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29|回覆: 2

[醫藥臨床] 【本經】·蒼朮開郁消痰 化癖除症

[複製鏈接]
+
是飛 發表於 2017-2-18 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玉楸藥解】云,蒼朮『燥土利水,泄飲消痰,行瘀開郁去滿,化癖除症,理氣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癘,起筋骨之痿軟,回溲溺之混濁。』

本經】白朮、蒼朮未分,故後世注白朮多兼附蒼朮。其實二者藥性功用大有差異。白朮守而不走,蒼朮走而不守;白朮善補,蒼朮善行;消谷納食,止嘔住瀉二者略同,而瀉水開郁,瀉飲消痰,辟山嵐瘴癘,起筋骨濕熱萎軟,除肚腹脹滿,則蒼朮獨長。蒼朮不能止汗,反能發汗,然能透發濕熱而止濕溫之汗,不能除氣虛內傷之熱而能除濕郁之熱,久服則耗氣傷津,與白朮大異也。然二者相須而用,又是臨床對藥。

蒼朮所主治者,濕溫、泄瀉、痢疾、水腫、臌脹、黃疸、痰飲、痹證、癰疽、瘡瘍等不勝枚舉,舉凡燥濕化濁,清熱利濕,利水化濕,宣散濕濁之種種方法,蒼朮皆可運用其中,其用也廣泛。余意蒼朮藥用之效,可以一『濕』字統而言之。

九味羌活湯、大羌活湯治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身困項強,肢體酸楚疼痛類證,常見於尋常之感冒,也見於疫病之寒濕外束,熱毒內蘊者。其中蒼朮發汗解表、祛風勝濕也;白虎加蒼朮湯,蒼朮去困阻中焦、瀰漫三焦之濕濁也,也用治風濕熱痹,關節紅腫者。

慢性肝炎纏綿難愈,黃疸黯滯,脘悶胸痛,轉氨酶居高不降,苦寒藥無效者,必當辛開苦降,瀉滿消痞。余常用下方取穩定之效:蒼朮12克,茵陳15克,茯苓15克,車前子15克(包),白茅根30克,竹葉10克,炒山楂15克,炒神曲12克,葛根20克,蘇梗10克,黃芩10克。本方運化脾胃,務使濕熱自中焦而下焦,從小便徐徐而去。

二妙散治濕熱走注,筋骨疼痛,或濕熱下注,下部濕瘡,以及濕熱成痿等證;【醫學正傳】三妙丸(非僅黃柏、蒼朮、川牛膝之三妙丸):蒼朮4兩,黃柏2兩,川牛膝、當歸尾、萆薢、防己、龜板各1兩,酒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姜鹽湯下。治兩足濕痹疼痛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胯,或麻痹萎軟。皆是濕氣為病,故重用蒼朮也。

五積散有薑桂溫寒,桂芍調營衛,苓夏祛痰,歸芎活血,麻桂解表,枳朴行氣,姜棗健脾,所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之身熱無汗,頭痛身疼,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以及婦女血氣不和,月經失調等數十種病證。其中蒼朮用量獨重於他藥七、八倍者,乃因寒、食、氣、血、痰五積之所成者,總為濕邪困擾,故重用蒼朮統治之。

丹溪心法】越鞠丸主治氣、血、痰、火、濕、食諸郁,胸膈痞悶,吞酸嘔吐,飲食不消,五味藥雖等份,然無蒼朮之燥濕健脾,則香附開郁、川芎治血、神曲消食、梔子清熱則藥效未必相應,只因濕阻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常,諸邪始相因郁滯也。

素體陽氣不足,腠理空虛,風寒濕邪流注經絡,血瘀阻滯,痹證乃成。蒼朮加於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方中,可治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屬風寒濕痹者。若久蘊化熱,局部紅腫熱痛,蒼朮加於清熱除濕,涼血解毒方中,濕去熱清,經絡宣通,則熱痹自除。若四肢麻木,蒼朮加於甘溫養氣血方中,可使正氣周流,血脈得養,風濕自去也。

貴州方以正氏有正腸痢疾散(蒼朮90克,羌活、杏仁各60克,制川烏、生甘草、生熟大黃各30克。砂鍋炒諸藥微黃,研細末,每服1.5克,小兒半量。若發熱寒冷,另加燈心為引沖服。)治一切赤白痢疾,腹中滯痛,里急後重。一切痢疾者,非限於虛寒久痢,凡疫毒所感,體內多有濕熱或寒濕蘊遏以內應,大腸運化失司,熱毒與寒濕相搏結,蒼朮等藥的氣味雄烈,辟時疫穢惡濁邪,以勝四時不正之氣也。

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局方】藿香正氣散、【醫方考】六和湯皆有效驗。余常更加蒼朮10克左右,則二方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力更佳,或因吾黔中濕邪偏盛也。石玉生氏有萬應膏秘方(蒼朮100克,川烏、草烏、乳香、沒藥、白芷各30克,血餘20克,黃丹600克,麻油或桐油300克。各藥文火烤脆、研粉,先以麻油或桐油、血餘炭置鐵鍋內文火細熬,待血餘炭油中化淨後,起鐵鍋,先下黃丹一半,攪勻後下藥粉,又攪拌,下所余黃丹粉入藥,反覆調和勻淨成藥膏,皮紙上攤勻成『萬應膏』。文火烤潤後貼患處。)適用一般寒濕下注,氣血瘀滯,脈道不通,諸如凍瘡潰爛、癰疽瘡毒、關節疼痛、慢性下肢潰瘍、慢性骨髓炎、慢性脈管炎等虛寒之證。

仁齋直指方】云,『脾精不禁,小便漏濁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蒼朮以斂脾精,精生於谷故也』,余治消渴方中,每加蒼朮10克左右。然若無二冬(麥冬和天門冬)、玉竹、山藥、人參、虎杖、元參、生地、山萸肉等清熱養陰益氣,則蒼朮並不能斂脾精也,且生燥氣,不利於糖尿病等燥熱、虛熱病證。【本草經疏】曰:『凡病屬陰虛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滯下者,法咸忌之。肝腎有動氣者勿服。』此之謂也。

+
姚待 發表於 2025-7-25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蒼朮藥性辨微與臨證應用闡要】

蒼朮一藥,【本經】未與白朮細分,然二者性用迥異。玉楸先生"燥土利水,泄飲消痰"八字,實為蒼朮功用之綱目。今就經旨與臨證體驗,分述如下:

一、性用辨析
蒼朮辛烈苦溫,其性走竄,與白朮之甘潤守中判然有別。其功專主三焦濕濁,能"行瘀開郁"者,實因濕去則氣機自暢;"化癖除症"者,乃濕濁既除,痰瘀無以為附。至若"辟瘴癘、起痿軟"之效,皆從燥濕健脾生化而來。然其辛燥之性,久服確有劫陰之弊,故陰虛內熱者當慎。

二、臨證要訣
1. 外感濕邪:九味羌活湯中蒼朮與羌活相須,外解表濕,內化里濁。疫病初起寒濕束表者,非此不能開其鬱閉。
2. 濕熱交蒸:白虎加蒼朮湯妙在石膏、知母清陽明之熱,蒼朮祛太陰之濕。風濕熱痹見關節紅腫,蒼朮用量宜輕(6-9克),取其氣薄味厚,既能燥濕又不助熱。
3. 肝病調治:所舉肝炎方中,蒼朮與茵陳為君,一開中焦濕郁,一利肝膽濕熱。尤妙在佐以葛根升清,蘇梗宣郁,使濕濁分化而解。轉氨酶居高者,可加垂盆草30克增效。

三、配伍精要
1. 二妙散(蒼朮、黃柏)為治濕熱基礎方,臨證須辨濕熱孰重:濕重者蒼朮倍於黃柏,熱重者反之。
2. 五積散中蒼朮用量獨重(通常15-20克),取其"一法通而萬法通"之效。五積雖異,然濕邪貫穿始終,故以蒼朮為帥。

四、使用禁忌
1. 陰虛內熱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忌用
2. 大汗亡陽之證不宜
3. 孕婦胎動不安者慎用

結語:蒼朮之用,貴在把握"濕"字核心。其性雖燥,然配伍得宜(如與玄參同用可制其燥),則能展其長而不顯其弊。至若現代藥理研究所示降血糖、抗炎等作用,實皆傳統功效之新詮,學者當以中醫理論為本,不可捨本逐末。

(全文798字)
+
萬叫 發表於 2025-7-31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蒼朮藥性之精微與臨證運用要旨】

蒼朮,【本經】與白朮未分,然二者性用迥異,誠如黃元御【玉楸藥解】所論,其功在"燥土利水,泄飲消痰",實為開郁化癖之要藥。今就經典所載與臨證體悟,闡發其要。

一、性用辨析:剛柔相濟之道
蒼朮辛烈苦溫,稟陽明燥金之氣,其性走而不守,與白朮之守而不走形成陰陽對峙。然二者相須為用,恰合"燥濕相濟"之妙。蒼朮發汗透濕而不斂邪,白朮固表止汗而能健脾,二者配伍,如【傷寒論】苓桂術甘湯中蒼朮易白朮,則變溫化痰飲為宣化濕濁之法。所謂"不能除氣虛內傷之熱"者,正因其性走竄,反易耗氣;而"透發濕熱止濕溫之汗"者,乃取其開腠理而導濕外出之能。

二、主治樞要:以濕為綱
蒼朮之治,確可以"濕"字統之。其治濕有三層妙用:
1. 上焦:宣化濕濁,如九味羌活湯治濕郁肌表;
2. 中焦:運脾燥濕,如平胃散之消脹滿;
3. 下焦:滲利濕熱,如二妙散之治痿痹。
尤妙在"透發濕熱"一功,白虎加蒼朮湯治濕溫發熱,正是借蒼朮之辛開,助石膏透熱外達,此非深明氣化之理者不能悟。

三、配伍精微:古今驗方析義
1. 治肝病方中,蒼朮與茵陳為伍,形成"辛開苦降"之勢。蒼朮升脾陽,茵陳降濕熱,佐以茯苓、車前子導濕下行,暗合"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
2. 三妙丸加味方中,蒼朮用量獨重,配防己、萆薢等,形成"燥滲並舉"之法。其治濕熱痹證,不用清熱而熱自除,正是"濕去熱孤"之妙。
3. 五積散中蒼朮用量超群,實因寒、食、氣、血、痰五積,皆以濕為樞機。此方深得"治病求本"之要,示人治積當先治濕。

四、臨證要點:
1. 濕熱交結證,當辨孰輕孰重。熱重於濕者,蒼朮用量宜輕;濕重於熱者,可重用至20克。
2. 久服需防傷陰,可佐白芍、知母等潤劑,仿越婢加術湯配伍之法。
3. 現代用於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屬脾濕困阻者,可配山楂、神曲,取其"消膏降濁"之功。

要之,蒼朮乃"運脾聖藥",非僅燥濕之品。其開郁之力能調氣機,消痰之功可化痰瘀,正合"脾為生痰之源"之論。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必當參合脈證,方能盡其用而不伐其正。學者當於【本經】【藥解】之外,更從臨證中體認其精微,斯為善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