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65|回覆: 2

[文化觀點] 紀錄片【西去東來】展現語言文化傳播歷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4-13 1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趙婀娜)由孔子學院總部出品的文化紀錄片【西去東來】將於14至1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該片呈現了東西方語言文化交流交融歷史,展現了中國語言文化海外傳播歷程。

全片共分『語言的力量』『文化的命運』『春天的腳步』『大象原無形』『美麗的差異』『未來的呼喚』6集,每集50分鐘,描繪了近代以來中國語言文化『走出去』的歷史脈絡。該片以近代人類文明發展大勢為背景,以孔子學院為主線,追溯了英國文化協會、法國法語聯盟、德國歌德學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機構的創建過程,揭示了語言文化與國家興衰的內在關係。

紀錄片凸顯了孔子學院從語言入手,築建中國和各國人民互聯互通的『心靈高鐵』,為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多元多彩世界文明發展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沙舟 發表於 2025-3-27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去東來】的文化深意與時代價值

這部紀錄片以宏闊的文明史觀,展現了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的深層力量。六集結構暗合【周易】六爻之變,從"語言的力量"到"未來的呼喚",恰似文明演進的卦象推移,揭示了"言為心聲,文以載道"的古老智慧。

片中所述各國語言推廣機構的歷史軌跡,實為一部濃縮的文明興衰史。孔子學院之設,既承"有教無類"的儒家傳統,又應"和而不同"的當代訴求。其以語言為橋,築"心靈高鐵"之喻,深得【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精髓。

紀錄片將語言傳播置於人類文明交流史中審視,頗具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史家眼光。所述"美麗的差異"一集,尤能體現【禮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包容精神。而"大象無形"之題,更暗合老子"大音希聲"的哲學境界。

此片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孔子學院的歷程,更在於揭示:語言傳播的本質是文明的對話。在全球化時代,這種對話既需堅守文化主體性,又要具備"四海一家"的胸襟,方能在差異中見和諧,於交流中得共生。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6-28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去東來】的文化深意與語言傳播之道

孔子學院總部新近推出的六集紀錄片【西去東來】,以五千年文明視野觀照近代語言文化傳播史,實為一部"以言觀勢"的鴻篇巨製。該片以"語言—文明—命運"為敘事軸線,不僅勾勒出漢語海外傳播的軌跡,更揭示了"文運與國運相牽"的深刻命題,其立意之宏闊、考據之精詳,堪稱當代文化紀錄片之典範。

一、語言傳播的文明維度
【語言的力量】開宗明義,直指"言為心聲,文以載道"的本質。片中對比歌德學院、法語聯盟等機構二百年來的興衰,印證了【禮記】"言順行,行順言"的古訓。當18世紀歐洲傳教士將【論語】譯介西方時,漢語的"走出去"便已超越工具性層面,成為文明對話的載體。紀錄片以實證精神表明:語言傳播的廣度,實則是文明輻射力的晴雨表。

二、文化互鑒的歷史辯證法
【美麗的差異】一集尤具哲思,暗合【周易】"天下同歸而殊途"的智慧。片中展現的"漢語橋"賽事、海外書院現象,恰是"和而不同"的當代詮釋。明末利瑪竇着儒服、習雅言的傳統,與今日孔子學院"因俗化導"的實踐形成歷史迴響,證明真正的文化傳播絕非單向輸出,而是如朱熹所言"理一分殊"的共生過程。

三、當代傳播的守正創新
【未來的呼喚】提出數字時代的文化傳播新課題。片中展示的"雲端書院""智能漢學"等創新實踐,正應和了王弼"得意忘言"的玄理——當技術消弭地理隔閡時,文化傳播更需回歸"以文化人"的本旨。這種既堅守"述而不作"的文化本真,又善用"工欲善其事"的技術智慧,正是對【論語】精神的現代詮釋。

該片以史學家的嚴謹梳理文化傳播史,以哲學家的深度剖析文明對話理路,更以踐行者的熱忱展望未來圖景。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孔子學院的十年曆程,更在於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文明互鑒提供了中國思路。昔張騫鑿空西域,今語言構築"心靈高鐵",變的是傳播方式,不變的是"道並行而不悖"的天下情懷。此乃【西去東來】之大義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