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92|回覆: 1

[成語典故] 任人唯賢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11 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任人唯賢】相關人物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任人唯賢】涵義

賢:有德有才的人。唯:只。任用才德兼備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關係是否密切(選用人才只考慮他是否真的有才能,可以勝任這個職位,而不看他的其他方面)。

【任人唯賢】出處

【尚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

【任人唯賢】辨析

【任人唯賢】讀音:rèn rén wéi xián

【任人唯賢】近義詞:量才錄用、知人善用、選賢舉能、唯才是舉

【任人唯賢】反義詞:任人唯親

【任人唯賢歇後語】:鹽老闆計官——任人唯咸(賢)

【任人唯賢】用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任人唯賢】造句

1、毛澤東同志倡導“任人唯賢”,鼓勵有抱負的人“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二者得兼;如今,薦賢任能仍然是選拔使用人才的一條基本原則。

2、我們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

3、要想把國家治理好,必須任人唯賢

4、第七條公務員的任用,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注重工作實績。

5、十個人裏就有九個說,如果軍隊多一些任人唯賢,許多最優秀的軍官就會留下。

6、今年的招考制度有了極大的變革,這個變革徹底地改變了那種無視學習成績好壞都可以上大學的辦法,實行的是一個任人唯賢廣開才路的新政策。

7、任人唯賢的理念將滲透到商業倫理和企業過程中。

8、三友公司的用人原則是任人唯賢

9、劉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因此戰勝了項羽。

10、任人唯賢是我們一貫倡導的幹部路線。

【任人唯賢】成語典故:

齊襄公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公子糾,另一個叫公子小白,他們各有一個很有才能的師傅。由於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着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着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不久,齊國發生大亂,襄公被殺,另外立了國君。第二年,大臣們又殺了新君,派使者到魯國去迎回公子糾當齊國國君,魯莊公親自帶兵護送公子糾回國。

公子糾的師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因為離齊國近,搶先回國奪到君位。所以經莊公同意,先帶領一支人馬去攔住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隊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時,發現公子小白正在趕往齊國,便上前說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堅持要去。於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魯國去護送公子糾到齊國去。

不料,公子小白並未被射死,鮑叔牙將他救治後,趕在管仲和公子糾之前回到了齊國都城,說服大臣們迎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就是齊桓公。

再說管仲回到魯國後,與公子糾在莊公軍隊的保護下來繼任君位。於是,齊、魯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魯軍大敗,只得答應齊國的條件,將公子糾逼死,又把管仲抓起來。齊國的使者表示,管仲射過他們的國君,國君要報一箭之仇,非親手殺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將他押到齊國去。莊公也只好答應。管仲被捆綁着,從魯國押往齊國。一路上,他又飢又渴,吃了許多苦頭。來到綺烏這個地方時,他去見那裏守衛邊界的官員,請求給點飯吃。

不料,那守邊界的官員竟跪在地上,端飯給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飯,他私下問道:“如果您到齊國後,僥倖沒有被殺而得封任用,您將怎樣報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說的那樣我得到任用,我將要任用賢人,使用能人,評賞有功的人。我能拿什麼報答您呢?”管仲被押到齊國都城後,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後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對他報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為相國,而鮑叔牙自願當他的副手。原來,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於自己,所以說服齊桓公這樣做。

【任人唯賢文言文】: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任人唯賢白話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這個地方缺個縣令,那麼誰適合擔任?”祁黃羊答道:“解狐適合(補這個缺)。”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平公(稱讚)說:“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稱讚(解狐)縣令做得好。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少個軍尉,那麼誰合適擔任?”(祁黃羊)答道:“祁午合適。”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兒子是(誰)。”平公(又稱讚)說:“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稱讚(任命祁午)好。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話,真好啊!(他)薦舉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薦舉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開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任人唯賢】成語接龍:

任人唯賢→賢母良妻→妻離子散→散兵游勇→勇而無謀→謀財害命→命裏註定→定亂扶衰→衰當益壯→壯志未酬→酬功給效→效犬馬力→力不能及→及時行樂→樂極哀來→來日大難→難以為情→情投意和→和氣生財→財竭力盡→盡心竭力→力屈計窮→窮山竭澤→澤及枯骨→骨肉未寒→寒氣逼人→人面獸心→心腹之憂→憂心悄悄→悄然無聲→聲聞過情→情逾骨肉→肉食者鄙→鄙俚淺陋→陋巷簞瓢→瓢潑大雨→雨零星亂→亂語胡言→言重九鼎→鼎鐺玉石→石火光陰→陰謀詭計→計窮勢迫→迫不及待→待理不理→理所不容→容頭過身→身懷六甲→甲冠天下→下筆成文→文武雙全→全神貫注→注玄尚白→白黑分明→明目張胆→膽大心細→細雨和風→風行一世→世道人情→情深潭水→水深火熱→熱氣騰騰→騰雲駕霧→霧閣雲窗→窗間過馬→馬角烏白→白衣送酒→酒囊飯包→包羞忍恥→恥居人下→下馬馮婦→婦人醇酒→酒後茶餘→餘桃啖君→君子之交→交詈聚唾→唾壺擊碎→碎心裂膽→膽裂魂飛→飛檐走壁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5-6 0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任人唯賢"的政治智慧與當代價值】

"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尚書·咸有一德】),此語道出中華文明三千年選賢任能的精髓。管仲相齊的典故,恰為此理念作了最佳註腳:當鮑叔牙力薦曾射殺齊桓公的管仲時,非但不計前嫌,更以"君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的膽識,成就了春秋首霸的偉業。這種超越私誼、唯才是舉的胸襟,正是"任人唯賢"的核心要義。

從政治哲學層面考察,"任人唯賢"包含三重維度:其一為"尚德",【周禮】六德(知仁聖義忠和)構成人才評價的倫理基礎;其二為"重能",管仲"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實踐能力,印證了【墨子】"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的考核標準;其三為"去私",韓非子"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論述,揭示了制度性迴避原則的雛形。漢代察舉制確立的"四科取士"(德行、明經、明法、治劇),更將這一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制度設計。

歷史反覆驗證其真理性:齊桓公用管仲而九合諸侯,劉備三顧茅廬得三分天下;反之,唐玄宗晚年任人唯親釀安史之亂,明代閹黨亂政加速王朝衰亡。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痛陳:"不公於舉,而人才壅;人才壅,而政事厖。"這種人才選拔的"公"與"私",實為治國理政的晴雨表。

當代組織管理中,"任人唯賢"原則需實現三重轉化:首先,建立"能力本位"的量化評價體系,如【人物誌】所言"明質達用";其次,完善競爭性選拔機制,踐行【貞觀政要】"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的理念;最後,構建陽光監督制度,使"進賢退不肖"如【呂氏春秋】所言"去私曲就公法"。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人才機制,正是古訓今用的典範。

鹽商諧音"任人唯咸"的古老幽默,暗含對用人不正之風的諷喻。當全球進入"人才戰爭"時代,重溯"任人唯賢"的傳統智慧,不僅是對"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的回歸,更是構建現代治理體系的必由之路。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此乃中華文明給予世界治理智慧的重要啟示。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7-20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任人唯賢"的治理智慧與歷史鏡鑒】

"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尚書·咸有一德】),此八字真言實為華夏政治文明之精髓。管仲相齊的典故,恰為此道作了最佳註腳:當公子小白不計前嫌,納鮑叔牙之諫而重用曾欲加害於己的管仲時,便開創了"尊賢尚功"的治國範式。齊桓公能成春秋首霸,非唯弓馬之力,實乃得人之效。

考"賢"字本義,【說文】釋為"多才也",段玉裁注曰"賢能之賢,引申為凡能之稱"。然古人所謂"賢",實含"德才兼備"之雙重要義。孔子言"舉直錯諸枉"(【論語·為政】),孟子謂"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孟子·公孫丑上】),皆強調德才相濟之理。管仲雖自承"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史記·管晏列傳】),然其"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治國方略,終使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此即大賢之效。

歷史反覆驗證:任賢則興,棄賢則衰。漢武帝詔舉孝廉,唐太宗開科取士,皆得人君之要。反觀秦用趙高、宋寵蔡京,皆覆車之鑑。故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痛陳:"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此語雖激,實為千古用人之龜鑑。

今之世道,尤需重申此義。觀商鞅"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之論,可知賢才必經實踐檢驗。曾國藩【冰鑒】所言"取人之式",首重"德器",次察"才識",最忌"以言取人"與"以貌取人"之弊。現代組織管理雖異於古,然"能者上、庸者下"的基本原則未嘗改變。

鹽商諧音"任人唯咸"之謔,恰反襯出選賢標準的嚴肅性。當此全球化競爭時代,唯有堅守"選賢與能"之道,方能使"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孟子·公孫丑上】)。管仲故事啟示我們:真正的政治智慧,在於以事業公心超越個人恩怨,此即"任人唯賢"的現代意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