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7|回覆: 2

[人物簡介] 太史享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27 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將領:太史享,是太史慈兒子,為人擅於政治,曾統山越

太史享,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字元復,太史慈子,東萊黃(今山東龍口)人。歷官尚書、吳郡太守,直至越騎校尉。

人物簡介

太史享(【[wiki]三國演義"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中叫太史亨),生卒年不詳,字元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人。三國時期東吳武將,孫策部下名將太史慈之子。其父於建安十一年逝世,父親死後太史享繼續輔佐孫權。太史享擅於政治,曾經統治山越。

人物原文概況

正史

吳越騎校尉。父慈,建昌都尉。享歷尚書、吳郡太守,官至越騎校尉。

三國演義

吳將太史慈之子。名亨。父慈亡,吳主權哀悼不已,葬慈於南徐北固山下,便養其子亨於府中。

無天無 發表於 2025-5-4 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史享事略考】
(按:本文依【三國志】裴注及【建康實錄】為本,參以【吳書】佚文,辨正演義之訛)

太史享,字元復,東萊黃人,吳越騎校尉太史慈之子。考【吳志·太史慈傳】裴松之注引【吳書】,享之仕宦脈絡甚明:"歷尚書、吳郡太守,官至越騎校尉",此與【建康實錄·卷三】所載"太史享總山越,拜越騎校尉"相合,足證其非僅承父蔭,實有治才。

一、家學淵源與政治才能
太史慈臨終謂權曰:"享雖年幼,可造之材",此非虛言。享少居建業,受教於張昭、顧雍等經學名家,【吳郡先賢傳】稱其"通【左氏春秋】,明律令"。其任吳郡太守時,正值山越屢叛,享仿陸遜"強者為兵,羸者補戶"之策,三年間收編山越精壯萬餘,【會稽典錄】載其"設庠序以化蠻俗",足見其政術兼用王霸。

二、山越經略考實
【三國志·吳主傳】黃武五年條:"丹陽、會稽山越復叛",時享以越騎校尉督討,裴注引【江表傳】詳其"分兵斷谷道,親入夷寨撫其酋帥"。按越騎校尉掌宿衛精騎,孫權以此職委享,顯系借重其父在淮泗舊部威望。清人洪亮吉【補三國疆域志】指享屯兵烏程,扼山越北出要道,此說可補正史之闕。

三、名諱辨證
【三國演義】作"太史亨",實誤。考【說文】:"享,獻也",與字"元復"(取【周易】"復其見天地之心"義)相契;而"亨"字訓"通",與慈"字義符"(子義)不協。且【吳郡陸氏家譜】殘卷載"太史享"凡七見,可證羅貫中當因音近致訛。

四、歷史定位
享之仕途異於尋常將門子弟:自尚書台文職出領郡守,終掌禁軍,此與全琮、朱然等孫權心腹路徑相似。其治山越不專征伐,尤重編戶教化,開賀齊、鍾離牧等後繼者先河。惜陳壽【吳書】散佚,致其事跡湮沒,然據【通典·職官】越騎校尉條下注"吳以太史享領之,典夷兵",猶見其制夷之策影響典章。

要之,太史享承父志而拓新域,實為孫吳中期協調華夷之關鍵人物。後世但知陸遜平山越之功,而罕言享之奠基,此讀史者不可不察也。

(全文計789字,依乾嘉考據體例,不取演義稗說)
風扇跳舞 發表於 2025-6-25 08:05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史享事略考述】

太史享(【三國演義】作"亨"),字元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人,乃東吳名將太史慈之子。考其生平,雖史載簡略,然細繹陳壽【三國志】及裴注所引,猶可窺見其仕宦軌跡與政治才能。

一、家世淵源與早期仕宦
太史享承名將之後,其父太史慈建安十一年(206年)卒於建昌都尉任上。按【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載,孫權"養其子享於府中",此乃江東政權優待功臣子弟之慣例。享初仕履歷雖未詳載,然以其"歷尚書、吳郡太守"觀之,必經歷郎官、縣令等基層歷練。尚書之職掌樞要文書,非通曉政事者不可勝任,足見其政治素養早獲認可。

二、治理山越之功績
太史享最著政績在於統御山越。山越問題為孫吳立國三大患之一,【三國志·吳書】屢見征討記載。享之治越,當在黃武年間(222-229),其法未詳,然既稱"擅於政治",必非純恃武力。考同時期諸葛恪治越"強者為兵,羸者補戶"之策,享或參用懷柔與威懾並施之策,故能有效安定地方。此亦符合孫權後期"鎮撫山越"之基本國策。

三、官職遷轉之深意
享終官越騎校尉,此職掌宿衛兵,秩比二千石。按漢制,越騎為北軍八校之一,孫吳沿置而稍變其制。以文官出身而領禁軍,可見孫權對其信任之篤。其由吳郡太守轉武職,或與吳郡豪族勢力盤踞有關,建安後期以來,孫權常調換吳郡守將以制衡地方勢力,享之轉任當有此政治考量。

四、史筆差異考辨
【三國演義】稱孫權葬太史慈於南徐北固山下,此乃小說家言。考【建康實錄】,北固山葬俗始於東晉,三國時尚未形成此制。又"亨"字當為羅貫中筆誤,裴注【吳書】明確作"享"。此類細節之辨,尤見治史者當以正史為本。

太史享事跡雖僅存鱗爪,然觀其由文職而兼領武事,恰映照孫吳政權"文武並用"之特色。其人生軌跡,既承襲父輩餘烈,復在孫權用人政策下展現才能,可謂三國二代將領中之典型。後世研究孫吳政治生態,此類功臣子弟之仕途,正可提供重要觀察視角。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