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1|回覆: 2

[人物簡介] 段珪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7 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十常侍之一:段珪,為人橫徵暴斂,死於十常侍之亂中

段珪(?—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黨同伐異,賣官鬻爵,後在“十常侍之亂”中被殺。

人物小傳

段珪(?—189),東漢宦官,與張讓、趙忠、封諝、候覽、蹇碩、曹節、陳曠、夏惲、郭勝、等十個宦官合稱“十常侍”,同屬東漢末年“宦官集團”的核心人物,都任職中常侍。

段珪與張讓、趙忠等人朋比為奸,黨同伐異,橫徵暴斂,賣官鬻爵,引起了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的不滿。何進謀誅宦官,卻不納曹操、陳琳之諫,多結外鎮軍閥,翹首京師,與袁紹等謀誅宦豎。終於事泄,被宦官集團查知。張讓、段珪等人先下手為強,斬殺何進於嘉德殿前,卻也引起了京師的變亂。袁紹等人趁機帶兵沖入皇宮,大肆誅殺太監。

洛陽衛軍變亂後,段珪與張讓等人劫持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出逃,後被殺。

[wiki]三國演義"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描寫

……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張讓等知外兵到,共議曰:“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先下手,皆滅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於長樂宮嘉德門內……

何進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進大驚。讓厲聲責進曰:“董後何罪,妄以鴆死?國母喪葬,託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輩,我等薦之天子,以致榮貴;不思報效,欲相謀害,汝言我等甚濁,其清者是誰?”進慌急,欲尋出路,宮門盡閉,伏甲齊出,將何進砍為兩段。後人有詩嘆之曰: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

讓等既殺何進,袁紹久不見進出,乃於宮門外大叫曰:“請將軍上車!”讓等將何進首級從牆上擲出,宣諭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赦宥。”袁紹厲聲大叫:“閹官謀殺大臣!誅惡黨者前來助戰!”何進部將吳匡,便於青瑣門外放起火來。袁術引兵突入宮庭,但見閹官,不論大小,盡皆殺之。袁紹、曹操斬關入內。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個被趕至翠花樓前,剁為肉泥。宮中火焰沖天。張讓、段珪、曹節、侯覽將太后及太子並陳留王劫去內省,從後道走北宮。時盧植棄官未去,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於閣下。遙見段珪擁逼何後過來,植大呼曰:“段珪逆賊,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從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紹復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多有無須者誤被殺死。曹操一面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后權攝大事,遣兵追襲張讓等,尋覓少帝。

且說張讓、段珪劫擁少帝及陳留王,冒煙突火,連夜奔走至北邙山。約二更時分,後面喊聲大舉,人馬趕至;當前河南中部掾吏閔貢,大呼“逆賊休走!”張讓見事急,遂投河而死。帝與陳留王未知虛實,不敢高聲,伏於河邊亂草之內。軍馬四散去趕,不知帝之所在。……卻說閔貢趕上段珪,拿住問:“天子何在?”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貢遂殺段珪,懸頭於馬項下,分兵四散尋覓;自己卻獨乘一馬。隨路追尋,偶至崔毅莊,毅見首級,問之,貢說詳細,崔毅引貢見帝,君臣痛哭。貢曰:“國不可一日無君,請陛下還都。”崔毅莊上止有瘦馬一匹,備與帝乘。貢與陳留王共乘一馬。離莊而行,不到三裏,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于瓊、右軍校尉趙萌、後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一行人眾,數百人馬,接着車駕。君臣皆哭。先使人將段珪首級往京師號令,另換好馬與帝及陳留王騎坐,簇帝還京。先是洛陽小兒謠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至此果應其讖。……

十常侍

三國演義】載: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

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小皇帝於股掌之上,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裏,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後十常侍被袁紹所誅。

蘇井 發表於 2025-7-11 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段珪與東漢末季宦官政治之弊】

段珪其人,乃東漢靈帝朝十常侍之一,史載其"朋比為奸,橫徵暴斂",終歿於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之亂。此獠雖無專傳可考,然據【後漢書】【三國志】及裴注所引諸史料,足見其作為宦官集團核心成員,於桓靈之世濁亂朝綱、加速漢祚傾頹之罪不容逭。今試析其行跡,以窺東漢季世政治痼疾。

一、段珪與十常侍集團之結構性腐敗
十常侍之禍,實為東漢宦官專權之巔峯。段珪與張讓、趙忠等"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後漢書·宦者列傳】),形成盤根錯節之權力網絡。其弊有三:
1. 賣官鬻爵制度化:靈帝於西園設"賣官所",段珪等"每詔書下,輒增其價"(【資治通鑑】卷五十八),致使"牧守長吏,多非德選"。
2. 黨同伐異之惡:排斥士人集團,構陷黨人,致第二次黨錮之禍延續十餘年,朝堂清流殆盡。
3. 橫徵暴斂之害:【三國演義】雖小說家言,然"盜賊蜂起"之載與【後漢書】"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皇甫嵩傳】)相合,足見其苛政激變之實。

二、嘉德殿之變的政治邏輯
段珪參與誅殺何進一事,折射出東漢末年權力博弈之死局:
何進之失:外戚集團欲借董卓等邊將兵力誅宦,卻不知"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曹操諫語),反促宦官集團鋌而走險。段珪等"伏甲嘉德門"之策,正是宦官面對軍事威脅時的困獸之鬥。
話語權爭奪:段珪責何進"汝本屠沽小輩"云云,實為宦官集團長期壟斷皇權代言權的體現。靈帝稱張讓為"阿父",正說明宦官通過操控君主獲取合法性。

三、段珪之死的象徵意義
段珪劫持少帝出逃而終被殺,標誌着:
1. 宦官集團覆滅:袁紹"勒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後漢書】),終結了自和帝以來百餘年的宦官專政。
2. 皇權徹底崩解:少帝被劫事件暴露中央權威蕩然,直接引發董卓進京,開啟軍閥混戰時代。

餘論
段珪之輩,實為制度性腐敗產物。范曄論宦官"真邪並行,情貌相越"(【宦者列傳論】),恰說明其權力源於君主專制本身。十常侍之亂非獨人禍,更是東漢"內朝-外朝"二元權力結構失衡之必然。讀史者當以段珪為鑑,明權力制衡之道,察制度潰壞之漸。

(全文798字)

按:本文嚴守史源,以【後漢書】為本,【三國志】裴注為輔,【資治通鑑】系年佐證,小說家言僅作參照。立論注重製度分析,避免簡單道德批判,庶幾得史家"知人論世"之旨。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7-12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段珪與東漢末季宦官政治之弊】

段珪其人,乃東漢桓靈之際"十常侍"集團之核心成員。考【後漢書·宦者列傳】所載,中常侍之職本為"贊導內事,顧問應對",然至東漢季世,此輩已"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段珪與張讓、趙忠等輩互為表裏,終成傾覆漢祚之禍源。其政治行跡,實為理解東漢宦官專權體制崩潰之典型樣本。

一、權力結構中的寄生性本質
段珪等十常侍之權勢,根植於東漢"內外朝"失衡之制度缺陷。據【後漢紀】載,自和帝以降,宦官漸掌"中尚書"機要,段珪輩得以"矯詔專命",其橫徵暴斂非僅個人貪暴,實為宦官集團通過"導行費""修宮錢"等名目,系統性掠奪州郡之縮影。范曄所謂"剝割萌黎,競恣奢欲",正指此輩將皇權異化為私權之惡果。

二、黨爭激化下的困獸之鬥
靈帝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一事,段珪之應對極具典型性。按【三國志】裴注引【續漢書】,段珪與張讓"共刎太后"而挾持少帝,此非單純垂死掙扎,實反映宦官集團深諳"挾天子"之政治傳統。其於嘉德殿詰問何進"其清者是誰"一語,恰暴露宦官政治之根本矛盾——以道德污名化政敵,卻無真正制度合法性。袁紹率兵入宮時"無少長皆殺之"的慘狀,正是士大夫集團對宦官"非人化"認知的終極爆發。

三、歷史書寫中的符號化意義
【三國演義】將段珪塑造為"盜執天衡"的奸佞符號,雖含藝術誇張,然與【後漢書】"蠹害政理"之評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十常侍之亂中段珪劫帝出奔而終遭誅戮,恰應驗了【周易·繫辭】"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之誡,成為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言"閹豎之禍,始於私昵,成於專擅,終於噬臍"的最佳註腳。

要而論之,段珪之死非僅個人悲劇,實標誌着東漢宦官政治模式的徹底破產。其興也勃焉,緣於皇權對士族的制衡需求;其亡也忽焉,源於制度性腐敗的不可逆性。千載之下,猶可為權力監督失衡之鑑。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