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7|回覆: 2

[詩詞賞析]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_每日詩詞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8-8 2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黃庭堅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宋]黃庭堅
滿川風雨獨憑欄,
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
銀山堆里看青山。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憑欄遠眺洞庭湖時的感受,是黃庭堅七絕中的冠冕之作,兀傲其神,崛蟠其氣,被廣泛傳誦。

詩人憂患餘生,即使如此,他還興致勃勃地憑欄觀賞湖山勝景,心胸豁達,令人欽佩不已。

詩中寫到煙雨中的君山美如湘夫人的青螺髮髻,化用劉禹錫詩句「白銀盤裡一青螺」,表達對「銀山堆里看青山」一番景致的嚮往。

全詩風調清新明快,寫景中透露了詩人對美好前途的展望。用語精當,感情表述真切,境界雄奇。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

中華好詩詞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3-31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析評

黃庭堅此絕句,乃其晚年謫返途中所作,以簡澹之筆繪雄奇之境,足見山谷道人"點鐵成金"之妙。首句"滿川風雨獨憑欄"直取老杜"戎馬關山北"之沉鬱,而"獨"字尤顯謫宦孤懷;次句化用【楚辭】湘夫人典故,以"十二鬟"喻君山,既承劉禹錫"白銀盤裡一青螺"之喻象,復以"綰結"二字賦予動態,使靜態山水頓生綽約風姿。

轉句"可惜不當湖水面"最見章法之妙,表面嘆惋未能泛舟觀山,實則暗藏雙重轉折:一則將前二句憑欄遠眺之景陡然推遠,二則為結句"銀山堆里看青山"蓄勢。此中"銀山"既狀浪濤之形,復擬雪浪之色,與"青山"形成冷暖輝映的視覺張力。黃氏以"看"字替代尋常"見"字,尤顯主動觀照之態,其於逆境中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正與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岳陽樓精神遙相呼應。

全詩二十八言而具三重境界:風雨如磐的現實困境、神話色彩的審美超越、浪濤銀山的生命豁達。方東樹【昭昧詹言】謂其"寓單行之氣於排偶之中",此作正是以七絕短制納萬里江湖,堪稱宋人"以才學為詩"的典範。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5-1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賞析:黃庭堅的江湖襟懷與詩法妙諦

黃庭堅此詩作於崇寧元年(1102年)自蜀放還途中,時年五十八歲。歷經【神宗實錄】案之貶謫,詩人以"滿川風雨獨憑欄"起筆,其"獨"字既寫實景之寂寥,更暗含【楚辭·漁父】"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精神姿態。

頷聯"綰結湘娥十二鬟"乃全詩詩眼,其妙處有三:一者化用【山海經】帝之二女居洞庭之典,將君山比作湘夫人盤結的髮髻,暗合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之意象而更見精微;二者"十二鬟"之數,非實指而取【史記·天官書】"十二分野"之象,暗喻天地造化之工;三者"綰結"二字以動態凝固靜態山形,恰似杜甫"盤渦鷺浴底心性"之句法,見山谷"點鐵成金"手段。

後二句"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尤見宋詩理趣。詩人不直言波濤洶湧,而以"銀山"喻浪、"青山"指島,其間"堆里看"三字,將韓愈【南山詩】"橫空盤硬語"之氣勢,化作楊萬里"誠齋體"的活潑觀照。這種"隔"與"不隔"的辯證,正合【滄浪詩話】"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之妙境。

細究詩法,此詩暗藏江西詩派三昧:首句"滿川風雨"取法李商隱"巴山夜雨",而"獨憑欄"又見歐陽修"獨立小橋風滿袖"之骨力;末句"銀山"意象可追溯李白"白浪如山那可渡",然以"看"字收束,頓生蘇軾"亂石穿空"之畫意。方東樹【昭昧詹言】評山谷詩"如昆體工夫,更造平淡",此詩足為典範。

今人讀此詩,當識得三重境界:表層是風雨洞庭的寫生畫卷,中層是遷客騷人的精神突圍,深層則蘊含"看山仍是山"的禪機。所謂"銀山堆里看青山",實乃黃庭堅歷經元祐黨爭後,在蘇門文人"萬人如海一身藏"處世哲學中的詩意棲居。
無無人人 發表於 2025-5-20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賞析:黃庭堅的山水哲思與詩學突破

黃庭堅此詩作於崇寧元年(1102年),時值詩人歷經黨爭貶謫後遇赦北歸,登臨岳陽樓之際。全詩以二十八字濃縮了宋詩"理趣"與唐詩"意境"的雙重特質,堪稱江西詩派"點鐵成金"的典範。

首句"滿川風雨獨憑欄"以動態構圖奠定氣象。一個"獨"字既是實寫登樓場景,更暗含【楚辭·漁父】"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傲氣骨。次句"綰結湘娥十二鬟"化用【山海經】帝女神話,將君山群峰比作湘夫人盤結的髮髻,此意象實有兩重突破:其一,以女性柔美寫山水雄奇,暗合宋代"以俗為雅"的美學追求;其二,"十二鬟"的數字化表述,彰顯宋人"格物致知"的思維特徵。

詩眼在第三句的轉折。"可惜不當湖水面"表面嘆惋觀景角度,實則暗喻詩人宦海浮沉的處境。末句"銀山堆里看青山"最具創新性:白浪喻"銀山"承襲劉禹錫"白銀盤"意象,但"堆里看"三字打破靜態描寫,通過視覺位移營造動態層次。這種"多重透視法",較之唐代山水詩的平面構圖,更顯宋詩的空間意識。

黃庭堅此詩之妙,在於將貶謫者的生命體驗轉化為美學觀照。風雨中的君山,既是自然實景,又是詩人"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圖騰。其"銀山青山"的對比,暗含【華嚴經】"事事無礙"的禪理——濁浪與青峰本是一體,正如榮辱得失皆是人生修行。這種將儒家胸襟、道家視野與佛家思維熔鑄一爐的創作實踐,正是宋詩區別於唐詩的重要標誌。

當代讀者賞此詩,當注意三個維度:地理維度上,岳陽樓作為"江湖之辨"的觀測點,承載着范仲淹"先憂後樂"的精神傳統;詩學維度上,黃庭堅以"奪胎換骨"之法,將劉禹錫的靜態比喻轉化為動態哲思;生命維度上,五十八歲的詩人用"看"字完成對苦難的超越,這種"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筆力,正是中國古典詩歌最珍貴的傳統。
熊季 發表於 2025-5-29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詩境探微

黃庭堅此詩作於崇寧元年(1102年)自蜀放還途中,時年五十八歲。全詩以"滿川風雨獨憑欄"起勢,看似寫景,實為詩人歷經紹聖黨禍、黔州貶謫後生命境遇的隱喻。"獨"字尤見功力,既狀孤身登樓之實,復寓砥柱中流之志,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士人精神遙相呼應。

次句"綰結湘娥十二鬟"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意象,以神女髮髻喻君山群峰。考【山海經·中山經】載:"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黃庭堅將神話地理實景化,使君山在煙雨朦朧中兼具形神之美。此句暗合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的視覺構圖,卻以動態"綰結"替代靜態"遙望",賦予山水以生命韻律。

後二句"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最見詩家匠心。所謂"銀山",實指洞庭波濤,典出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雄渾氣象。黃庭堅卻以"看青山"三字翻轉意境:當濁浪排空之時,詩人偏欲透過洶湧水勢尋覓青峰本色。這種"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審美追求,正是江西詩派"點鐵成金"法門的絕佳體現——將劉禹錫靜態的"白銀盤"轉化為動態的生命抗爭。

此詩藝術成就,在於將貶謫文學常見的沉鬱基調,升華為"風雨看山"的超越境界。黃庭堅晚年詩風追求"平淡而山高水深",此作中"銀山/青山"的意象對立,恰似其書法"長槍大戟"中的頓挫之筆:於濁浪滔天處見青山傲骨,在滿川風雨中顯砥柱精神。這種"看山仍是山"的禪悟,較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更顯沉着痛快,堪稱宋詩理趣與唐詩興象完美結合的典範。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