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9|回覆: 2

[成語典故] 千鈞一髮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17 2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千鈞一髮】相關人物

韓愈(768年——824年),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千鈞一髮】涵義

鈞:三十斤;千鈞:古代三十斤為一均。原意是一根頭髮懸掛着三萬斤重的東西,現比喻萬分危急或異常要緊。

【千鈞一髮】出處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千鈞一髮】辨析

【千鈞一髮】讀音:qiān jūn yī fà

【千鈞一髮】近義詞:危如累卵、迫不及待、死裏逃生、間不容髮、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九死一生、迫在眉睫、急不可待、燃眉之急、刻不容緩、奄奄一息

【千鈞一髮】反義詞:安如磐石、穩如泰山、安然無恙

【千鈞一髮】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千鈞一髮】造句

1.毽子調皮地向右邊飛去,眼看就要着地了,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絹絹機靈地向右邊一彎腰一伸腿,毽子就像被磁鐵吸住了似的,又讓她給控制住了。

2.黃繼光在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用他那寶貴的身軀堵住了機槍口。

3.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保護了國家財產。

4.正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跳進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兒童。

5.每個人皆有連自己都不清楚的潛在能力。無論是誰,在千鈞一髮之際,往往能輕易解決從前認為極不可能解決的事。

6.李先生吉人天相,就在千鈞一髮之際,逃出這棟倒塌的大樓。

7.說來也巧,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野豬被樹枝卡住了,召盤趁機將野豬打死。

8.飛行員們會學習到,當他們面臨千鈞一髮的時刻時,他們不該逃避他們的恐懼,而該迎向它。

9.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月光中出現了一個黑影,接着是一陣細小的吼叫,大灰狼你死定了!

10.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爸爸一個箭步跨過來,把我推在一邊,自己卻被那幾塊石頭刺傷了臉。

【千鈞一髮】成語典故: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後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着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後,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後,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抨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

信中有這樣的話: “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髮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髮,繫着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髮引千鈞,綿綿延延,窪以微滅。”之句。

【千鈞一髮】成語接龍:

千鈞一髮→髮引千鈞→鈞天廣樂→樂盡哀生→生炒熱賣→賣劍買犢→犢牧採薪→薪桂米珠→珠沉玉隕→隕身糜骨→骨瘦如豺→豺狼當路→路無拾遺→遺老孤臣→臣門如市→市井之臣→臣心如水→水月鏡花→花堆錦簇→簇錦團花→花遮柳掩→掩目捕雀→雀角鼠牙→牙牙學語→語笑喧譁→嘩世動俗→俗下文字→字順文從→從容應對→對答如流→流星趕月→月中折桂→桂酒椒漿→漿水不交→交臂歷指→指山說磨→磨杵成針→針鋒相對→對牛彈琴→琴劍飄零→零丁孤苦→苦口婆心→心驚膽寒→寒蟬僵鳥→鳥聲獸心→心花怒發→發策決科→科班出身→身敗名裂→裂石穿雲→雲涌風飛→飛鴻印雪→雪窗螢几→幾盡一刻→刻肌刻骨→骨鯁在喉→喉長氣短→短兵接戰→戰火紛飛→飛黃騰踏→踏故習常→常年累月→月值年災→災難深重→重望高名→名聞遐邇→邇安遠至→至善至美→美如冠玉→玉友金昆→昆弟之好→好生之德→德勝頭回→迴腸盪氣→氣得志滿→滿城風雨→雨暘時若→若明若昧→昧死以聞→聞風遠遁

 
ldk8 發表於 2025-4-11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千鈞一髮"之典與韓愈的危局意識】

"千鈞一髮"作為漢語成語之精粹,其演變過程實為中華文化意象積澱之典範。考其源流,當溯至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一縷系千鈞"之喻,至唐代韓愈【與孟尚書書】提煉為"一髮引千鈞"的經典表述,完成了從具體物象到抽象概念的哲學升華。

韓愈運用此典的特殊價值,在於其身處中唐儒學式微、佛老盛行的思想危局。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因【論佛骨表】觸怒憲宗,貶謫潮州,在"夕貶潮陽路八千"的絕境中,仍以"欲為聖明除弊事"的擔當精神維繫儒道。其【與孟尚書書】正是此際所作,文中以"千鈞一髮"喻儒道存續之危,展現了士大夫"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文化自覺。這種將個人命運與道統存亡相聯繫的危局意識,正是中國士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神的生動體現。

從語言學角度考察,"千鈞一髮"的修辭藝術極具張力。鈞為古代重量單位(約合30斤),"千鈞"與"一發"構成十萬比一的懸殊對比,通過極端化的意象並置,創造出驚心動魄的修辭效果。韓愈將枚乘原文的"縷"改為"發",更強化了這種危殆感——髮絲之微已近視覺極限,而千鈞之重遠超人體負荷,二者組合將危機狀態推向極致。

觀諸後世運用,此成語多用於描述物理性危急情境,如黃繼光堵槍眼、抗洪搶險等壯舉。然韓愈本意實為文化命脈的存續危機,這種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意義拓展,恰印證了漢語成語"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生成機制。今日重溫此典,當知文化傳承亦常處"千鈞一髮"之境,需以韓愈"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的魄力守護精神命脈。

(全文798字)
董車 發表於 2025-4-26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千鈞一髮"之典與韓愈的修辭藝術】

"千鈞一髮"作為漢語成語之精粹,其演變過程恰如韓愈所倡"陳言務去"的修辭實踐。考其源流,當溯至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一縷系千鈞"之喻,然至韓愈【與孟尚書書】"一髮引千鈞"方定型為今之成語。韓文公此語非徒襲古,實乃以"師其意不師其辭"之法,將枚乘的政治寓言轉化為哲學論述,此中可見唐代古文運動"以復古為革新"的學術理路。

細究韓愈【與孟尚書書】語境,其言佛老之學"其危如一髮引千鈞",乃以具象喻抽象,將儒學道統存續之艱危,凝練為驚心動魄的視覺意象。這種"因事設喻"的修辭手法,正體現韓愈"氣盛言宜"的文學主張。錢鍾書【管錐編】曾指出,韓文善用"縮龍成寸"之法,將宏大命題濃縮為精警比喻,此語即其顯例。

就訓詁角度論,"鈞"為古代重量單位,杜預注【左傳】云"三十斤曰鈞";而"一發"取【詩經·小雅】"一發五豝"毛傳"矢十二曰發"的計量義,二者構成懸殊對比。韓愈將枚乘原文"縷"易為"發",不僅強化了視覺張力,更暗合【孟子·盡心】"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的危機意識,使儒家的憂患意識獲得新的修辭載體。

此成語在當代語境中的生命力,恰印證韓愈"惟陳言之務去"的預言。觀今日用例,多用於描述物理性危機(如救火、搶險)或道德抉擇時刻,其語義重心已從韓愈的"道統危殆"轉向普遍的"緊急狀態"。這種語義遷移,實則延續了韓愈"以故為新"的創造精神——每個時代都在重釋經典,正如韓愈重釋枚乘。

韓愈在【進學解】中主張"沉浸醲郁,含英咀華","千鈞一髮"的演變史恰為此語作注。成語之價值,不僅在於凝固智慧,更在於為後人提供"點鐵成金"的創造範式。吾輩研習國學,當如韓文公之既"師古"又"能自樹立",方不負此"百代文宗"之遺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