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3|回覆: 3

[成語典故] 博士買驢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8-28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博士買驢】涵義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博士買驢】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博士買驢】詞語辨析:

【博士買驢】讀音:bó shì mǎi lǘ

【博士買驢的近義詞】:不得要領、三紙無驢、長篇累牘

【博士買驢】反義詞: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博士買驢】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補語

【博士買驢】造句

1、文章如果像博士買驢,豐干饒舌,還有什麼價值呢?

2、寫文章或講話要開門見山,點明主題,不要博士買驢,不着邊際地空發議論。

3、沒有博士買驢三紙無文,沒有賣弄和顯擺,句句有用,字字不虛。

4、曾幾何時,豪華簡歷這東西太厚,猶如博士買驢,翻開好幾頁還沒見正文,三紙無驢,看了頭暈,誰還有興趣往下看,於是就束之高閣。

【博士買驢】成語典故:

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賣驢的當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他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乾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博士買驢】成語接龍:

博士買驢→驢鳴狗吠→吠非其主→主聖臣良→良金美玉→玉碎香殘→殘湯剩飯→飯來張口→口服心服→服牛乘馬→馬入華山→山清水秀→秀外惠中→中飽私囊→囊漏貯中→中風狂走→走斝飛觴→觴酒豆肉→肉朋酒友→友風子雨→雨沾雲惹→惹災招禍→禍起蕭牆→牆上泥皮→皮破肉爛→爛漫天真→真知卓見→見所不見→見棄於人→人急智生→生龍活現→現身說法→法家拂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飢→飢不暇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雨隨車→車馬填門→門禁森嚴→嚴陣以待→待賈而沽→沽名要譽→譽不絕口→口乾舌焦→焦沙爛石→石火風燭→燭照數計→計獲事足→足高氣強→強詞奪理→理不勝辭→辭嚴氣正→正法直度→度外之人→人己一視→視死若生→生殺予奪→奪門而出→出處進退→退步抽身→身首異地→地丑力敵→敵不可縱→縱橫捭闔→闔門百口→口耳之學→學如登山→山童石爛→爛醉如泥→泥車瓦馬→馬角烏頭→頭頭是道→道長論短→短刀直入→入地無門→門階戶席→席門蓬巷→巷尾街頭

【博士買驢】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做事為文,應該簡潔明了,讓人讀之即懂,聽之即明。尤其是機關開會下文,更應該言簡意賅、雷厲風行。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5-11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博士買驢"之文病與為文之道】

顏之推【顏氏家訓】所載"博士買驢"之典,實為中華文論史上一重要批評範式。此典以三紙契約不着"驢"字為喻,直指六朝時期文風之弊,其警示意義歷千載而彌新。今試從文道、文術、文用三端詳析之。

一、文道之失:名實相乖
博士之病,首在"離本逐末"。北齊博士執筆立券,本為買賣之憑,當以明晰為首務,卻沉溺於"問一言輒酬數百"的炫技之快。顏氏所謂"責其指歸,或無要會",正是對文體功能與表達目的割裂的批判。漢代王充【論衡】早有"文貴約而指通"之論,而博士所為恰與之背,致使實用文書淪為辭藻遊戲,此乃文道之大忌。

二、文術之誤:修辭過度
細究"三紙無驢"現象,實為修辭失控之典型。六朝駢儷之風盛行,文人多以"豐多吝少"(陸機【文賦】語)為能事。然【文心雕龍·銘箴】有言:"義典則弘,文約為美",契約文書本屬"筆"類實用文體,卻強施"文"類修辭,猶如以黼黻繡裳御田獵,其不合用可知矣。此中分寸,恰如孔子所謂"辭達而已矣"。

三、文用之鑑:古今通義
觀今日之世,"博士買驢"之變相尤多。學術論文之"概念狂歡",公文寫作之"穿靴戴帽",廣告文案之"雲山霧罩",皆是此病新態。宋代朱熹解【論語】"巧言令色"章曾謂:"專用心於外,不求諸內",此語移評文病亦切。為文者當記取顏氏訓誡,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所倡"文求其是",方不致重蹈"三紙無驢"之覆轍。

結語:
"博士買驢"之諷,非獨譏一人一事,實為整個文化生產機制之鏡鑒。當今信息爆炸時代,更需弘揚"辭尚體要"(【尚書·畢命】)的傳統。為文之道,當如鄭板橋畫竹"刪繁就簡三秋樹",在"言有物"與"言有序"的統一中,實現文質彬彬的至境。學者若能以此典為戒,庶幾可免"後世誰相誚,沉迷翰墨間"(王禹偁詩)之譏矣。

(全文計789字)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5-12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博士買驢"之文病及其療治之道】

"博士買驢"之典,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其文曰:"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此典以買驢立券之事,譏諷文士之病:辭藻雖繁,旨歸茫昧。細究其理,實為古今文病之典型,今試析其病理三端:

一曰"溺文失質"。博士之病,非在學識不足,而在不能權衡文質。【文心雕龍·情采】有云:"繁采寡情,味之必厭。"買驢之事,本需明確標的、價格、交割諸要素,而博士卻沉溺於"書券三紙"的形式,致使實用功能喪失。此正如陸機【文賦】所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文辭當為意旨服務,不可反客為主。

二曰"炫學蔽真"。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本為致用之資,卻淪為炫博之具。顏之推在【勉學】篇中早有告誡:"學者貴能博聞,亦貴能擇。"當賣驢者質詢"未有驢字"時,恰暴露了學者脫離實際的通病。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言:"考訂主於學,辭章主於才,義理主於識。"三者失序,則難免"三紙無驢"之譏。

三曰"體用乖離"。契約之文,本為實用文體,當循"辭達而已"(【論語·衛靈公】)之訓。博士卻以辭賦之法作應用之文,正如用青銅鼎烹小鮮,器用錯位。宋代陳騤【文則】強調:"文各有體,體各有法。"今之學術論文、公文寫作中,常見以晦澀術語替代明晰表達者,實為當代"博士買驢"之變體。

療治此病,當取法三要:其一,師法【周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的言說智慧;其二,踐行韓愈"唯陳言之務去"的修辭原則;其三,恪守【文心雕龍·熔裁】"規範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的寫作紀律。如此,方能避免"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的困境。

今人處信息爆炸之世,更當以"博士買驢"為戒。蘇軾【與謝民師書】云:"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為文之道,不在累牘連篇,而在能以簡馭繁,直指本真。學者當記:學問之終極,不在炫人耳目,而在明理致用。三紙無驢之戒,誠為萬世文鑒。
臥龍 發表於 2025-5-16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博士買驢"之文病與為文之道】

"博士買驢"之典,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其文曰:"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此語雖簡,實中古今文病之要害。顏氏以"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為訓,正與孔子"辭達而已矣"之教相呼應,揭示為文當以明道為本,非以繁縟為能。

考其歷史語境,南北朝時文風漸趨浮華,【文心雕龍·情采】已斥"繁采寡情"之弊。博士者,掌通古今之官,本應"博而能一",然其買驢立券,三紙空言不及實務,恰如【文賦】所云"或寄辭於瘁音,言徒靡而弗華",此乃文士溺於辭章之通病。顏之推引此俚諺入家訓,正是以俗諷雅,警醒子孫為學須"崇實黜浮"。

觀其修辭特徵,此典以"三紙無驢"為喻體,構成強烈反諷。驢者,實物也;券者,實用文書也。博士卻以虛辭代實指,恰如【史通·敘事】批評的"虛加練飾,輕事雕彩"。其修辭失敗處,正在於違背了【周易】"稱名也小,取類也大"的喻示原則。

今人用此成語,多指公文冗長、學術空疏之弊。然細究之,其病根實有三層:一曰"名實相悖",如【荀子·正名】所言"名實亂";二曰"文質失衡",失卻【論語】"文質彬彬"之度;三曰"體用分離",不合【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的為文準則。

解此弊者,當取法三代之文。【尚書】命誥不過數語,【春秋】記事僅系一字褒貶。即如【禮記】所謂"言有物而行有格",為文貴在"物格而後知至"。蘇軾論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正是對"博士買驢"最好的反撥。

今之學術文章,動輒萬言,數據圖表充斥而真知闕如,豈非當代"三紙無驢"?觀胡適倡"八不主義",錢鍾書譏"注釋之循環",皆在矯此積弊。故知"博士買驢"之誡,非特諷古,實為今鑒。

要之,為文之道,當以【文心雕龍·宗經】"六義"為法: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直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能若是,則驢字自在目前,何待三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