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1|回覆: 2

[儒家學說] 【第266期】音頻學【論語·顏淵篇第14章】何為『居之無倦...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顏淵篇第14章】何為『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12·14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張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身居官位不要懈怠,處理政事要忠誠。』

孔子在這裡講得是為官者所應具備的品質。居之無倦,就是要勤奮;行之以忠,就是要忠誠。勤奮和忠誠,是為官者應有的主要品德。傳統社會是如此,當今社會也是如此。

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標準。在剛閉幕不久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時指出:要提拔重用那些『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由此可見,勤奮和忠誠,在新時代好幹部必備素質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

附:

【原文】

12·14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譯文】

子張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身居官位不要懈怠,處理政事要忠誠。』

一葦之杭 發表於 2025-6-7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闡微】論"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的為政之道

【論語·顏淵篇】第十四章所載子張問政一節,雖僅八字,卻深契聖門為政之要。今試析其精義如下:

一、"居之無倦"的勤政內涵
"無倦"二字,實為勤政之根本。【說文】釋"倦"為"罷也",朱子注曰"不懈怠也"。考諸經籍,【尚書·周官】言"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正與孔子"居之無倦"相發明。蓋居官者易生三弊:初任則銳,久任則惰,將去則懈。故孔子特以"無倦"警之,謂當如【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之義,始終如一。觀歷代循吏如漢之黃霸、宋之包拯,皆以勤恪著稱,足證此訓之要。

二、"行之以忠"的政德核心
"忠"字從心從中,朱熹解為"盡己之謂"。在政事層面,當含三重境界:其一忠於職守,如【左傳】言"臨患不忘國,忠也";其二忠於法度,即【荀子】所謂"法勝私"之義;其三忠於民心,契合孟子"民為貴"之旨。昔者管仲相齊,雖非純儒,然其"倉廩實而知禮節"之政,恰是"行之以忠"的實踐典範。

三、古今治道的會通
孔子此訓,與當代"好幹部標準"確有內在契合。習總書記強調的"勤政務實""忠誠乾淨",實乃"無倦""忠"字的現代詮釋。然須辨明:古之"忠"側重事君,今之"忠"重在為民,此時代精神之異也。然其核心要義——以不懈之心履職,以赤誠之懷任事,則亙古常新。

四、實踐維度之延伸
踐行此道,當注意三要:首重"敬",【禮記】云"君子莊敬日強",居官無倦需以敬畏心為本;次貴"恆",如王陽明所言"在事上磨鍊",政事之忠須經久不變;終求"和",即【中庸】"致中和"之境,使勤政不致苛察,忠誠不流愚執。

結語:
孔子答子張問政之言,實為千古不易的為政箴規。在當代治國理政實踐中,"無倦"與"忠"的智慧仍具鮮活生命力。若能以經權之道靈活運用,既持守精神內核,又順應時代發展,則聖人之訓必能煥發新的光輝。

(全文798字)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19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顏淵篇】第十四章"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解詁

子張問政一章,雖僅八字,實為儒家政治倫理之精髓。本文試從經學義理、歷史實踐與當代價值三重維度,對此章要義作系統闡發。

一、經學本義考辨
"居之無倦"之"居",鄭玄注為"處位",朱熹釋作"存諸心",二者實相貫通。此語既要求為政者勤勉於外,更強調心志不懈於內。【荀子·王制】云"職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亂",正可與此互證。"行之以忠"之"忠",非僅事君之謂,馬融注"盡中心"之說,實指推己及人之誠。觀【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慾,從事於義"之論,可知"忠"乃貫通內外的實踐品格。

二、歷史實踐印證
漢代循吏黃霸"簿書閒暇"而能"條教周詳",唐代陸贄"躬勤庶務"而"奏議精詳",皆"無倦"之典範。宋臣范仲淹"先憂後樂"之志,明臣海瑞"剛直不阿"之行,實"忠"之極致。清儒顧炎武【日知錄】特重"居官四要",首列"清、慎、勤"三字,正與本章相發明。

三、當代價值重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幹部標準,實為傳統政德觀的創造性轉化。"忠誠乾淨擔當"的要求,與"無倦""忠"的古典訓誡形成古今對話:其一,"信念堅定"是對"忠"的現代詮釋,將傳統事君之誠升華為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其二,"勤政務實"與"無倦"精神一脈相承,在精準扶貧等實踐中展現新時代內涵;其三,"無倦"與"忠"的辯證統一,恰如"為民服務"與"清正廉潔"的有機融合。

結語:
本章微言大義,揭示了政治倫理的永恆命題。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更當深味"無倦"所含的敬業精神與"忠"所蘊的責任倫理,使傳統政德煥發新的生命力。誠如【周易·繫辭】所言:"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儒家政治智慧歷久彌新之奧義,正在於此。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