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7|回覆: 2

[人物簡介] 張肅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10-8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廣漢太守:張肅,是張松的兄長,其外形偉岸,氣度威嚴

張肅,字君矯,蜀郡人,字君矯(【華陽國志】)張松之兄,張表的伯父(【華陽國志】,一說為張表之父)漢末益州牧劉璋部下的廣漢太守。

歷史傳記

張肅,字君矯,張松的兄長,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益州別駕從事,劉璋的部下。長得很偉岸,氣度威嚴。曾奉命出使結交曹操,被闢為丞相府椽,拜廣漢太守。後來,他發現弟弟張松密謀賣主,聯絡劉備,害怕牽連自己,於是告發,張松因此被殺。劉備入蜀後曾效命於帳下,後棄用。

歷史評價

益部耆舊雜記】:張肅有威儀,容貌甚偉。

龍依 發表於 2025-6-10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肅之仕宦操守與東漢末季士人倫理困境】

張肅(字君矯)事跡雖散見於【華陽國志】【益部耆舊雜記】等典籍,然其人在漢魏鼎革之際的抉擇,實折射出東漢士大夫階層在政治倫理與家族利益間的深刻矛盾。本文試從三個方面析論之。

一、家世與仕宦之根基
張氏為蜀郡冠族,據【華陽國志】載,其弟張松、侄張表皆位至州郡要職,此正符合東漢"世仕州郡"的地方豪族特徵。張肅以"威儀甚偉"見稱,得舉孝廉入仕,此乃漢末清議標準下"容止可觀"的典型。其出使曹操獲拜廣漢太守,既體現漢廷"試守"制度,亦反映建安年間益州與中央政權之微妙關係。

二、告發親弟的倫理爭議
建安十六年(211年),張肅揭發張松私通劉備之事,歷來頗有微詞。然考諸【春秋】之義,"大義滅親"本為士大夫守則。【後漢書·黨錮傳】載范滂"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之語,正與張肅所為暗合。其行為本質,乃恪守"事君不貳"的漢代官僚倫理,較之許靖、糜竺等輾轉事主者,反見漢臣本色。

三、劉備政權下的邊緣化
張肅雖事後轉仕劉備,然終不見用,此非才具不逮,實因季漢政權以"荊楚舊部"為核心的政治結構使然。觀諸葛亮【出師表】所列"益州人士",皆與劉備有舊誼者,張肅作為劉璋舊臣,又曾阻撓劉備入蜀,其境遇與劉巴類似,皆反映政權更迭中"貳臣"的尷尬處境。

要之,張肅之生平,恰如一面鏡子,照見漢末士人在"忠君""孝悌""保族"三重價值間的艱難抉擇。其最終選擇先忠後親,實為漢代經學薰陶下"公義勝私情"的體現,未可簡單以"賣弟求榮"斥之。後世史家囿於蜀漢正統觀,對其評價未免失之偏頗。今當置於特定歷史語境,方得公允認識。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7-31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肅之仕宦操守與歷史評價】

張肅,字君矯,蜀郡人,東漢末益州牧劉璋帳下廣漢太守,別駕從事張松之兄。其人事跡雖散見於【華陽國志】【益部耆舊雜記】等典籍,然其仕宦抉擇與倫理困境,實為漢末士大夫階層政治處境之縮影,今試析之。

一、家世與仕途:蜀地豪族的政治依附
張氏為蜀郡世族,據【華陽國志】所載,其族與張表(蜀漢名臣)有親緣關聯,足見地方影響力。張肅以"威儀甚偉"見稱,此非僅言其形貌,實暗合漢代"容止觀人"之傳統。【益部耆舊雜記】特標其"容貌甚偉",恰印證其以士族風儀獲劉璋倚重,得任廣漢太守,掌一郡軍政。建安中奉命使曹,受辟丞相府椽,更顯曹操對益州勢力的籠絡意圖。

二、告發張松事件的政治倫理爭議
張肅生平最大爭議,在於告發弟張松"密謀賣主"之舉。按【華陽國志】所載,此系"懼禍及己"所致。然需置於漢末語境審視:其一,漢代律法"首匿相坐",親屬連坐乃常態;其二,張松私結劉備之謀,實涉益州易主之大變局。張肅選擇效忠劉璋而棄手足,恰反映士大夫"忠先於孝"的綱常觀念。後世或責其背親,然在"家國同構"的漢代政治倫理中,此舉實為保全宗族之理性抉擇。

三、劉備時代的邊緣化與歷史定位
劉備定蜀後,張肅雖暫得留用,然終遭棄置。此結局非偶然:一則其曾阻撓劉備取益州,二則新政權需清洗舊官僚體系。其悲劇性在於,無論效忠劉璋抑或轉投劉備,皆難逃政治更迭中的邊緣化命運。然需辨明者,【三國志】未為張肅立傳,非因其人無足輕重,實因陳壽"尊劉"史觀下,對劉璋舊部多所簡略。

結語
張肅之生平,折射出漢末士人在政權更替中的兩難處境。其以世族之身周旋於劉璋、曹操、劉備之間,終因時勢所迫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後世評價當超越簡單的道德批判,而置於"大義滅親"與"明哲保身"的漢儒倫理框架中理解。至其風儀氣度,則足為蜀地士族風範之代表,此亦【益部耆舊雜記】特書之深意。

(全文798字)

註:本文考據以【華陽國志】【益部耆舊雜記】為本,兼采漢代律法及政治制度研究成說,力求立論有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