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4|回覆: 2

[人物簡介] 吳著

[複製鏈接]
+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5 15: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漢吳氏長沙國第五代王:吳著,是漢朝最後一個異姓王

吳著(?-前173年),中國西漢吳氏長沙國第五代王,長沙共王吳右長子。

漢文帝二年(前178年)襲位,漢文帝七年(前173年)薨,諡靖王,無後國除,漢朝最後一個異姓王結束。

黎劭 發表於 2025-5-16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西漢吳氏長沙國末代王吳著之歷史定位】

吳著(?-前173年),作為西漢異姓諸侯王體系之終章,其六年短暫治政實為觀察漢初中央與地方權力博弈之關鍵樣本。本文擬從政治語境、制度沿革及歷史影響三端,考鏡吳著之特殊歷史地位。

一、政治語境中的"末代異姓王"
吳著襲位於文帝二年(前178年),正值漢室推行"以親制疏"政策之關鍵期。高祖所封八異姓諸侯,至文帝時唯存長沙一國。吳氏能存續至文帝朝,實賴其祖吳芮"以忠謹得全"(【漢書·韓彭英盧吳傳】)之政治遺產。然觀文帝即位之初即令列侯就國,復"令諸侯無入朝"(【史記·孝文本紀】),其收縮地方權力之意圖昭然。吳著在此背景下繼位,已註定其"守成而難有為"之政治困境。

二、制度嬗變中的長沙國特質
考吳氏長沙國五世傳承,可見漢廷對異姓諸侯之制度性約束:其一,疆域"僅得長沙一郡"(【漢書·諸侯王表】),較同姓王大幅縮減;其二,軍事上"無虎符不得發兵"(【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較吳芮時"率百粵佐諸侯"(【漢書】)之權已不可同日而語。吳著時期之長沙國,實為漢廷精心設計之"制度標本",其存在本身即彰顯中央集權之深化。

三、歷史進程的轉折意義
吳著之薨(前173年)非僅個人生命終結,更標誌"白馬之盟"時代正式落幕。文帝以"無後國除"為由收長沙入漢郡,既合宗法制度,又免"誅功臣"之譏,實為政治智慧之體現。此後諸侯王"非劉氏不王"成為鐵律,至武帝行推恩令時,異姓諸侯已成歷史陳跡。吳著之逝,恰為這段歷史進程畫上休止符。

要之,吳著作為西漢唯一善終之異姓諸侯王系末裔,其存在本身即是漢初政治妥協之產物,其國除則宣告中央集權新時代之來臨。太史公述吳芮"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史記】),吳著之"靖"諡,既含"柔德安眾"(【諡法解】)之美,亦暗喻其作為最後異姓王的歷史宿命。研究西漢諸侯王制度者,不可不察此中深意。
思斌 發表於 2025-7-19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吳著與西漢異姓諸侯王制度之終結】

吳著(?-前173年),西漢吳氏長沙國末代君主,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作為漢初異姓諸侯王制度終結之標誌性人物,實具特殊歷史意義。今據【史記】【漢書】所存斷章,試作考析。

一、吳著之世系與時代背景
吳著為長沙共王吳右長子,文帝二年(前178年)嗣位,屬吳芮家族第五代。考吳氏長沙國始封於高祖五年(前202年),乃"非劉氏而王"七國中存續最久者。其特殊性在於:一則吳芮以百越君長歸漢,二則其國地處南疆要衝,三則家族"以忠謹著聞"(【漢書·吳芮傳】)。至文帝時,異姓諸侯唯存長沙一國,吳著之立實為特殊政治妥協。

二、諡號"靖"之政治隱喻
吳著諡"靖",【諡法】云:"柔德安眾曰靖"。此諡頗有深意:
1. 明褒其家族"小心奉法"(【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之傳統
2. 暗合文帝推行"以親制疏"之政策需要
3. 反映中央對邊陲諸侯"安而不擾"之要求
然【漢書·諸侯王表】特書"無後國除",揭示文帝表面優容、實則待其自然消亡之策略。

三、國除之制度意義
文帝七年(前173年)吳著薨後除國,標誌着:
1. 漢初"郡國並行制"中異姓諸侯體系終結
2. 文帝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政策成熟
3. 南方政治格局由"以夷制夷"轉向直接郡縣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顯示,呂后時期已嚴格限制諸侯王權力,吳著時代的長沙國實為名義封君。

結語
吳著之歷史地位,恰如錢大昕所言:"異姓王者,漢家過渡之制也。"其國除非因個人過失,實為制度演進必然。長沙吳氏五世而斬,既見證漢初政治博弈,亦折射中央集權深化過程。後世論"白馬之盟",當以吳著事為最終註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