再冠其首。赫赫皇符,仍折其部。義格皇穹,德冠群後。清風顯烈,沒而不朽。”

謝朓:“廣平聽方籍,茂陵將見求。”

房玄齡等【晉書】:“①晉氏中朝,承累世之資,建兼併之業,衣冠斯盛,英彥如林。此數公者,或以雅望處台槐,或以高名居保傅,自非一時之秀,亦曷能至於斯。惜其參緘於論道之辰,獨善於兼濟之日,良圖鯁議,無足多談。然退已進賢,林叔弘推讓之美;自家刑國,宣伯協恭孝之規。子若之儒素為基,偉容之苦節流譽,慶垂來葉,不亦宜哉!石鑒以公亮升,溫羨以明寤顯,屬於危亂,不隕其名。歲寒見松柏之後凋,斯人之謂矣。”“②讓矣密陵,孝哉廣陸。欽既博雅,表亦貞肅。鑒績克宣,溫聲載穆。同鏘玉振,爭芬蘭郁。”

親屬成員

高祖

鄭眾,字仲師,官至大司農。

父輩

鄭泰,字子泰,鄭袤父親。官至揚州刺史。

鄭渾:字文公,鄭袤叔父。官至將作大匠。

兄長

鄭崇,於鄭渾死後被拜為郎。

妻子

孫氏,早亡。

曹氏,繼室。

子嗣

鄭默,襲爵密陵侯。官至光祿勛,卒諡號成。

鄭質,官至九卿。

鄭舒,也官至九卿。

鄭詡,也官至九卿。

鄭稱,也官至九卿。

鄭予,也官至九卿。

個人作品

鄭袤有文集二卷,(【隋書·經籍志注】作【鄭袤集】二卷。此依【兩唐書經籍藝文志】)傳於世。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5-27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鄭袤仕履考述與其治政理念探微】

鄭袤(189-273),字林叔,滎陽開封人,歷仕曹魏、西晉兩朝,其生平事跡散見於【三國志】裴注及【晉書】本傳。作為東漢名臣鄭眾玄孫,鄭氏家學淵源對其政治品格形成具有深遠影響。本文試從仕宦經歷、治政特色及歷史評價三方面考述之。

一、仕宦經歷與識鑒之能
鄭袤早年隨叔父鄭渾避亂江東,得華歆"待若己子"之遇,此段經歷奠定其儒學根基。建安十年(205)返鄉後,其識鑒之能已顯:預判魏諷之敗,勸阻任覽交結,此事成為魏晉人物品鑑之典型案例。觀其舉薦許允、魯芝、王基等皆成棟樑,足見其"藻鑒人物"(【晉書】語)之精。值得注意的是,鄭袤歷任地方與中央要職,從臨淄侯文學至司空,形成完整的仕宦軌跡,尤以郡守任內政績最為突出。

二、治政理念與實踐
鄭袤施政特色有三:其一,德化優先。任濟陰太守時"表孝悌,崇賢能",廣平任內"以教化為先",此乃承襲鄭玄"禮治"思想;其二,制度化管理。史載其"善作條教",在黎陽"吏民悅服",體現儒法並用的治理智慧;其三,文教興治。於濟陰"立庠序",開魏晉地方官學之先聲。這種"德刑相濟"的治理模式,使其獲得"為諸縣最"的評價,與叔父鄭渾的治績形成家族政治傳統的延續。

三、歷史定位與文獻存佚
晉武帝泰始年間,鄭袤屢辭司空之授,此謙退之舉頗合【周易】"謙卦"之義。其文集二卷雖佚,然【隋書·經籍志】與兩【唐書】皆著錄,可見唐前尚存。考其諡號"元"(【諡法】:"能思辯眾曰元"),恰與其識鑒才能相應。值得注意的是,鄭袤歷經漢末動盪至西晉統一,八十五歲高齡卒於任,其人生軌跡實為三國士人轉型之縮影。

結語:
鄭袤之政治實踐,體現了漢魏之際儒學士大夫的典型特徵——既保持經學世家的道德傳統,又具備應對亂世的實務能力。其"教化-條教"並重的治理模式,對理解魏晉地方行政制度演變具有標本意義。然現存史料對其思想論述記載有限,後世研究或可結合出土文獻進一步探究。
次次掛科 發表於 2025-7-15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鄭袤仕履考述及其德政精神探微】

鄭袤(189-273),字林叔,滎陽開封人,歷仕曹魏、西晉兩朝,其生平事跡散見於【三國志】裴注及【晉書】本傳。作為東漢名臣鄭眾玄孫,鄭氏家學淵源對其政治品格形成具有深遠影響。本文試從仕宦經歷、為政理念、歷史評價三方面考述其生平要義。

一、仕宦軌跡與識鑒之能
鄭袤早年隨叔父鄭渾避亂江東,得華歆"待若己子"之遇,此段經歷奠定其儒學根基。建安十年(205)預判魏諷之敗,已顯"見微知著"的識鑒才能,此乃漢末清議風尚之餘緒。其舉薦許允、魯芝、王基等皆成棟樑,可見察舉制衰微之際,個人識鑒仍為重要選才途徑。任黎陽令時"為諸縣最",濟陰太守任內"表孝悌、顯賢能",廣平太守時期"以德化為先",呈現出從具體治績到教化理念的為政升華。

二、德政實踐與教化理念
鄭袤為政最顯著者,在於將儒家德治理念轉化為具體行政實踐。在濟陰"興立庠序",乃東漢以來郡國設學傳統的延續;廣平任上"導民以德",暗合董仲舒"教化堤防"之說。值得注意的是,其施政兼顧"德化"與"法規",形成"禮法並重"的治理模式,這與漢末崔寔【政論】"濟時拯世"的主張一脈相承。百姓"戀慕"之情,實為對循吏"以文化俗"成效的最佳註腳。

三、歷史定位與諡法深意
晉武帝授司空時的"固讓",體現"大臣體國"的謙退之德。【諡法】云:"行義說民曰元",鄭袤得諡"元侯",正是對其畢生踐行"敬德保民"理念的蓋棺定論。其文集在隋唐史志中均有着錄,雖已散佚,然從現存史料觀之,鄭袤實為漢魏之際士大夫從"名士清議"向"務實吏治"轉型的典型代表。

要之,鄭袤身處漢晉嬗變之際,其仕履軌跡既承東漢循吏遺風,又開西晉儒臣先聲,堪稱三國政治史上"德才兼備"的典範。觀其八十五載人生,恰如【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生動寫照,其中蘊含的治國智慧,至今仍具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