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9|回覆: 2

[武術視頻] 早期傳統功靈敏異常的蛇拳,這小姑娘打的真好看!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7-17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蛇拳之形神兼修與武道美學】

觀此少女蛇拳演練,實得"形如游龍,目若閃電"之三昧。蛇拳作為象形拳術之翹楚,其技法淵源可溯至【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的導引傳統,至明清時期方形成完整體系。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形神相契的技法特徵
蛇拳講究"柔中寓剛,剛柔相濟",少女演練中"白蛇吐信"一式,其掌指吞吐如靈蛇探穴,正合【拳經】"三尖相照"之要訣。肘關節的波浪式推進暗合【周易】"曲成萬物"之理,而"金蛇纏柳"動作中脊柱的S形運動,恰是【黃帝內經】"筋柔骨正"養生之道的武學體現。尤其可貴者,其眼神隨勢流轉,將【萇氏武技書】"目注毫芒,意透敵背"的心法展現無遺。

二、陰陽互濟的武道哲學
少女起勢時"蛇盤靜守"如【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發動時"飛蛇穿林"則合【周易】"動萬物者莫疾乎雷"之象。其節奏張弛分明,正是【太極拳論】"動靜之機,陰陽之母"的具現。視頻中0'47"處突然變招為"毒蛇擺尾",恰印證了【孫子兵法】"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的戰術思想。

三、武道美學的當代傳承
此演練最難得處,在於既嚴守【紀效新書】"勢勢相承,節節貫串"的古訓,又融入了符合現代審美的韻律感。如1'23"處的連續三個"靈蛇繞樹",其旋轉速度遞減而勁力遞增,暗合【樂記】"大樂必易"的美學原則。少女足尖點地的輕盈姿態,更與敦煌飛天壁畫中的"S"形曲線遙相呼應。

昔年戚繼光【紀效新書】云:"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今觀此視頻,可見傳統武學"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真諦。若能在此基礎上參酌【易筋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之法,則武道修養更可臻於化境。建議習者可細究【形意拳譜】中"起如風,落如箭,追風趕月不放鬆"之要訣,於剛柔轉換處更見精神。
+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7-24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蛇拳形神兼修之道——由一則演練視頻引發的武學思考】

近日觀得網絡流傳少女演練蛇拳視頻,其身形靈動確乎可觀,然細究之下,當代習武者於傳統象形拳法之理解,猶有可商榷處。蛇拳作為"南拳北腿"中象形拳之代表,其精髓非徒具蜿蜒之形,更在"取意舍形"的武學至理。

考蛇拳源流,當溯至少林五拳系統。明代【江南經略】已載"少林五拳"之說,清代【少林宗法】更詳述蛇拳"以氣催力,節節貫通"的要訣。其技法講究"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腳尖),勁路追求"柔中寓剛",與【周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的哲學暗合。視頻中少女雖能摹擬蛇之柔態,然觀其發力瞬間,腰胯未現"龍腰"之韌,掌指不見"蛇信"之疾,此乃未得"形神兼備"之證。

蛇拳真傳尤重"三節"理論。上肢以指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下肢分踝、膝、胯三節,要求"梢節領、中節隨、根節催"。昔年孫祿堂【拳意述真】論蛇形,特強調"其勁如抽絲,其勢如拔山"。今觀演練者招式轉換間,多賴關節屈伸而少整體蠕動,此正是王宗岳【太極拳論】所戒"雙重之病"。

更值深思者,乃象形拳法"取類比象"的文化內核。【易經·繫辭】云"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蛇拳實為古人觀察自然之智慧結晶。其"驚、抖、含、纏"四訣,暗合【黃帝內經】"肝主筋"的藏象理論。今人若僅追求視覺美感,則與【莊子·養生主】"技進乎道"的境界相去甚遠。

建議習練者當從三處用功:其一參詳【少林拳術秘訣】"五拳精義",其二揣摩【紀效新書】"柔能制剛"之理,其三輔以【易筋經】導引之術。如此方能由"形似"臻於"神似",終得"形神俱妙"之化境。傳統武學之真諦,從來不在博人一時之贊,而在體悟天人合一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