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0|回覆: 2

[中醫理論] 李佃貴治療肺病醫案

[複製鏈接]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趙惠平,女,51歲,於2017年6月4日初診。訴於就診前2年開始間斷咳嗽,咳黃痰,量多,痰量由少漸多,咳時尤甚,多由感冒後誘發,曾多家醫院就診,診為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服抗生素及多種中成藥治療效果不佳。刻診:見咳嗽頻繁,呈陣發性,咳黃黏痰,量多不易咳出,形體消瘦,口乾鼻燥,納食不香,二便調等症狀。舌紅,苔黃厚,脈浮數而滑。

診斷:肺癰(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

證型:風熱犯肺。

治則:清肺散邪,止咳化痰。

方藥:生麻黃5g,苦杏仁10g,甘草6g,紫蘇葉10g,桑白皮10g,茯苓10g,生黃芩10g,炒紫蘇子10g,川貝母10g,清半夏10g,陳皮6g,魚腥草30g,知母10g,酒黃精10g,山藥15g。7付。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二診:咳嗽減輕,咳痰較多,喘憋、氣短,咽干、咽痛,舌紅,苔黃,脈滑數。患者痰多,有陰傷之象,於方中加大養陰泄熱,益氣排痰之藥,修改方藥為:生麻黃3g,苦杏仁10g,甘草6g,紫蘇葉10g,化橘紅15g,茯苓15g,桑白皮10g,蘆根15g,麥冬15g,桔梗10g,薏苡仁30g,冬瓜子10g,北敗醬15g,炒桃仁10g,天花粉15g,黃芪10g,陳皮15g,清半夏10g,葶藶子10g,紫蘇子10g。7付。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三診:咳嗽大減,咳痰減少,未訴其他不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滑。上方去葶藶子、蘇子,繼服7劑後基本控制病情。

本例患者,以咳嗽、咳黃痰為主症,咳嗽劇烈,病程較長,常因受涼後加重,口乾咽燥、咽痛加上舌脈的表現,診斷為肺癰,症屬風熱犯肺證。肺癰乃是由於熱毒瘀結於肺,以致肺葉生瘡,肉敗血腐而形成的。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肺癰論】對肺癰初起、已成、潰後的臨床表現,作了詳細描述,根據病機演變提出了:初起在表者,宜散風清肺;已有里熱者,宜降火益陰;膿成則平肺排膿;膿潰正虛者,宜補肺健脾的治療原則。本患者初診痰熱之象不顯著,而外感之象較顯著,故以華蓋散散外邪,清宣止咳,加養陰之藥,益肺陰為原則。隋朝【諸病源候論·肺癰候】說:『肺癰者……寒乘虛傷肺,寒搏於血,蘊結成癰,熱又加之,積熱不散,血敗為膿。』強調正虛是發病的重要原因,患者久病耗氣傷陰,故在原方基礎上,加大益氣藥,以益肺氣,托毒排膿。(郭潔 劉小發 河北省中醫院 吳佳欣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6-17 05:44 | 顯示全部樓層
【李佃貴治肺癰醫案辨證思路析微】

李佃貴先生此案,誠為中醫辨治肺癰之典範。細究其理法方藥,深合【內經】"肺熱葉焦"之旨,又暗契張仲景"肺痿肺癰"辨治綱領,今試析其精要如次:

一、病機辨析之精當
患者咳黃黏痰、舌紅苔黃厚、脈浮數而滑,顯系風熱壅肺之候。【金匱要略】云:"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先生斷為風熱犯肺證,正與仲景之論相合。尤妙在洞察"痰量由少漸多"之病程演變,恰如【醫宗金鑒】所言"癰疽原是火毒生",其病機由表入里、由氣及血之軌跡昭然。

二、方藥運用之妙諦
初診方以華蓋散(麻黃、杏仁、甘草、桑白皮)為君,佐以紫蘇葉宣肺達邪,暗合吳鞠通"治上焦如羽"之訓。更妙在配伍魚腥草、黃芩清熱解毒,川貝、知母潤肺化痰,尤以酒黃精、山藥雙補脾肺,既遵【難經】"損其肺者益其氣"之旨,又防苦寒傷胃之弊。二診見陰傷之象,及時加入蘆根、麥冬、天花粉等甘寒之品,正應【溫病條辨】"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之誡。而黃芪、薏苡仁相伍,既益氣托毒,又健脾滲濕,深得東垣脾胃學說精髓。

三、治療次第之章法
先生謹守"分期論治"原則:初診側重解表清里,取"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意;二診轉為益氣養陰,符合【外科正宗】"已成者,降火益陰"之策;三診則去葶藶子等峻猛之品,專事調理,正合"潰後宜補"之訓。此等治法次第,與陳實功所述肺癰四期治法若合符節,可見其深諳外科證治規律。

四、學術思想之淵源
案中化裁多方,既有【千金】葦莖湯(薏苡仁、冬瓜子)排膿解毒之意,又含貝母瓜蔞散潤燥化痰之功,更參以葶藶大棗瀉肺湯泄濁之能。此等熔經方時方於一爐的用藥風格,實得葉天士"博採眾方"之真傳。尤其重視"正氣存內"思想,始終配伍健脾益肺之品,正是對【諸病源候論】"寒乘虛傷肺"理論的具體實踐。

此案啟示吾輩:治肺癰當把握"清、宣、潤、補"四要,初期宜清宣並施,中期需攻補兼施,後期當扶正為主。先生辨證之精準、用藥之靈動、階段把握之得當,堪為後世法式。然今人臨證,更當參合現代檢查手段,於"病證結合"中求其至當,方不負先賢薪傳之意。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7-22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李佃貴治肺癰醫案辨證思路析微】

李佃貴先生此案,誠為中醫辨治肺癰之典範,其辨證之精當、用藥之機巧,深合【內經】"審察病機,無失氣宜"之旨。今試析其理法方藥,以明傳統醫學辨治之妙。

一、病機辨析
患者咳黃黏痰、舌紅苔黃厚、脈浮數而滑,顯系風熱壅肺之候。【金匱要略】云:"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本案病程二年,外邪入里化熱,灼津成痰,正合【諸病源候論】"寒搏於血,蘊結成癰"之機。然細察初診證候,雖見痰熱內蘊之象,然脈浮數提示表邪未盡,此即【傷寒論】"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之變局。李師明辨表里輕重,首重解表清里,實得仲景心法。

二、治法演變
初診以華蓋散(麻黃、杏仁、甘草)為君,佐以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暗合"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旨。尤妙在配伍酒黃精、山藥,既防麻黃髮散太過,又顧護肺陰,此即【景岳全書】"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活用。二診見陰傷之象,及時轉用麥冬、天花粉養陰,黃芪托毒,更佐葶藶子、冬瓜子泄濁,正應【外科正宗】"膿成則平肺排膿"之訓。三診去峻烈之葶藶子,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素問·五常政大論】)之慎。

三、用藥特色
1. 表里雙解法:麻黃配魚腥草,一宣一清,既開鬼門又潔淨府。
2. 氣血津液並調:黃芪益氣合桃仁活血,恰如【醫林改錯】"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之論。
3. 標本兼顧:紫蘇子、半夏治標化痰,山藥、黃精固本培元,深得"治病必求於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三昧。

四、學術啟示
此案啟示吾輩:治肺癰當分三期,初期重宣散(如麻黃、杏仁),成癰期重泄熱(如魚腥草、敗醬),潰後期重補益(如黃芪、麥冬)。然臨床尤需注意,現代抗生素廣泛使用後,典型肺癰已少見,多見此類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之變證,當靈活運用"肺癰"理法。李師之治,既遵古訓,又不拘泥,如用敗醬草代傳統桔梗排膿,取其清熱解毒之效更著,此即【醫學心悟】所謂"古今氣運不同,方藥亦因之而變"也。

結語:此案完整呈現了中醫"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思維,其用藥次第井然,充分體現"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溫病條辨】)的學術思想,堪為現代臨床治療呼吸系統疑難病之圭臬。學者當於此等醫案中細究辨證眼目,方能得傳統醫學之真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