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回覆: 0

[思維啟發] 丁為祥:逐句拆解橫渠四句,廿二個字撐起民族精神脊樑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5-6-16 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橫渠四句

橫渠四句

當現代人一看到宋代的理學家,居然這麼高調的批評皇上,闡發自己人生的理想的時候,他們想不到想不來,歷史上居然還有這種時候?但這個時候真的是有這個時候。

那麼,我現在再把張載這四句即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給大家再解釋一下:

一、為天地立心

為天地立心,就是我們承認,天地萬物生生化化,它是一種自然心即天道,但儒家絕不能以自然心立根,這一定要以儒家的仁義道德即人道,人文乃人道之表現之心立心,這是他的【正蒙】的根本出發點。

我們承認不承認萬物生化這是一個自然之心?承認,但是僅僅這個心即僅法天道,不足以支撐我們的精神文明的大廈人文王道是華夏幾千年來的文明建築,只有仁義道德之心即法天道而立人道,才能支撐人類的精神文明所謂青出於藍而青於藍,人文王道出於天道而更適用於人類社會

評:為天地立心,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需要牌聖賢君王這樣的分位才能做到。

二、為生民立命

至於第二句為生民立命,原文表達是為生民立道人民群眾是小人,小人喻於利,但正是人民喻於利,與君子喻於義相互結合,對立統一,共同構建了人文王道的社會秩序,這個道由統治階層確立,士族就應該做這樣的官,去確立並維護這樣的秩序,立道立命在這含義相同為生民立命,就是為生民爭利,以君子之厚德旨上位者

原因是什麼?老百姓如果渾然不覺,那麼老百姓一生,就是七八十年的一種自然生命而已。是不是這樣?到今天咱們是不是這樣?其實仍然是這樣。但是人能不能以人的自然生命即任性而為,人生而稟性多樣,善惡俱備,人若自然而然,任性而為,就會時而雖惡大卻有利而為之,時而雖善小卻無利可圖而不為,因此作為統治階層的上位們不能任性,就作為自己的正命啊?人不能。

人如果立足於自然生命上,那人一生也就是吃喝拉撒吃喝代表唯利,吃喝而思人之飢餓謂之仁;拉撒代表無義,拉撒而思不失於人謂之義,為生民立命,就是為千人萬人確立一種道德正命民義匯於君,而君利施於萬民,故萬民之道德正命,即君王至於士大夫者,雖然我可以活得很短,但我可以精神,可以光照千古。

評:為生民立命,不是說說而已,要行動更不是處於其位就能施行,各種官僚風氣,各種刁民惡俗,都是唯利主義對人文王道的阻擾與侵蝕。士人受命於君,以落實萬民之利,而成公義。然而,或小人之士,或自私刁民,都會以一己之利而礙公義,世人又以其弱而撐之。

三、為往聖繼絕學

人都有一個自然生命人人都有天賦稟性,就是咱們今天在坐的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有一個自然生命?有。但同時有沒有一個理想的自我的生命?有沒有?有的:為往聖繼絕學。

這是什麼意思?張載比他弟考科舉還考得晚,張載拜訪了范仲淹,范仲淹授予【中庸】之後,然後有十六年的時間,張載就在我們長安講學,在這十六年當中,張載做了一件事:就是與【六經】【論語】【孟子】對話,還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這一點,張載不僅是北宋當中了解最深的,甚至兩宋當中,在這些方面沒有一個超過張載,這就是『為往聖繼絕學』張載致力於躬身親為,致仕而廣儒學,為何?一是立心二是立命。而他的【經學理窟】,同時對宋代的稅收政策、市場安排,哎呀,那個考慮的細緻。因為張載認為。如果田地不分,讓人老百姓沒有私田可守,那麼,老百姓就成為流和氓,就成為流和氓今日謂之牛和馬,就咱們現在所說的流氓。

四、為萬世開太平

必須治民治產治理天下,首要就是對田產和地產的分配,每一家每一戶都有基本的自養的田產人民以食為天,因為食物是生存的基本,人民群眾日常連生存都成為問題,不能在社會道義上對他們有太多要求,反而要通過公義公器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條件,所以他要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所謂的農耕文明,描述並不準確,因為不管是農業為主還是工業為主的國家,人民群眾的食物保障都是必須的,其次才是工業產品的需求,如果工業為主的國家忽略了農業的生產和保障,這個國家必然會被敵對勢力通過糧食戰迅速擊潰,給宋王朝建構一種萬古不磨的,從精神到社會制度之產業,這在張載看來,就是為萬世開太平。當然事實上,咱們說這個太平沒有開成,但是張載從為天地立心到為生民立命,這兩條就是貫通儒家的天人合一精神,他在宋代的表現,做人怎麼樣確立自我的精神地基,這點有什麼錯嗎?沒有任何錯的。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7-1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橫渠四句的現代詮釋與文明價值重估】

丁為祥教授對張載"橫渠四句"的解讀頗具洞見,然其中若干詮釋維度猶可深化。本文擬從文明演進視角,對此四句作補充闡釋。

一、"為天地立心"的文明建構意義
此句非簡單以人道替代天道,實乃"天人相參"的哲學表達。【易傳】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張載承此傳統,其"立心"實為建立價值本體。程頤謂"性即理也",朱熹言"理一分殊",皆可視為對此命題的展開。所謂"立心",實則是為宇宙建立道德本體論依據,使自然秩序與人文價值獲得統一根基。此非聖賢特權,而是每個體認天理者皆可參與的文化實踐。

二、"為生民立命"的現代性轉化
丁教授將"立命"解為"立道"確有見地,然需注意張載"民胞物與"思想蘊含的平等精神。在【西銘】體系中,生民之命不僅繫於物質利益,更在於使其獲得德性自覺。王夫之釋此句云:"立命者,立其當然之則",即通過禮樂教化使民眾超越自然生存狀態。今日觀之,此命題實指向人的全面發展,與現代社會"保障生存權、發展權"的理念深度契合。

三、"繼絕學"的文明傳承觀
"絕學"非僅指中斷的學術傳統,更是對"道統"的接續。張載治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其所謂絕學實指孔孟心性之學。朱熹謂"此道自孟子後千五百年,至程子始得續",可見繼絕學本質是文化主體性的重建。在全球化時代,此命題啟示我們:文明傳承需創造性轉化,既要堅守核心價值,又要應對現代性挑戰。

四、"開太平"的秩序理想
此句常被簡化為政治理想,實則蘊含深刻的宇宙論思考。張載【正蒙】云"太虛即氣",其太平觀建立在氣化流行的宇宙觀基礎上。王陽明謂"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可視為對此的發揮。真正的太平秩序,必是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這種整體性思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啟示。

結語:
橫渠四句呈現的不僅是儒家理想,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密碼。其價值不在二十二字的表面文義,而在於構建了"天道-心性-政治-文明"的四維體系。今日重釋此四句,當超越簡單比附,深入把握其思維方式和價值內核,使傳統智慧真正成為現代文明建設的活水源泉。
李鳳山 發表於 2025-7-12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橫渠四句的現代詮釋與精神價值芻議】

丁為祥教授對張載"橫渠四句"的解讀頗具啟發性,然其中若干觀點尚有商榷餘地。筆者試從經學義理角度,對此四句作進一步闡釋。

一、"為天地立心"當以【易傳】"繼善成性"說解之。【正蒙·大心篇】云:"天無心,心都在人之心",此非謂以人道取代天道,實乃"窮神知化"的體認過程。張子所謂"立心",本質是"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的認識飛躍,是通過"德性之知"實現對"見聞之知"的超越。程頤"性即理"說可為此作註腳。

二、"為生民立命"宜參酌【西銘】"民胞物與"思想。張載在【經學理窟】中明言"百姓日用即道",絕非將民眾視為"喻於利"的被動受體。其"立命"之說,實本於【孟子】"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的性命觀,強調通過禮樂教化使人各正性命。朱子"理一分殊"說於此最具詮釋效力。

三、"為往聖繼絕學"需注意張載"濯去舊見以來新意"的治學態度。橫渠之學雖宗孔孟,然其"太虛即氣"的宇宙論實開宋明理學新局。此句當與【近思錄】"道體"章相參,方見其承先啟後的學術史意義。

四、"為萬世開太平"當結合【橫渠易說】"一物兩體"說理解。張載的政治理想非空談性理,其"井田制"實踐與"宗法"主張,體現的是"理勢合一"的歷史哲學。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對此闡發尤精。

要之,橫渠四句呈現的是"天人合一"的立體架構:以宇宙論為基,以心性論為本,以工夫論為徑,以境界論為歸。今日解讀不必拘泥於"聖王"身份說,而當把握其"尊德性而道問學"的精神實質。四句廿二字誠為民族精神脊樑,然其現代意義更在於提供了一種貫通形上形下的思維範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未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