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7|回覆: 1

[詩詞賞析]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複製鏈接]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12-6 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這裡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將:率領。

5、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6、逐:追趕。滿:沾滿。

譯文

暗淡的月夜裡,一群大雁驚叫着高飛而起,暴露了單于的軍隊想要趁夜色潛逃的陰謀。將軍率領輕騎兵一路追殺,顧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滿弓和刀。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守關將士夜追逃兵的詩,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敵軍首領帶領着殘兵敗將,趁着風高月黑的夜晚慌亂潰逃。唐軍輕騎列隊而出,準備乘勝追擊。雖然天寒地凍,但將士們卻不懼嚴寒,個個鬥志昂揚,信心十足。全詞語言簡潔,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襯托出將士們殺敵的熱情。

首二句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及背景,『月黑雁飛高』。無月,所以天黑;雁飛高,所以寂靜。這樣的景,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正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時間,又烘託了戰鬥前的緊張氣氛,直接逼出下句『單于夜遁逃』來。單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這裡借指敵軍統帥。敵軍在夜間行動,應當有各種可能。然而詩人但謂『單于夜遁逃』。讀詩至此,頓覺一股豪邁之情撲面而來。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夜色的掩護倉惶逃遁,由此也可見唐朝軍隊的英勇威武。詩並沒有描寫白天的戰鬥場面,而是直接寫在月黑雁高飛夜裡,敵酋遁去,我軍縱兵追擒,這是自然的發展

敵人逃走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欲將輕騎逐』,是追兵將發而未發。不用大軍而僅派『輕騎』,絕不僅僅因為快捷,同時也還顯示廠一種高度的自信。仿佛敵人已是瓮中之鱉,只須少量『輕騎』追剿,便可手到擒來。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雖然站立不過片刻,而大雪竟落滿弓刀。『大雪滿弓刀』一句,將全詩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潔白的雪地上,一支輕騎兵正在集結,雪花頃刻便落滿了他們全身,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象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早就滿懷着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幅非常動人的畫圖:在靜譴中蘊藏着吶喊,在昏暗中醞釀着閃電。雖然是在漆黑的夜間,勇士們被白雪勾畫出的英姿仍然是『煥爾觸目』。

全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飽含了大量的信息,激發讀者產生無窮的想象。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戰鬥的場面,但通過讀詩,完全可以通過領悟詩意和豐富想象,繪出一幅金戈鐵馬的戰爭畫圖來。

遊客  發表於 2018-12-7 07:53
暗淡的月夜裡,一群大雁驚叫着高飛而起,暴露了單于的軍隊想要趁夜色潛逃的陰謀。。。哈哈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4-25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盧綸【塞下曲】中的軍事美學與詩學張力

盧綸【塞下曲】組詩其三,短短二十字,卻構建了一個極具張力的軍事美學空間。此詩之妙,不在敘事之完整,而在意象之精煉;不在情節之曲折,而在意境之深遠。

"月黑雁飛高"五字,已見詩人匠心獨運。月黑者,非僅狀夜色之深沉,更暗喻戰事之詭譎;雁飛高者,非徒寫物象之動態,實為軍情之隱喻。雁本夜棲之禽,反常高飛,必為驚擾所致。詩人以自然物象之變異,暗寫敵軍夜遁之跡,此乃【春秋】筆法在邊塞詩中之妙用。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所謂"候月滿則攻戰,月虧則退兵",此處反用其意,單于擇月黑而遁,正見其敗象已露。

"單于夜遁逃"一句,尤見史家筆力。單于者,匈奴之君長,此處代指敵軍統帥,已含輕蔑之意。夜遁逃三字,更將敵軍倉皇之態刻畫入微。考【漢書·衛青傳】載漠北之戰,"單于遂獨與壯騎數百潰漢圍西北遁走",盧綸化用史傳筆法,以簡馭繁,使讀者如親見敵軍敗退之狀。

後二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則轉入我軍動態。輕騎二字,既顯唐軍之機動迅捷,更見統帥之成竹在胸。最妙在"大雪滿弓刀"之結句,不寫追擊之過程,而取準備之一瞬。大雪者,既實寫邊塞苦寒,又虛指殺伐之氣;滿弓刀者,既狀軍械之態,又寓士氣之昂。此等筆法,實得【詩經·小雅·採薇】"雨雪霏霏"之遺韻,而更添雄渾之氣。

此詩之結構,暗合兵法之要。前二句如兵法之"知己知彼",後二句似臨陣之"出奇制勝"。全詩不着一字議論,而褒貶自見;不費一詞抒情,而豪情畢現。較之高適"戰士軍前半死生"之直露,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之奇詭,盧綸此作更得【左傳】敘戰之精髓——以簡淨之筆,寫紛繁之事;以沉着之態,狀激烈之情。

詩中所展露的軍事美學,實為唐代尚武精神之詩化呈現。大雪滿弓刀之景,非特寫邊塞之苦,更是對軍人氣質的禮讚。此種美學追求,與後世文人畫中"寒江獨釣"之趣迥異,彰顯着盛唐邊塞詩特有的陽剛之氣。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謂"七絕至龍標、供奉,絕倫逸群,而綸之【塞下曲】亦堪伯仲",誠為的評。

要之,盧綸此詩,以史家之簡練,運詩家之意象,得兵家之神髓,二十字中,有戰陣風雲,見將士肝膽,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鏗鏘。後世讀者吟詠之際,猶覺朔風撲面,大雪沾衣,而唐軍輕騎,已馳騁於千載詩史之中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