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84|回覆: 2

[考古方法與思路] 西漢王侯陵墓考古視野下海昏侯劉賀墓的觀察

[複製鏈接]
+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8-10 21: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14a3524ded3c85c47d15bc57c150acc.jpg

————————————————————————————————
61c32b3ecd6605dfc03d1613e07d8cf6.jpg

0f5ea965ab22e6158ffa2499c9d6f9a1.jpg

全文閱讀

西漢王侯陵墓考古視野下海昏侯劉賀墓的觀察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白雲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於:【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好好補鈣 發表於 2025-7-7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海昏侯墓考古發現與西漢王侯葬制的禮制重構

海昏侯劉賀墓的考古發現,為研究西漢中晚期王侯葬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從考古學視角觀察,此墓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徵:其一,墓葬形制雖遵循諸侯"黃腸題湊"之制,卻呈現出明顯的規格降等;其二,隨葬品組合中大量實用器與明器並存,反映了特殊政治身份下的葬儀調整;其三,墓園建築布局兼具昌邑故制與豫章新規的雙重特徵。

與滿城漢墓、大葆台漢墓等西漢早中期諸侯王墓相比,劉賀墓的槨室面積縮減近半,原應五層的題湊木減為兩層,此乃文獻"削藩"政策在葬制上的具體體現。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土的10餘噸五銖錢與大量金器,表面看是財富的炫耀,實則暗含被廢諸侯"不得預政,唯得衣食租稅"的特殊境遇。這些貨幣並非流通狀態的儲藏,而是作為"賻贈"的喪葬專用品,印證了【儀禮·既夕禮】"幣帛精粗有數"的記載。

墓中出土的孔子屏風與【禮記】簡牘尤具深意。屏風所繪孔子形象,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孔子畫像,其題記內容與傳世文獻存在差異,暗示西漢中期儒家經典的文本流動狀態。而【禮記】簡的出土位置在棺槨之間,恰合【後漢書】"斂以時服,置諸子經方"的記載,體現了"以禮正葬"的觀念實踐。

從喪葬考古學方法論考量,劉賀墓的特殊性在於它同時承載着諸侯王與列侯的雙重葬制記憶。其車馬坑配置沿用王制,而樂懸制度則降為列侯標準,這種"二元性"正是西漢中期禮制變革的縮影。墓中出土的"昌邑九年"漆器與"海昏"銘文器物並存,生動展現了劉賀從昌邑王到海昏侯的身份轉換過程。

海昏侯墓的考古價值,不僅在於填補了【漢書】關於廢帝記載的細節空缺,更在於它提供了禮制文本與考古實物的雙重證據。其葬制既遵循着"諸侯七月而葬"的時間規制,又在空間布局上體現出"既貶且尊"的特殊處理,堪稱西漢政治變遷的立體標本。未來研究若能結合洛陽尹屯壁畫墓、長沙馬王堆漢墓等對比材料,或可進一步揭示西漢王侯葬制中"正禮"與"變禮"的互動關係。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29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漢王侯陵墓制度嬗變中的海昏侯墓制式考辨

海昏侯劉賀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中晚期王侯葬制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從考古類型學角度觀察,該墓呈現出"逾制"與"從簡"並存的特殊形態,折射出昭宣時期政治生態對喪葬制度的深刻影響。

一、墓葬形制中的政治隱喻
劉賀墓採用"甲"字形豎穴土坑木槨墓,符合【周禮】"諸侯五重"之制。然其墓道偏居東側,異於常規南北軸向,此非常制。考【漢書】載劉賀"行淫亂",被廢為海昏侯,墓道偏斜或為貶謫身份的象徵性表達。墓室分藏槨、車馬庫、樂器庫、酒器庫等七區,表面遵循諸侯禮制,實則各庫面積較長沙馬王堆漢墓縮減近半,此"形全而量削"的布局,恰是政治失勢者在葬儀上被迫妥協的實物見證。

二、隨葬品組合的禮制張力
出土金器達478件,總重超115公斤,其中麟趾金、馬蹄金為宣帝特賜,屬"賵贈"制度體現。然與滿城漢墓相比,玉器僅見劍璏、帶鈎等小件,缺玉衣、九竅塞等諸侯標配。這種"金豐玉儉"現象,既反映漢代"黃金為上幣"的財富觀念,更揭示被廢諸侯在葬玉制度上的資格剝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墓中【禮記】【易經】等儒家簡牘與六博棋具同出,構成對墓主"不好書術而樂逸游"史載的實物反證。

三、空間敘事中的身份重構
外藏坑出土真車馬5輛,合乎"諸侯駕五"之制,但車器多銅質,較梁王墓金縷飾件降等。車馬坑與主墓分離的布局,既延續文景時期"虛位葬"傳統,又通過降低規格實現政治避諱。墓園建築基址呈"回"字形雙垣結構,其外垣邊長僅列侯級別,內垣卻達諸侯尺度,這種"外抑內揚"的空間策略,實為劉賀家族在皇權壓制下對身份記憶的曲折保留。

海昏侯墓的考古學意義,在於其揭示了西漢爵位制度彈性空間下的葬儀調適。當政治身份發生劇變時,墓葬形制既不能完全擺脫制度約束,又必須進行相應變通。這種"制中有變"的喪葬實踐,成為我們理解漢代"刑德並施"政治哲學的物質載體。其價值不僅在於補史證史,更提供了觀察中國古代"禮與權力"博弈關係的典型樣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