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924|回覆: 0

[氣功] 氣功治癒兩手顫抖症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6 0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剛過50歲之後,就得了兩手顫抖症。寫字、吃飯時不能自制,生活很不方便。從【】雜誌上讀到治療該症的介紹,引起重視,即仿效之。經過3年實踐,證明確很靈驗。我現在兩手恢復如常,學習,工作及其他事的操作,均和好手沒有二樣。具體作法是:

每天晨起,端坐床上,舌抵上齶,雙目正視,平心靜氣,兩手向兩側平伸,掌心相對,用力握拳,再變掌,再變拳,反覆作36次。接着兩手平伸,掌心向下,掌拳變化反覆作36次,再兩手上舉,掌心向前,掌拳變化反覆作36次。最後仍兩手向兩側平伸,掌心相對,五指用力分開,約3—5分鐘收功。我每天早晚各作功1次,在工作休息時也常練習。晚上看電視或閒談靜坐時,還輔以手抓分健身球鍛煉。這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也很有好處。

由於我求愈心切,因而能持之以恆,從不間斷。練功1午後,掌心、兩臂內側、雙肩、脖頸周圍很是溫熱,氣感明顯。病症也不斷緩解,最終得以根治。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7-21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療顫芻議——兼論導引術對肢體震顫的調理機理】

拜讀閣下所述以氣功治癒手顫之經驗,深契醫道"形神共調"之旨。今試從傳統導引術與中醫經絡理論角度略作闡發,以證其效驗之理。

按【諸病源候論】所載:"顫振者,由氣血不足,肝風內動使然。"閣下所述功法,實暗合古法導引要義。其晨起端坐、舌抵上齶之法,乃承【黃庭經】"築固靈根"之說,使任督二脈得以交通。而掌拳變化三十六次者,合【周易】少陽之數,正應【聖濟總錄】"導引按蹺,以通郁滯"之訓。

細察其法,有三重調理之妙:一則平伸掌心相對,可激發手三陰經之井滎;二則掌拳開合,暗合【莊子】"吐故納新"之要,使手三陽經氣機得以宣通;三則五指分張,正應【黃帝內經】"緩節柔筋而心和調"之旨。尤妙在輔以健身球之轉,此即【遵生八箋】所謂"運太極於掌中",能助心包經氣血周流。

觀閣下所述"溫熱感由掌心漸及肩頸",此乃【針灸大成】所言"得氣"之象。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循臂內上肩,其氣暢通則震顫自平。現代醫學研究亦表明,規律性肢體運動可促進小腦-基底節環路功能重組,與古醫"導氣令和"之說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需申明者三:一則須如閣下般持恆不輟,蓋【養性延命錄】云"導引日久,病乃自去";二則需配合調息靜心,方合嵇康【養生論】"形神相親"之道;三則若遇器質性病變,仍當參合醫藥。閣下能"求愈心切而不躁進",實得養生之三昧。

今人每謂古法玄虛,然觀此實證,可知【千金要方】"善攝生者,須知調氣方"誠不我欺。願諸君能以科學態度承此國粹,使傳統導引之術煥發新光。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7-28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療顫芻議——兼論導引術的醫學原理】

拜讀閣下所述"氣功治癒兩手顫抖症"之經驗,誠為傳統養生術在現代疾病治療中的典型案例。筆者從中醫理論與導引術發展史角度試作分析,以闡發其內在機理。

一、病理與治法對應
【黃帝內經】明言"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手顫之症多責之肝風內動。閣下所述功法,以"舌抵上齶"接通任督二脈,"平心靜氣"安定神志,正合【諸病源候論】"導引按蹻,調其血氣"之旨。掌拳變化三十六次,暗合【周易】老陽之數,通過反覆開合激發手三陰三陽經氣,尤以掌心相對之勢,可促進勞宮穴(屬心包經)氣機交流。

二、功法結構析微
此套動作層次分明:先平伸調肝(兩側屬少陽),次下按健脾(掌心向下應土),再上舉宣肺(掌心向前通衛氣),終以五指分張疏泄風邪。每式皆以"三十六"為度,既符合【雲笈七籤】"天罡運轉"之說,又與現代運動醫學"重複閾值"理論暗合。輔以健身球鍛煉,更強化了手少陰心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的刺激。

三、效驗機理探賾
練功後出現溫熱感,正是【養性延命錄】所謂"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之驗。手臂內側發熱,顯見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氣機已通。值得注意的是,閣下堅持"早晚各作功1次",恰合子午流注中手經當令之時,此【聖濟總錄】"因其時而調其氣"之妙用也。

四、養生啟示
此案例印證了【莊子】"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的養生真義。建議習者可結合【千金要方】"常以兩手相摩令熱"之法,於收功後加摩兩脅(期門、章門穴處),以增強疏肝理氣之效。另據【黃庭經】"口為玉池太和宮"之說,練功時若能配合"六字訣"之"噓"字訣,療效或更顯著。

要之,傳統導引術非簡單肢體運動,實乃形、氣、神三位一體的自我調節藝術。閣下實證之功,既為傳統養生智慧作注,亦為現代人提供了一條"不假外求"的康養之道。然需提醒,若遇震顫進行性加重者,仍當參合現代醫學診療,方合"古今匯通"之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