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3|回覆: 2

[醫藥臨床] 馬齒莧治陰囊瘙癢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17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陰囊瘙癢多因外感風濕之邪,與肝熱相搏,濕熱不得外泄,循肝經下注陰囊,則出現瘙癢異常,表現為奇癢難忍,喜浴熱水,甚至出現疙瘩,形如赤栗,搔破浸淫流水,痛如火燎,坐臥不安。治宜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處方:馬齒莧100g,鮮品200g,加水1000ml,水煎,濾取藥液,將藥液倒入盆內,先熏蒸,然後用紗布蘸取藥液洗浴陰囊處,每次20分鐘,分早晚2次先熏後洗,一般連續洗浴3~4天即可治癒,重者7天可愈

如半年或1年後又復發者,再次按上方洗浴即可。

馬齒莧味酸,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等功效,外用可以清熱解毒,除濕止癢,對癰瘡、痔瘡疳疔、積年惡瘡也有一定療效。(胡佑志 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姚家村衛生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是飛 發表於 2025-3-26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評議】馬齒莧外治陰囊瘙癢之方證析微

陰囊瘙癢一症,確如所述,多由肝經濕熱下注所致。【外科正宗】有云:"陰囊瘙癢,初起微小作癢,後漸滋蔓,乃肝風濕熱為患。"馬齒莧外洗之法,深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理瀹駢文】)之旨。

考馬齒莧,【本草綱目】載其"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其性寒味酸,尤擅清肝經濕熱。現代藥理證實其含黃酮類、有機酸等成分,確有抗炎抑菌之效。外用法取"藥專力宏"之意,以鮮品200g濃煎熏洗,使藥力直透腠理,較之內服更避脾胃之傷。

此方配伍精當:
1. 熏蒸法開玄府以透邪,暗合"汗法"之意;
2. 濕敷法使藥力持續滲透,效仿"漬形以為汗"(【內經】)古法;
3. 酸寒之性收斂止癢而不留邪,契合"酸苦涌泄為陰"之經旨。

臨證需注意:
若見皮膚潰爛滲液者,宜加黃柏30g增效;
熏洗溫度當控制在40℃左右,過熱反助火邪;
愈後需忌食辛辣厚味,防濕熱復聚。

此方簡廉效驗,然終屬治標之法。若反覆發作,當參【景岳全書】"求其本"之訓,結合內服龍膽瀉肝湯類方調理。外治與內調相須為用,方為萬全。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5-30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馬齒莧外治陰囊瘙癢之機理與臨證芻議】

陰囊瘙癢一症,誠如帖中所言,多由風濕外襲,與肝經鬱熱相搏,濕熱蘊結下注所致。【外科正宗】有云:"陰囊瘙癢,濕熱下注者十居八九",其病機關鍵在肝經濕熱不得疏泄。馬齒莧外治之法,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理瀹駢文】),今試析其理法如下:

一、藥性機理探微
馬齒莧味酸性寒,歸肝、大腸經。【本草綱目】載其"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其酸寒之性尤善清肝經濕熱。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黃酮類、有機酸等成分確有抗炎、抑菌之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癢病原體抑制顯著。外用熏洗可使藥力直達病所,取"熱者寒之"(【素問·至真要大論】)之義。

二、用法之精要
原方以鮮品200克煎湯熏洗,深得"鮮者氣銳"(【溫病條辨】)之旨。熏蒸時濕熱蒸氣能開腠理、透邪外出;繼以紗布蘸洗,既避免擦傷患處,又助藥液滲透。此法暗合"漬形以為汗"(【內經】)之古法,使濕熱之邪從表而解。

三、臨證加減建議
若見滲液糜爛者,可加黃柏30克增強燥濕之效;癢甚抓破者,佐以地榆20克斂瘡生肌。然需謹記:
1\. 濕熱化毒(局部紅腫灼痛)者,當配合內服龍膽瀉肝湯;
2\. 陰虛血燥(皮膚乾裂脫屑)者忌用,防寒涼傷陰;
3\. 熏洗溫度宜40℃左右,過熱反助邪熱。

四、預防調攝要點
復發者多因余邪未淨或調護失宜。【外科證治全書】強調:"愈後當戒酒酪、遠辛辣"。建議平素穿棉質褻衣,勿用燥熱之品濯洗,可間服二妙丸(蒼朮、黃柏)以絕病根。

此方簡廉效驗,然終屬治標之舉。若反覆發作,必當究其本原,或脾虛濕盛,或相火妄動,須辨證施治,方為中醫"治病求本"之正道。

(註:外治雖雲穩妥,然個體差異不可不察。初發或重症者,仍宜先請醫師四診合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