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99|回覆: 1

[詩詞賞析]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複製鏈接]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11-27 2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丹陽城南秋海陰,
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釋

1、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一說此處指黔陽(今湖南黔城)芙蓉樓。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2、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

3、楚云:指楚天之雲。

4、高樓:指芙蓉樓。

5、寒江:稱秋冬季節的江河水面。

譯文

往丹陽城南望去,只見秋海陰雨茫茫;向丹陽城北望去,只見楚天層雲深深。

高樓送客,與友人依依惜別,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盡興。寂靜清涼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潔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摯的心。

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作於作者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寫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的情景。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這首詩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先從『秋海陰』、『楚雲深』寫起,以景起興。開頭兩句是互文,不是說詩人站在樓上向南望看到海,向北望看到雲,而是說詩人站在丹陽城的高樓上,放眼望去,江水茫茫,煙波浩渺,陰沉沉的雲,仿佛詩人的心情一樣沉重。第三句是點題:詩人在高樓為客人餞行,依依惜別,心中無限酸楚,以致酒不盡興。末句以景結情:寒江寂寂,惆悵如不盡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樣地純真。全詩融情入景,以景結情,主要還是抒情,堪稱一絕。

真衣 發表於 2025-3-25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芙蓉樓送辛漸】乃王昌齡謫宦江寧時所作,此詩尤見唐人送別之雅致。首聯以"秋海陰""楚雲深"對舉,構丹陽南北之蒼茫氣象,暗喻仕途沉浮之慨。頸聯"不能醉"三字最妙,既見餞別之禮數,復透謫臣之隱憂。結句"寒江明月"之喻,非獨狀眼前之景,更將冰心玉壺之志托於空明,較之次首"一片冰心在玉壺"更顯蘊藉。昌齡七絕聖手,於此可見煉意之精:以地理方位寓人生境遇,借樽酒不酣寫胸中塊壘,終以江月澄澈照見臣子本心,誠所謂"言微旨遠,語淺情深"者也。
iceyue 發表於 2025-5-10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芙蓉樓送辛漸】詩境抉微

王昌齡此詩,誠盛唐送別之絕調。全篇以「不能醉」為詩眼,以「明月心」為神髓,在區區二十八字間,構建出極具張力的情感空間。今試從章法、意象、詩格三端詳析之。

一、互文見義的時空架構
首聯「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運用典型盛唐句法。考【文心雕龍·麗辭】有言「反對為優,正對為劣」,此聯妙在表面寫南北對舉之實景,實則通過「秋海」「楚雲」的陰鬱意象,形成空間上的閉合場域。丹陽城在唐代為潤州治所,地處吳頭楚尾,詩人特取「楚雲」意象,暗用宋玉【高唐賦】朝雲暮雨之典,將地理特徵轉化為心理空間。這種「互文見義」手法,較之【詩經·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的單一視角,更顯時空交錯的厚重感。

二、反常合道的抒情範式
「高樓送客不能醉」句,直抵唐人餞別詩學精髓。考【唐才子傳】載昌齡「詩家天子」之譽,其七絕最擅在第三句轉折。此句之妙,正在「不能」二字:昔李白「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寫盡觴之歡,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道勸飲之殷,而昌齡偏以「不能醉」反寫,既見貶謫文人的政治敏感(時昌齡任江寧丞,正處仕途低谷),又暗合【禮記·樂記】「酒食者,所以合歡也」的禮制本義——當酒不能成歡時,其哀更甚。此種「以抑為揚」筆法,實得【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之神髓。

三、明月寒江的意象升華
末句「寂寂寒江明月心」乃全詩魂魄所在。詩人將「寒江」「明月」這對看似矛盾的意象熔鑄一體:江水之寒,既實指吳地深秋氣候,更隱喻宦海沉浮之涼薄;明月之心,則化用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句意,以冰魄喻赤忱。此種「寒中見暖」的意象組合,上承謝朓「澄江靜如練」的澄明之境,下啟蘇軾「明月夜,短松岡」的悼亡筆法,在送別詩中獨創「淒而不傷」的審美範式。

四、詩史地位的再審視
此詩歷來與【送元二使安西】並稱盛唐送別雙璧。然較之王維「西出陽關」的直抒胸臆,昌齡詩更顯「溫柔敦厚」之旨。其意象密度之高(全篇連用「秋海」「楚雲」「高樓」「寒江」「明月」五大意象),情感轉換之妙(由蒼茫景語到深沉情語),實開中晚唐李商隱「相見時難」一派朦朧詩風先河。清人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謂「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正此之謂也。

要之,此詩以緊縮的時空場域、克制的抒情方式、精警的意象經營,完美詮釋了「怨而不怒」的儒家詩教觀。其「明月心」三字,不惟是詩人人格的自我剖白,更為後世文人樹立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精神範式。讀此詩者,當於「不能醉」處見其孤憤,於「明月心」處觀其澄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