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7|回覆: 1

[家庭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你想過嗎?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8-7-14 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家長要知道該何時叫孩子

家長要知道該何時叫孩子

回想一下,下面的事情在你家發生過麼?

一家人都收拾好了準備出門,你着急的不停催,孩子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你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箱,半個小時過後,地上還是一團糟;帶孩子去商城,你在買東西,千叮嚀萬囑咐孩子一定要跟緊你,不要亂跑,誰知一轉頭,人沒影兒了……

為什麼你已經說了800遍,孩子卻還是聽不見,喊不動呢?對於孩子的這種『無動於衷』的行為,家庭教育兒童教育專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之道:

不隨意打擾

家長要知道該何時叫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儘量不隨意打擾,家庭教育儘量在孩子活動間隙時和他溝通。

用適當的家庭教育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

讓孩子停下手裡的事情,看着你,這時和他講。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會沒聽見你的話。

少嘮叨

家長話太密,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適合哄睡覺用,不適合讓話進入孩子的腦子。所以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

家庭教育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不帶負面情緒。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一定更加不會願意去聽從的;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禦』你的『攻擊』上了。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

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

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

有時,您需要在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以確認他真的聽到並理解。

常常,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並非他成心在抵抗,只是因為他年齡小,聽知覺能力還比較弱;他的大腦還不能很好地加工處理聽到的信息,就是說,他的確『聽』到這些聲音了,但他的大腦並未真的理解並記住你的具體指令。

家長要孩子確認,有時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然後我們做調整,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隨着孩子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提高家庭教育指令的複雜程度,鍛煉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耐心等待反饋

下指令後,給孩子一些時間。很多家長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沒有即刻反應,馬上發出第二道令箭,然後一道緊似一道,火力迅速升級,不一會兒就硝煙瀰漫。

給完指令,你要在心裡至少數到10 ,這時細心觀察,找到問題所在。現在,當我喊女兒做某事時,她常常加快節奏嘴裡喊着:『好了好了,馬上馬上!』這時我會稍微等待。

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

有的家長習慣喊『1、2、3』,這個方法偶爾管用,經常用就不靈。生活中誰也不可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但凡有需要倒計時的時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

孩子為什麼沒有行動,是否事情做到一半無法停下,是否沒有看到全局,我可以怎樣改進。比如,事先談好,把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

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

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

有時我說完,稍微等待後,女兒仍然沒有去做,我會走到她面前,說:『我知道你喜歡做……但是我們現在沒有時間玩這個,我們必須停下來,馬上穿衣出門,才能按時趕到,你清楚了嗎?』

如果她點頭,我就離開,做我的準備,同時等待。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這就是他們磨蹭的根本原因。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最有效的辦法,是你要把當前的情況和孩子解釋清楚,幫他們從當下跳出來,看到整個情勢,然後交給他,讓他學着去抓緊。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促進了孩子大腦的整合發展,幫他們提高了時間管理和規劃能力。這些能力,在今後孩子的學業、工作中,都至關重要。

教孩子換位思考

必要時,和孩子討論:當你喊媽媽時,如果媽媽不回應,你是什麼感覺?當你喊小朋友時,如果對方沒搭理你,你怎麼想?當你有問題喊老師時,如果老師沒反應,你覺得怎樣?

告訴他,回覆別人的話,是最基本的禮節,是對別人的尊重。比如別人給你東西,如果拒絕,也要說『謝謝,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

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是: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教孩子換位思考

教孩子換位思考

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錶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勤懇 發表於 2020-8-10 10: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什麼你已經說了800遍,孩子卻還是聽不見,喊不動呢?對於孩子的這種『無動於衷』的行為,家庭教育兒童教育專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之道: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6-23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家庭教育中"聽而不聞"現象析微】

童蒙之教,貴在養其天性而導之以正。今觀家長所訴"呼之不應"之狀,實非稚子有意逆命,乃施教之法未契童蒙心理之故。昔王陽明【訓蒙大意】有云:"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今試以國學視角析其本末:

一、動靜有時,不擾其專
【周易】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育當如時雨潤物,待其自化。童子系履、理器之時,正是專注力養成之機,若驟加催促,猶若驚蟬脫殼,反損其心神。程子言"靜中有動",當察其遊戲間隙,以溫言導之,方合"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之教。

二、言貴簡要,令出惟行
【弟子規】云:"父母呼,應勿緩。"然欲令童子遵此,須得法要。孔子教人"辭達而已矣",今之家長多犯"數語症",如【顏氏家訓】所戒"多言多敗"。當效古人"金人三緘其口",指令如軍令,簡明具體。若曰"置履於櫃"而非"整爾居室",童子方能知行合一。

三、正心誠意,去嗔存恕
朱子【小學】有言:"教小兒,先要安詳恭敬。"家長面帶慍色,童子則如【禮記】所謂"視不明,聽不聰",蓋因懼意障其心神。昔孟母斷杼,不言而教,今人當效其以行代責。王鳳儀老善人云:"怨人是苦海。"親子間尤當以春風化雨代秋風掃葉。

四、複述驗聽,循序漸進
【學記】載"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今可引申為:令其複述,既驗聽聞,復鍛心智。童子聽知覺未臻成熟,猶如幼芽承露,當以涓滴浸潤。曾國藩教子"看讀寫作"四事分列,正合循序漸進之道。

五、靜待花開,戒除躁心
【菜根譚】云:"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今人常犯"速成癖",令出即求響應。豈不知童子如庭前新竹,自有其生長節律?馬援【誡兄子書】"刻鵠不成尚類鶩"之喻,正可戒家長苛求之弊。

結語:
唐彪【家塾教學法】言:"教子如扶醉人,扶得東來西又倒。"教育之道,要在知進退、明緩急。童子"聽而不聞",實為鏡鑒,照見家長未達"中和"之教。誠能參酌古法,以莊敬之心行慈愛之教,則何愁"八百遍"之勞?【易經】所謂"蒙以養正,聖功也",此之謂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