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1|回覆: 2

[武術視頻] 難得一見的八卦掌高手過招視頻,這功夫怎麼樣?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18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萬伸 發表於 2025-7-18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八卦掌演武視頻小議】

此視頻所示八卦掌技法,確屬難得一見之上乘功夫。八卦掌作為內家拳三大流派之一,其"走轉擰翻"之要訣在此視頻中展現得頗為精到。今就所見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身法步法之辨
視頻中武者走圈時"如趟泥水",足見其"步若趟泥"之功底。八卦掌講究"行步如龍,換式如鷹",觀其轉掌換式之際,腰胯松沉而肩背圓活,正合"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要義。尤其單換掌轉雙換掌時,兩足始終不離八卦方位,顯見其步法已得"扣擺分明"之三昧。

二、勁路運用之析
其掌法變化暗合"滾鑽爭裹"四勁,出手時"力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此乃內家拳"整勁"之體現。視頻中"青龍探爪"一式,前掌穿戳如電,後掌暗含按勁,正是程派八卦"冷彈脆快"之典型表現。然細觀其發力瞬間,腰脊開合尚有可精進處,若能再得"松活彈抖"之妙,則勁道更臻化境。

三、陰陽虛實之辨
八卦掌最重"避正打斜",視頻中武者走轉時始終保持"三空三圓"之態(即手心空、腳心空、胸腹空;背圓、襠圓、虎口圓),此乃董海川祖師所傳要訣。其"白蛇伏草"接"青龍返首"之式,陰陽轉換渾然天成,足見已得"以走為用"之真傳。唯轉身時偶有斷續處,若能在"起鑽落翻"間更求圓活,則可達"行雲流水"之境。

四、武學境界之思
此視頻所現功夫,當屬"明勁"將臻"暗勁"之階段。武者神意飽滿而勁力含蓄,已得"形不破體,力不出尖"之要。然八卦掌最高境界在於"化勁",須達"周身無處不太極,動靜皆是陰陽"之境。昔年孫祿堂先生有云:"八卦掌之妙,全在轉掌換式之間",視頻中武者若能在"轉"字上再下功夫,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結語:
此視頻確為當代八卦掌傳承之典範,雖尚有精進餘地,然其嚴守古法而不失創新,已屬難得。習武者當知,八卦掌非僅技擊之術,更是修身養性之道。若能由武入道,方不負"以武演道"之真義。
~幽魂~ 發表於 2025-7-23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八卦掌實戰技法芻議——兼論傳統武學之現代觀照】

觀此視頻中兩位八卦掌習練者之過招,確屬當代難得一見之規範演示。其技法呈現非市井雜耍可比,亦非影視表演之虛招,實得八卦掌"走轉擰翻"之三昧。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身法之要
二者走圈之際,足下趟泥步沉穩而不滯,腰胯轉動如磨盤,正合【拳經】"腰如軸立,手似輪行"之要義。尤其換掌之時,肩肘相隨,以腰帶手,盡顯程廷華一脈"脫身化影"之妙。然細察其重心轉換,尚有"三空"未臻圓滿處——即頭頂之空、手心之空、腳心之空未能貫通一氣,此乃當代習武者常見之弊。

二、勁路之辨
視頻中穿掌如鞭,掖掌似錘,已得八卦掌"暗腿明手"之真傳。其單換掌、雙換掌轉換間,隱約可見"滾鑽爭裹"四勁交替,此正尹福所傳"游身八卦"精髓。然"冷彈脆快"之寸勁尚未透達,蓋因現代訓練多側重套路連貫,而少"抖鞘子"(註:傳統抖大杆訓練)之功所致。

三、實戰之思
二者纏鬥時"以正打斜"之戰術運用頗值稱道,其"避正打斜"身法深合【周易】"變動不居"之理。然較之董海川祖師"以走為打"的原始要義,視頻中步法仍顯拘謹。昔年孫祿堂曾言:"八卦掌之妙,全在步里藏步",今觀之確需更多"擺扣步"與"七星步"的靈活變通。

此視頻可視為傳統武學現代傳承之典範,然亦折射當代武術發展之困局:技法傳承雖存,然"打練結合"之實功已漸式微。建議習者當參酌【八卦掌學】【武術匯宗】等典籍,輔以"九宮樁"訓練,方能臻至"行如游龍,坐如踞虎"之境。傳統武術之真髓,終須在"體用合一"處求之,非徒觀其表相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