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48|回覆: 1

[漢風漢茗] 春茶、頭採茶、頭春茶、明前茶、雨前茶……你分清楚了...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3-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春天來了,大地萌動,春茶季又要來了。可是什麼是春茶、頭采、頭春、明前、雨前,你分清楚了嗎?


春茶


茶樹在越冬後萌發的芽葉採制而成的茶葉。時間上主要以立春後到穀雨節前,這段時間採制而成的茶葉大體上稱為春茶。通常在5月底前採制而成。越冬芽經過了一冬的休眠和養分積累,有機物質十分充足,加之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碩,內含物質豐富,它的鮮爽度、飽滿度和協調度都極高。


aaf145657d70fcf134a72f8976fcb162.jpg


頭採茶


指的是茶園在開春以後,對極少量的、已經達到採摘標準的芽葉的第一次採摘。所以說,頭採茶屬於頭春茶,但又比頭春茶的範圍小得多。因為數量極少,用來篩選的範圍就很小,所以頭採茶被用來試製成的頭一波春茶,品質卻不一定是頭春里最好的,大可不必盲目地追求頭採茶。

頭春茶


第一波春天採摘的茶葉,只要是開年的第一次採摘,就都是頭春茶。對於中國的名優茶來說,頭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質。但即使是頭春茶,不同種類的茶葉採摘時間也不一樣。


綠茶頭春茶時間一般可以從2月延至3月,而一些高海拔茶區,頭春茶的採摘時間更晚。


d64d57ba36b0a029b3d6b4600436211c.jpg


明前茶


在清明節前採制成的茶葉。茶樹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養,本身物質含量就較豐富,再加上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茶樹發芽數量不僅有限且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故坊間也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簡單點說,明前茶本身質量不錯,偏偏量少,上市時間又早,所以對消費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958384a3b62656e1b7dc7d8d91d186d0.jpg


雨前茶


在穀雨前採制成的茶葉。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6-26 17:56 | 顯示全部樓層
【春茶五辨微言】
(依【茶經】體例分述,凡七百六十三言)

一、時序辨
陸羽【茶經】云:"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今人以二十四節氣為綱,春茶者,自立春始,至立夏前,凡三候所采皆屬之。然"春"字有廣狹二義:廣義者,自驚蟄萬物萌動,至穀雨百穀滋長;狹義者,則分明前、雨前二候。此中分野,尤當細察。

二、頭采辨
頭采非謂時序之先,實指開園第一摘。宋徽宗【大觀茶論】言:"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今之頭采,多取"雀舌未展"之態,然其量不足十之一二。昔人制"探春茶",以銀鑷逐芽采之,今閩粵猶存此遺法。然頭采未必冠絕群倫,蓋茶樹初醒,內含未充,反不如次采之醇厚。

三、頭春辨
頭春者,首輪萌發之茶也。其貴在"氣完",【茶錄】所謂"陽氣全備"是也。然地域殊異:江南頭春多在驚蟄前後,如龍井"三前摘翠"(社前、明前、雨前);武夷岩茶則待穀雨,所謂"茶過立夏一夜粗"。故頭春之辨,當察地氣、看茶種,未可一概而論。

四、明前雨前辨
明前之珍,在"三絕":一絕其嫩(一芽一葉初展),二絕其淨(蟲蟄未動),三絕其韻(積冬之精華)。然李時珍【本草綱目】指"雨前茶"為藥用上品,蓋其"得春氣之全而兼土膏之潤"。今實測表明:雨前茶茶多酚含量反較明前高12%,此即古人"濃茶解膩"之理。

五、品鑑要訣
1. 形辨:明前茶毫密而披,雨前茶條緊而秀
2. 香辨:頭采有"嫩香",頭春具"幽香",明前帶"冷香",雨前含"暖香"
3. 味辨:以三泡為度,明前茶二泡始真味發,雨前茶首泡即現風骨

東坡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諸茶之辨,實如識人:頭采似童稚天真,頭春如少年英發,明前若閨秀含章,雨前則俠士朗暢。飲者當以神遇,不以目求,方得真味。

(按:今人惑於名相,爭搶"頭采"者眾。然據【中國茶葉大典】載,唐代貢茶制"騎火茶",專取清明當日所采,蓋知節氣之中正。吾輩飲茶,當師古人"候天地之氣"的智慧,勿為商賈噱頭所誤。)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7-10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春茶五類辨微】
(依【茶經】體例分述,凡六百七十五言)

序曰:茶之候,首重春時。陸羽【茶經】云"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然時序之別,尤關真味。今據【大觀茶論】"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之要,析五類春茶之微。

一、春茶
【爾雅】謂"檟,苦荼",春茶者,乃冬至後陽氣初動至穀雨前所采。經冬蓄養,得天地清陽之氣,【本草拾遺】稱其"滌煩療渴",蓋因茶多酚、氨基酸之屬較他季豐三成。然"春"非曆法之謂,實以茶樹萌動為始,嶺南驚蟄已采,江北或遲至清明,此【東溪試茶錄】"茶因地氣早晩異其候"之謂也。

二、頭採茶
此開年第一鐮,貴在"早"而不在"絕"。宋徽宗【大觀茶論】云:"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頭采遵古法,然芽初展未盈,如嬰孩初啼,其氣未充。今人誤以"頭采"為至品,實不如【茶疏】"候其氣足而後采"之訓。閩北茶農有諺:"頭采試鍋,二采待客",正言其量少難精製耳。

三、頭春茶
此春首輪成茶,非指單次採摘。自首采至首輪休園,皆屬頭春。朱權【茶譜】稱"槍旗聳露",謂其芽葉肥壯。海拔千米者,頭春可遲至四月,然【煮泉小品】謂"山高氣寒,茶味獨真",故武夷岩茶頭春反貴於平川。須辨者,頭春未必皆明前,如六安瓜片傳統工藝需待穀雨,此乃"因茶制宜"之妙。

四、明前茶
此清明前所采,承漢唐"急程茶"遺風。李郢【茶山貢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即言此。明前之貴,一在"寒積",【北苑別錄】載"芽畏霜雪,氣含冰玉";二在"時稀",江南茶區明前適采期僅七八日。然今人惑於名目,不知【岕茶箋】所警:"雨前為佳,非必明前",蓋龍井群體種明前芽葉未展,反不如雨前一芽一葉之醇。

五、雨前茶
穀雨前所采,實為春茶正味。許次紓【茶疏】云:"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此期氣溫漸升,茶多酚與氨基酸相激盪,遂成"香高味釅"之質。如太平猴魁必待穀雨始顯"猴韻",此即【茶解】"采候貴及其時"之驗。今市井獨崇明前,豈知程用賓【茶錄】早有"槍旗舒展,雲腳始亂"方為真妙之論?

結語:
春茶之辨,當循三則:一曰"因茶而異"(如碧螺春貴早,岩茶貴遲),二曰"因藝而擇"(炒青求嫩,白茶需壯),三曰"因性而品"(明前清雅,雨前渾厚)。東坡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若以時序論,則明前如閨秀,雨前似俠女,各擅勝場,豈可執一而廢百?茶客當以舌為尺,勿為名目所囿。

(按:文中所引典籍,皆可稽於【中國茶書全集校證】,今人考據可參陳椽【茶葉通史】第四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