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 ..."/>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4|回覆: 2

[人物簡介] 夏侯德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1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夏侯尚之兄:夏侯德,正史中未記載,在演義中被嚴顏所殺

夏侯德是歷史小說【[wiki]三國演義"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出現在小說第七十回中。夏侯尚的兄長。在漢中鎮守天盪山,接納戰敗的張郃、夏侯尚等人。在與蜀將黃忠、嚴顏交戰時,軍糧被蜀軍點着,在提兵前去救火時被嚴顏所斬。

人物簡介

夏侯德是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不見於正史記載。

演義原文

張郃尋見夏侯尚、韓浩議曰:“此天盪山,乃糧草之所;更接米倉山,亦屯糧之地:是漢中軍士養命之源。倘若疏失,是無漢中也。當思所以保之。”

夏侯尚曰:“米倉山有吾叔夏侯淵分兵守護,那裡正接定軍山,不必憂慮。天盪山有吾兄夏侯德鎮守,我等宜往投之,就保此山。”於是張郃與二將連夜投天盪山來,見夏侯德,具言前事。夏侯德曰:“吾此處屯十萬兵,你可引去,復取原寨。”郃曰:“只宜堅守、不可妄動。”忽聽山前金鼓大震,人報黃忠兵到。夏侯德大笑曰:“老賊不諳兵法,只恃勇耳!”郃曰:“黃忠有謀,非止勇也。”德曰:“川兵遠涉而來,連日疲睏,更兼深入戰境,此無謀也!”郃曰:“亦不可輕敵,且宜堅守。”韓浩曰:“願借精兵三千擊之,當無不克。”德遂分兵與浩下山。黃忠整兵來迎。劉封諫曰:“日已西沉矣,軍皆遠來勞困,且宜暫息。”忠笑曰:“不然。此天賜奇功,不取是逆天也。”言畢,鼓譟大進。韓浩引兵來戰。黃忠揮刀直取浩,只一合,斬浩於馬下。蜀兵大喊,殺上山來。張郃、夏侯尚急引軍來迎。忽聽山後大喊,火光沖天而起,上下通紅。夏侯德提兵來救火時,正遇老將嚴顏,手起刀落,斬夏侯德於馬下。原來黃忠預先使嚴顏引軍埋伏於山僻去處,只等黃忠軍到,卻來放火,柴草堆上,一齊點着,烈焰飛騰,照耀山峪。嚴顏既斬夏侯德,從山後殺來。張郃、夏侯尚前後不能相顧,只得棄天盪山,望定軍山投奔夏侯淵去了。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6-12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三國演義〗中夏侯德之虛構形象與敘事功能】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塑造的夏侯德形象,實為小說家"以虛補史"的典型筆法。考【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及裴松之注,夏侯尚族系中並無"夏侯德"其人,此角色純屬演義為完善戰爭敘事鏈所創。然細究其形象塑造與情節安排,實具三重文學價值:

一、補全軍事地理敘事
天盪山之戰作為漢中之役前哨,需合理銜接張郃敗退與定軍山決戰。小說虛構夏侯德"屯兵十萬鎮守糧山",既解釋曹魏後勤體系運作("漢中軍士養命之源"),又為黃忠"火攻斬將"創造戰術支點。此正合毛宗崗批語"無中生有處,偏有天然位置"之妙。

二、凸顯老將智勇對比
夏侯德譏黃忠"只恃勇耳"之語,恰成反諷伏筆。其輕敵心態與黃忠"天賜奇功"的戰場嗅覺形成強烈反差,嚴顏埋伏斬將的情節,既照應"老將出馬"主題,又暗合【孫子兵法】"以逸待勞"之要義。金聖歎評此戰"以火光為戲眼",正指此虛構人物終成襯托蜀將韜略的敘事工具。

三、完善夏侯家族譜系
羅貫中刻意將虛構人物置於夏侯尚族兄位置,實為強化曹魏宗室將領的集團形象。考【魏書】載夏侯淵有"妙才"之譽,尚以"籌畫智計"稱,小說增補"夏侯德"此等剛愎武夫,恰構成夏侯氏"智-勇-驕"的性格光譜,使後續定軍山夏侯淵之敗更具宿命感。

要之,夏侯德雖為史冊所無,然其形象承載着古典戰爭小說"因事設人"的創作規律。錢鍾書【管錐編】論演義筆法所謂"無稽而必有所本",於此可見一斑——雖無真實血肉,卻為歷史敘事提供了必要的戲劇支點。後世讀者當以"虛實相生"的視角觀之,既不必苛責其違史,亦當領會其文心之妙。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7-11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演義人物夏侯德之虛構性與敘事功能】

按:史傳無征之人物,每為小說家所樂道。夏侯德者,實【三國演義】虛構之角,然其存於文本,自有稗官之妙用。今試析其三重敘事價值。

一、補苴史傳之闕
陳壽【三國志】載夏侯尚事甚詳,而獨不及兄弟。羅貫中特創"夏侯德"之名,非惟補夏侯氏譜系之缺,更暗合"兄弟同鎮險要"之兵家常態。其鎮天盪山、護糧道之職,恰與夏侯淵守米倉山形成鏡像,此小說家"以虛襯實"之法。

二、激化戰局之勢
考演義第七十回,夏侯德之死實為漢中之役關鍵轉捩。其輕敵之態("老賊不諳兵法"云云)與張郃之持重形成對比,凸顯曹魏將領戰略分歧。嚴顏斬將一節,非獨顯老將之勇,更以"火攻斬將"之烈,為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預作鋪墊。此乃"草蛇灰線"之筆法。

三、解構名將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夏侯德擁兵十萬竟敗於耆老之手,此中暗藏演義重要命題:兵不在眾而在謀。其覆亡過程(輕敵→分兵→中伏)恰成反襯,使黃忠"反客為主"之智、嚴顏"以逸待勞"之謀愈顯光彩。毛宗崗批本特於此回夾註:"德之敗,非敗於力,敗於驕也",可謂的評。

結語:
夏侯德雖史所不載,然其形象承載着演義"虛實相生"的創作智慧。觀其登場至殞命,不過千餘字,卻完足呈現"驕兵必敗"之訓,更連綴起張郃敗走、黃忠建功等情節。此等虛構人物,恰似稗史之"無影針",雖細不可察,而綴衣成裳,不可或缺。後世讀者當以"考其文而不泥其跡"的態度觀之,斯得演義三昧矣。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