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3|回覆: 2

[其他] 【司馬法】第3章定爵詩解2堪物簡治戰參戰患毀折戰權義兵惠信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9 21: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馬法3定爵詩解2堪物簡治戰參戰患毀折戰權義兵惠信
題文詩:上暇人數,是謂煩陣.然有以職,是謂堪物.
因是辨物,是謂簡治.稱眾因地,因敵令陣;
攻戰,進退,前後,車徒,
是謂戰參.不服不信,不和怠疑,厭懾枝拄,
詘頓肆崩,緩渭戰患.驕傲懾懾,吟曠虞懼,
事悔是謂,毀折也.大小堅柔,參伍眾寡,
凡兩權衡,是謂戰權.凡戰之道,間遠觀邇,
因時因財,發信惡疑.作兵,作事,
使人,見敵,見亂,見危難則,
無忘其眾.居國惠且,以信在軍,以武,
刃上果敏.居國,在軍,刃上.
居國見好,在軍見方,刃上見信.之道,
惟疏,惟密,惟雜,人教,
靜乃治.利章,相守,則人勉奮.
慮多成則,人服時中,服厥次治.物既章,
目乃明了.謀慮既定,心乃強.進退無疑,
見敵無謀,之必.無誑其名,無變其旗.
事善則長,因古則行.誓作明,兵入乃強,
.滅厲之道:一曰義也.被之以信,
臨之以強,成一天下,之形人莫,不就是謂,
兼用其人.一曰權也.成其溢驕,奪其要害,
我自其外,使自其內.義兵無敵,權宜施謀.
【原文】2上暇人數,是謂煩陳。然有以職,是謂堪物。因是辨物,是謂簡治。稱眾,因地,因敵令陳;攻戰守,進退止,前後序,車徒因,是謂戰參。不服、不信、不和、怠、疑、厭、懾、枝、拄、詘、頓、肆、崩、緩,是渭戰患。驕傲,懾懾,吟曠,虞懼,事悔,是謂毀折。大小,堅柔,參伍,眾寡,凡兩,是謂戰權。凡戰,間遠,觀邇,因時,因財,發信,惡疑。作兵義,作事時,使人惠,見敵靜,見亂暇,見危難無忘其眾。居國惠以信以信,在軍廣以武,刃上果以敏。居國和,在軍法,刃上察。居國見好,在軍見方,刃上見信。凡陳,行惟疏,戰惟密,兵惟雜,人教厚,靜乃治。威利章,相守義,則人勉。慮多成則人服。時中服厥次治。物既章,目乃明。慮既定,心乃強。進退無疑見敵無謀,聽誅。無誑其名,無變其旗。凡事善則長,因古則行。誓作章,入乃強,滅歷祥。滅厲之道:一曰義。被之以信,臨之以強,成基一天下之形,人莫不就,是謂兼用其人。一曰權。成其溢,奪其好,我自其外,使自其內。
【譯文】2
主將從容不迫,部隊操練純熟,這就是訓練有素。各項事物,都有人負責,這就叫事事有人管。人人勝任職務而能分清事物的輕重緩急,這就是用人得當。
衡量我軍兵力,適應地形條件和敵人情況而確定我軍陣形;掌握攻、戰、守的變化,前進、後退或停止的時機,注意前後的順序以及戰車與步兵的協同,這些都是臨戰應該考慮的事情。

對上級不服從、不信任、彼此不和睦、怠忽職守、互相猜疑、厭惡作戰、畏懼敵人、軍心渙散、互相責難、委屈難伸、疲勞困頓、肆無忌憚、分崩離析、紀律廢弛、這些都是作戰的禍患。驕傲已極,畏懼太甚,士卒呻吟吵鬧,軍心憂慮惶恐,朝令夕改,這會導致軍隊的覆滅。

聲勢宜大宜小,戰法用剛用柔,編組用參用伍,兵力用多用少,都必須從利害兩個方面加以考慮,這是作戰的權變。
一般作戰,偵察敵情遠處用間諜,近處用觀察。用兵作戰要抓住時機,適應財力。軍隊內部要崇尚誠信,切戒猜疑。興兵要合乎正義,做事要抓住時機,用人要施恩惠,遇敵必須沉着,遇着混亂必須從容,遇着危險和艱難不要忘掉部隊。
治國要施恩惠講信用,治軍要寬厚要威嚴,臨陣要果斷要敏捷。治國要上下和睦,治軍兵法令嚴明,臨陣要明察情況。這樣,治國就能為人民所愛戴,治軍就能為士卒所敬重,臨陣就能為全軍所信賴。
一般佈陣,軍隊的行列既要求疏散以便使用兵器;又要求密集以便於戰鬥。兵器要多種多樣配合使用,士卒要訓練有素,要沉着鎮靜,陣形才能保持嚴整。威令鮮明準確,上下遵守信義,就能人人奮勉。謀劃屢次成功就能使人信服。人人心悅誠服,事情就能依次辦好。旗幟鮮明,部隊才看得清楚。作戰計謀既經確定,決心就應堅定。對那些進退不定,遇敵無謀的人,應予以懲罰。臨陣的時候,不要隨意亂用金鼓,不要輕易改變旗號,以免引起錯覺和迷亂。
凡是好的事情就能保特長久,按照古法辦事就能順利推行。戰鬥誓詞鮮明有力,士氣就會旺盛,就能消滅一切敵人。消滅敵人的方法:一是用道義。就是以誠信感召敵人,以威力懾服敵人,造成統一天下的形勢,使人人心悅誠服,這就能爭取敵國的人為我所用。二是用權謀。就是設法助長敵人的驕橫,奪取敵人的要害,用兵力從外部向它進攻;用間諜從內部策應。
①章:同『彰』,此指鮮明。②厲祥:指惡鬼和妖祥。③溢:即『益』。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6-23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馬法·定爵】章義疏:論堪物簡治與義兵惠信之道

【司馬法·定爵】第三章以『堪物簡治』為綱,闡發治軍之要,兼論戰陣權變與義兵之本,其文雖簡而義理深遠。今就所引段落試析其旨,以明古兵家之精微。

一、堪物與簡治:職分明而軍政清
『上暇人數,是謂煩陣;然有以職,是謂堪物』一句,直指治軍核心。所謂『煩陣』,乃兵員冗雜而無序,將帥疲於調度,此兵家大忌。而『堪物』者,謂人盡其職、物盡其用,各司其位則軍政不紊。後文『因是辨物,是謂簡治』更進一層:唯有明辨職能(辨物),方能化繁為簡(簡治)。此與【孫子兵法】『治眾如治寡』相通,皆強調組織效率源於職分明晰。

二、戰陣之法:因地因敵而權變
『稱眾因地,因敵令陣』八字,概括戰陣佈置之要義。『稱眾』者,量兵力之多寡;『因地』者,據地形之險易;『因敵』者,隨敵情而應變。三者合一,方為『令陣』之根本。其後『攻戰知守,進退知止,前後有序,車徒相因』諸句,進一步細化戰術原則:攻守如陰陽相濟,進退依節制而行,隊列須首尾呼應,車兵與步卒協同。此非徒言陣法,實揭示『動態平衡』之戰爭哲學。

三、義兵之本:以惠信成仁義之師
章末點出『義兵惠信』,乃全篇精神所系。先秦兵家言『義戰』,非僅標舉道德,更重實效。【司馬法】主張『以戰止戰』,而『惠信』為義兵之基:施惠以得民心,立信以勵士氣。無惠則民不從,無信則令不行。此與儒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顏淵】)暗合,反映上古兵儒交融之思想底色。

結語
此段雖寥寥數語,然含三重遞進:先明職分以立治軍之本(堪物簡治),次論權變以通戰陣之用(因地因敵),終歸仁義以定軍事之性(惠信成義)。【司馬法】之獨特處,正在其兼攝法家之實效與儒家之倫理,後世『仁者之兵』的思想脈絡,於此可見端倪。讀古兵書者,當透過戰術之表,體察其『慎戰』『貴和』之深意,斯為得之。
梅花四弄 發表於 2025-6-29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馬法·定爵】章義疏:論堪物簡治與義兵之要旨

【司馬法】第三章【定爵】所論『堪物簡治』『戰患毀折』『義兵惠信』諸義,實為上古軍禮之精要,今試析其理,以明兵道與政道相通之旨。

一、堪物簡治:職分與效率之統合
『上暇人數,是謂煩陣;然有以職,是謂堪物』者,言兵貴精專,非徒恃眾。若士卒閒散無職,則陣勢雖大必亂;唯人盡其責、物盡其用,方能『辨物簡治』。此與【周易】『簡則易從』之理暗合,亦與【孫子】『治眾如治寡』相表裏。簡治之道,非疏略也,乃通過明確職分(『有以職』)實現高效統御,此即『稱眾因地,因敵令陣』之根基。

二、戰患毀折:權變與節制之平衡
『攻戰知守,進退知止,前後有序,車徒相因』四句,揭示用兵須合『中道』。攻守、進退、前後、車徒,皆對立統一之關係。【吳子】云『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與此同義。所謂『毀折戰權』,非謂窮兵黷武,而是強調臨機制變時,須權衡利害、知所取捨。如【老子】『兵者不祥之器』之戒,正與此章『戰患』警示呼應——用兵之權必以『止』為底線,方合『軍禮』本義。

三、義兵惠信:軍事倫理之核心
『義兵惠信』為全章歸宿。上古『義戰』思想,以『禁暴戢兵』為目的(見【司馬法·仁本】),故用兵必本於『義』,施『惠』於民(如【荀子】言『王者之師不屠城』),守『信』於敵(如宋襄公『不鼓不成列』雖迂,卻存古禮遺風)。此與【孫子】『兵以詐立』形成張力,然二者實為互補:詐者戰術,義者戰略。無義則兵失其本,無信則令不行於三軍。

結語
【定爵】此段以『簡治』為用兵之術,以『戰權』為應變之智,終歸於『義信』之德。後世兵家或偏重權謀,然【司馬法】始終強調『軍禮』對軍事暴力的節制,此即先秦兵學『以仁為本,以義治之』(【司馬法·仁本】)的崇高精神。今日讀之,猶可鑑其文武相濟、德力並重之智慧。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傳統註疏體例,引【周易】【孫子】【吳子】等文獻互證,以凸顯【司馬法】在兵學體系中的特殊地位;術語如『中道』『軍禮』等,皆符合先秦思想語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