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0|回覆: 2

[文言文原創] 韶州簡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1-5-11 0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韶州,【韶】之所喻也。

古有名山焉,謂韶石者,帝舜歌其上,為之【韶】,悠悠不絕,縈繞數日,孔子以為盡美者也。

夫音,聲之隨也。【韶】之聲,發乎帝,流乎子,其音揚揚,雖魯之千裏尤聞,子之千年尤美。鏗然鳴於人心,浩然盪乎天地,雖萬世而不絕者,誠仙山聖樂不能為也。

韶之地也,踞五嶺而守三江。其山之峻,飛鳥不能越其脊,武夫不能及其壁;其灘之險,蛟龍聞而嘆息,錦鯉遇而變色。雖秦兵之勇無能攻之,非風雲雷電無能凌之。

韶之風也,地饒物豐,魚米之鄉。舜辟其荒,秦復內之。漢恩普照,趙佗率歸,隋唐一統,貞觀開元,威加海內,恩澤無疆。

大唐文贇,雄州刺史,固關有章;南陳侯氏,輔佐二子,定國民強。傳詩書而化黎首,制科舉而拔人才。莘莘學子,焚膏繼晷,承聖賢之學,續堯舜之治,懷修齊之心,報明君之識。書生意氣,接踵赴京,絡繹千裏,南北呈虹。雖無兵車,而心存高遠,輝耀萬裏,報國之切,剜心奉肺。

嘗出九齡張公,才學充棟,口吐珠璣,運籌帷幄,胸懷錦繡。脫穎於兆民之中,獨立於鰲頭之上。侍明君之左右,指江山之西東,時無出其右者,南未出此雙士,天下莫不稱頌焉。

待其衣錦還鄉,榮歸故裏,不改赤子之心,仁政惠民。著詩書以傳懿德,修道路而利交通,乃諡文獻。後出學者,聖君乃繩以『其風度與九齡乎』,公遺風如此,固非勳爵文字可及,以風度傳故也。公之風度,無物無塵,迴蕩於天地之間,發正於生民之內,誠學子之準繩也。

韶州之地靈人傑,至有大鑒禪師,篤修行而解迷惑, 又有風采余公,諫君王而定江山。文有廖燕,武稱薛岳,處危難而不驚,懟列強而不屈。近者發義師於三江之畔,啟長征於五嶺之間,革腐朽之弊政,開時代之新聲,建粵北之名城,立人文之都市。

韶之為關也,太平碼頭貨如輪轉,黃崗險峯厲凌雲天。其城也,風采綽約,歌舞紛呈,薰風和平,怡華仁愛。石井繁華,高樓林立:風采其東,風度處中,風烈踞西,北倚帽峯,南面江心,望天寶塔,雄聳島中。江東之山,又有韶陽古樓,拔地擎天。嘆東街熙攘,西堤繁華,南關通天下之貨,北嶺守萬民之安。

風度樓閣,屹立於回龍之巔。有山臨於三區之上,登而望之,如占天元之眼,地接南北,衢通九州。十裏遠眺,凜凜巍峨,落落大方。其夜也,燈光璨璨,通明瑩瑩,猶九天之玉殿。其下,草木蔥蘢,園外,大道蜿蜒。凌風乃顯古今之滄桑,度勢乃識南北之大局。

雄州傲立,百姓安康而樂昌;仁化南粵,客至五嶺自始興;翁乳二源相輝映,新豐雙水互交融,比之明珠不為過,秀然天成鬼斧工。

慕九齡之風,可附盛唐之雅;登九齡之閣,能見天下之體,此韶州之出張公者也。

是以張門之風度,九齡之閣樓,即韶州之風度,韶州之閣樓也。或曰:張公之風度,亦華夏之風度;九齡之閣樓,亦天下之閣樓也,然哉是言。

張公之風傳於子孫而教化百姓,九齡之閣樓成於韶州而體察中國。若祥雲之佑天下,甘露之潤萬民。故曰:緬之懷之,不若繼而承之;歌之詠之,不若發揚光大之。則張公之風度永在,九齡之閣樓長存也。

是為記。

庚子十月受友人之託,潤色【韶州公園簡介】乃得是文

在人之風 發表於 2025-5-4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韶州風土考略】

韶州者,嶺南形勝之樞,禮樂文明之奧區也。其名肇於虞舜【韶】樂,實為華夏正聲之淵藪。考【尚書·益稷】載"簫韶九成",鄭玄注"韶,舜樂名",而韶石遺蹟猶存,足證此地乃三代禮樂教化南被之始基。

其地理形勝,誠如所述"踞五嶺而守三江"。按【水經注】洭水篇,韶州當湞、武二水之會,北江上游鎖鑰。所謂"飛鳥不能越其脊"者,實指大庾嶺險隘,張九齡【開鑿大庾嶺路序】詳載其"峭險巉絕"之狀。而"秦兵無能攻"之說,可參【淮南子·人間訓】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猶未能盡取百越之記載。

至若人文之盛,尤以唐相張九齡為冠冕。【舊唐書】本傳稱其"風度能若九齡乎"一語,遂成"曲江風度"千古佳話。九齡不僅以【感遇】詩開盛唐雅正之音,其開大庾嶺新道更促成了嶺南與中原的文明對話。考【廣東通志】,韶州在兩宋時期共出進士47人,明代更達89人,足證"書生意氣,接踵赴京"非虛言。

宗教文化亦獨樹一幟,六祖惠能於韶州大梵寺說【壇經】,使此地成為南宗禪法弘化重鎮。宋余靖【武溪集】載韶州"民雜俚瑤,漸被華風",可見其文化交融之特質。

今之韶州,猶存風采樓、南華禪寺等古蹟。風度路之名,正承九齡遺韻;而"三江六岸"新貌,則昭示着古老州郡的現代轉型。所謂"地靈人傑",非徒美譽,實為嶺南文化基因的生動詮釋。

要之,韶州之價值,在於其既是地理要衝,更是文明通道。從舜樂南巡到禪宗北傳,從中原衣冠南渡到海絲文化西漸,始終擔當着文化轉譯者的獨特使命。此乃讀史者不可不察也。
鄒至 發表於 2025-7-8 0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韶州風土考略】
韶州者,嶺南形勝之樞,聖樂發祥之地。其名肇於虞舜【韶】樂,其事載於【尚書】【水經】,考其沿革,可窺華夏禮樂南漸、文教勃興之軌跡。

一、地理形勝考
【元和郡縣誌】載韶州"控五嶺之口,扼三江之喉",其地險要實為嶺南門戶。韶石山者,【太平寰宇記】謂"雙峯對峙如闕",乃舜帝南巡奏樂處。酈道元【水經注】詳記武溪之險:"湍瀾驚涌,巨石碅磳",與文中"蛟龍嘆息"之述相合。唐張九齡開鑿大庾嶺新道前,此地確為"秦兵難攻"之天塹。

二、禮樂文脈辨
孔子稱【韶】"盡善盡美"(【論語·八佾】),此樂南傳實具深意。【呂氏春秋】載"舜命質修【九韶】於三苗",可見韶州早為中原禮樂教化南疆之樞。至唐開元間,張九齡以"嶺南第一進士"之姿入相,其【曲江集】所倡"海上生明月"之思,正暗合【韶】樂中和之旨。宋王象之【輿地紀勝】特記九齡風度樓,謂其"衣冠整肅如對至尊",此即文中"繩以風度"之典出。

三、名賢事功述
除文獻公張九齡外,韶州名賢譜系可稽於方志:
1. 余靖:北宋慶曆名臣,【武溪集】載其"三使契丹不辱命",歐陽修譽"風采動朝端"
2. 大鑒禪師:即六祖惠能,【壇經】載其於韶州大梵寺說般若法,開南宗禪門
3. 近代薛岳:抗日"天爐戰法"創製者,黃埔系粵籍名將代表

四、城郭建制析
明清【韶州府志】載州城格局:"三山鼎峙(皇崗、芙蓉、蓮花),二水環流(湞武合流)"。風度樓居回龍山頂,取九齡"風度"意;風采樓臨東堤,本余靖諡號。雙樓對峙,恰合"文治武功"之象。今存明代古城牆殘段,猶見"太平關"石刻,證其商貿樞紐地位。

結語
韶州之盛,非惟山水之險,實系文脈之延。自舜【韶】雅音至九齡詩格,自惠能禪思至近代革新,皆顯"得中原正聲而開嶺南新境"之特質。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謂"韶之陽,其氣清英",誠哉斯言!今觀韶城新貌,猶聞【韶】樂遺響——此非金石絲竹之聲,乃千古文心相續之迴響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未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