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3 b0 E5 B" ^0 p
* T& K" R( F% [9 d H: Z' u) k0 q 每個時代都有其鮮明獨特的藝術形式,西漢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漢賦和樂府詩方面。它如兩枝奇葩,在中國文學史上,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漢賦的淵源是楚辭,在經過文人們不斷探索後發展起來的一種長篇韻文。它摒棄了楚辭的晦澀和用典的繁雜,用華麗的辭藻,鋪張的手法來描寫西漢上層社會的繁華景象。這與當時繁榮昌盛的漢代政治經濟有密切聯繫,它以此反映漢代的統一與強大,顯示天子的威嚴。漢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騷體賦,以賈誼、枚乘為代表,在漢初比較盛行;一種是散體大賦,以司馬相如、揚雄、東方朔等為代表,形成於漢初,興盛於中葉,並替換了騷體賦的地位。
7 J) f( g+ D; G8 c+ E# E% b: D. z2 l' o- P) W! M# m
賈誼的【吊屈原賦】,借憑弔屈原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是一篇很好的抒情賦。他的另一篇代表作【鵬鳥賦】,也是一篇抒發悲傷情感的作品,開了西漢散體賦的先河。景帝時,枚乘所作的【七發】,通過描寫楚太子的病狀,批判養尊處優的封建貴族,意志衰頹、生活糜爛、精神空虛、悲觀泄氣的剝削階級的頑症。同時,文章闡明了醫治這種病症的良方,是用正確的思想去批評錯誤的思想,改變作風,振奮精神。這篇文章上承楚騷,屬於浪漫主義風格,與其它漢賦比較,具有濃厚的批判色彩,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 8 {9 W0 Q Z: m2 r3 A" H
% s E2 e! }: L% T. H) U 漢武帝至成帝年間,是散體大賦的全盛時期,其中以司馬相如最負盛名。他的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等。這些賦大都以遊獵為題材,描寫了皇宮的雄偉壯麗,園囿的幽深和禽獸的眾多,遊獵隊伍的壯觀,以及音樂、美女等。特別是他的【上書諫獵】,司馬相如敢於向武帝進言,勸告武帝不要因為射獵而勞民傷財。全文不過二百餘字,卻能抓住要點,暢所欲言,在藝術風格上具備『朴而能華』的辭賦特點。
* j8 ~8 _" j7 E. h5 H S& V+ r. \4 l4 M! }. {. p4 A
『樂府』最開始是指掌管音樂的官署,始於秦。如果說漢賦是『陽春白雪』的話,那麼樂府就是雅俗共賞的『下裏巴人』。到西漢武帝時,為了宮廷娛樂和廟堂祭祀,開始大規模的採集各地民歌,包括鼓吹曲辭、相和歌辭、雜曲歌辭等,既有漢族歌曲,又有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的歌曲。這些用作演唱的歌詞,被稱為樂府詩。 : C* F5 J9 l9 s! ]
! U, B+ w! J, k( z5 W' _ 比如【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詩迴環往復,形象鮮明,音韻和諧,文字活潑,正是民歌的本色。
W! {- _ A/ I, Y1 L3 |1 ?
/ O% A/ }9 [% ]2 |; B. T" g 樂府詩語言樸實,形象鮮明,是漢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漢代樂府詩的體裁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形式生動靈活,其中以五言最多,是東漢以後五言詩的先祖。歷代有成就的詩人,都受過漢代樂府詩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