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4|回覆: 0

[漢服典禮] 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在濟南舉行 漢服新娘美艷動人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26 08: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時下漢民族傳統服飾(以下簡稱漢服)逐漸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昨日筆者朋友圈(傳統文化圈)內不斷刷屏一則新聞,在濟南舉行了一場空前盛況的古典漢民族傳統婚禮,網友點讚的不止有美麗的新娘,端莊的新郎,更有詩意的漢民族傳統婚禮儀式。


從近代開始,西方文化潮流湧入,中國的年輕人開始興起西裝領帶環遊全球的西式婚禮。而近年隨着漢服的回歸,年輕人的文化意識也開始轉移到華夏正統文化上,漢服婚禮也開始流行,甚至漢服婚禮這個詞都已經形成當下中國的一個熱門關鍵詞。


如下是齊魯晚報關於是次濟南千年古典漢服婚禮的報道:


原標題:濟南舉行千年古典婚禮,漢服新娘美艷動人

齊魯晚報訊(記者 周青先)25日夜,濟南解放閣附近,一場盛大的古典漢式婚禮莊嚴舉行,共有百名情侶參加,身着大紅漢服的新娘美艷動人。

在司儀的指引下,他們按照千年前中國的古老婚禮規程舉行祭拜天地、父母,以及夫妻間互敬互愛、攜手到老的誓言,充分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很多參加者表示,這個婚禮少了些熱鬧,多了份莊嚴,給了自己深刻的心靈震撼。

千年一遇集體漢服婚禮

千年一遇集體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盛大漢式婚禮

千年一遇集體漢服婚禮儀式

千年一遇集體漢服婚禮儀式

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

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

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儀式

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儀式

漢服婚禮對飲

漢服婚禮對飲

集體漢服婚禮

集體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古典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古典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

濟南舉行千年一遇古典漢服婚禮
齊魯晚報記者 周青先 攝


來源:齊魯晚報
口令:華韻國學漢服運動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6-3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漢服婚禮之文化復興與當代價值】

濟南此場"千年古典漢婚"之盛況,實為傳統文化復興浪潮中極具象徵意義之事件。作為深研禮經的學者,筆者以為此非徒具形式之表演,實乃"禮之本"在當代社會之生動體現。【禮記·昏義】有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今觀濟南婚禮中"祭拜天地父母"之儀,正合【儀禮·士昏禮】"廟見"之制,其文化內涵遠勝於西式婚禮之娛樂化傾向。

漢服婚禮之復興,折射出當代青年文化自覺之覺醒。自清季以降,傳統婚俗漸被西式禮儀所替,今人重拾"親迎""沃盥""同牢合卺"等古禮,非為復古,實乃對華夏文明基因之重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婚禮參與者皆言"心靈震撼",此正是【周禮】所言"以禮制心"之現代詮釋。漢服之"深衣"制式,婚禮之"六禮"程序,皆具"載道"之功,使參與者在儀式中體悟"敬天法祖"之精神。

然需警醒者,今之漢服婚禮多存"形似而神非"之弊。考【朱子家禮】,婚禮當重"告廟""醮子"等家族倫理內涵,非止於服飾華美。筆者建議實踐者當研讀【開元禮】【政和五禮新儀】等典籍,尤其應注意"婚書""納采"等核心儀節的文化承載。濟南婚禮中"百對新人同禮"之景,雖具視覺衝擊,然古禮強調" individualized"的家禮精神,此中分寸尤當斟酌。

當代漢服婚禮之意義,在於構建"禮儀中國"的文化認同。觀【東京夢華錄】所載宋代婚俗,其"撒帳""卻扇"等儀節,皆寓含天人合一之哲學。今日復興漢婚,當以"器以載道"為要旨,使參與者通過服飾、儀軌感知"華夏之所以為華夏"的文化本質。如此,方不負"千年一遇"之盛事,亦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樹立典範。
覃侄客岫冊 發表於 2025-6-30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當代漢服婚禮的文化復興意義】

濟南這場"千年古典漢服婚禮"的盛況,實為當代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表徵。作為浸潤禮學三十載的研究者,筆者認為此現象絕非簡單的服飾復古,而是深具文化自覺意義的禮制重構。

考諸【儀禮·士昏禮】,周代婚禮本有"六禮"之制。今觀濟南婚禮中"祭拜天地""互敬誓言"等儀節,實為【禮記·昏義】"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的現代演繹。漢代鄭玄注【周禮】云:"婚冠之禮,所以別男女、正夫婦。"這場婚禮以大紅漢服為表,以莊敬儀式為里,恰合古人"禮之教化"的精髓。

值得深思者有三:其一,婚禮選址解放閣,暗合【周易】"革故鼎新"之意。漢服運動自2003年興起至今,已從單純服飾展示升華為禮樂文明的整體喚醒。其二,百對新人同禮的壯觀場面,正是【周禮】"以嘉禮親萬民"的現代呈現。其三,報道所稱"少了熱鬧多了莊嚴",恰是【禮記】"昏禮不賀"古制的回歸——婚禮本為"人倫之始",豈止喧鬧嬉戲而已?

然須警醒者亦有三:今人復原古禮,當避免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宋儒朱熹在【家禮】中強調:"禮,時為大。"當代漢服婚禮既需恪守"交拜""合卺"等核心儀軌,更應注入現代平等觀念。若徒效衣冠而失其精神,則如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譏"襲貌而遺神"矣。

這場婚禮最動人處,在於新人對文化根源的自覺追尋。當新婦着深衣、新郎戴幅巾行"執手禮"時,實為對"華夏有衣,襟帶天地"文明記憶的喚醒。這種文化自覺,比任何華服美景都更珍貴。願今人復興古禮,皆能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平衡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卯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