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錢江晚報 前兩天,慈谿的四灶浦水庫在清淤時發現了一批清朝的青花瓷,引起了很多人關注。 雖然尚未得到證實,但『慈谿一水庫里發現古沉船』的消息已經在網上傳開了。
 與此同時,象山漁山列島海域的『小白礁沉船』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捧。
 這艘船,到底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價值?水下考古,將如何進行?
 6月24日,央視將現場直播入水考古發掘現場。屆時,這條沉睡百年的古沉船將露出真容。
 什麼是『小白礁Ⅰ號沉船』
 2008年,考古隊員在象山附近海域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水下考古工作,最終幸運地在象山東南數十海里處發現了一條木質古沉船。
 隨後,這條沉船被命名為『小白礁Ⅰ號沉船』。
 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商貿運輸沉船,沉沒於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也是浙東海域首次通過水下考古手段發現的第一艘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古沉船。
 2009年6月,水下考古隊員經過探測確定,『小白礁Ⅰ號沉船』遺址所在海域水深18~22米,遺址散布範圍長約23米,寬約11.2米。
 在沉船遺址表面,考古隊員採集了玉印、西班牙銀幣、精美青花瓷、銅器、錫硯台等473件器物,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水下,考古隊員還看到了成排的石板,是寧波特產的梅園石。
 專家說,梅園石可能是壓運輸的貨物或者是用來壓船艙的,據此可以推測,這艘船可能是從寧波出發或經停寧波裝貨,準備開往東南亞。
 2012年完成測繪與發掘,船體2013年出水
 『小白礁Ⅰ號沉船』為探索清代晚期中外貿易史、近代海外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更難得的是,這是一艘沒有被盜撈過的古沉船,主要構件非常完整,可修復程度較高。
 經過論證,寧波考古部門作出了發掘沉船的計劃。
 這個計劃分兩步走:2012年,完成船載文化發掘與船體測繪、採樣鑑定、保護方案編制等工作;2013年,實施古船船體打撈發掘工作。
 這意味着,2012年市民就能看清它在水下的真容,2013年能看到它出水。
 水下測繪與發掘已經開始,初步發現29件文物
 6月4日,水下考古工作隊正式開始潛水發掘。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說,國家下撥的760萬元考古發掘經費已全部到位,全國各地將有三四十名專業考古人員參與項目,其中寧波將派出六七名最優秀的潛水考古員進行水下發掘工作。
 截至6月17日,工作隊共派員潛水工作180餘人次,總潛水時間超過8500分鐘,完成縱橫基線、水下探方、水上-水下通話揚聲系統、水下監控攝像系統、水下照明燈陣等的布設,基本完成遺址南部和中部約120平方米範圍的清理。
 期間,考古隊員還發掘了各類文物標本29件,其中青花瓷22件、五彩碗4件、陶缸2件、『康熙通寶』銅錢1枚,並採集出水了部分沉船遺址堆積中各類包含物、船板殘件等測試樣品。
 目前,入水考古還在繼續。
 漁山列島的一名村民說,考古隊員幾乎天天都下水,有時候兩人一組,有時候是五六個人,『有的人手裡還拿着泵一樣的東西,好像在抽沙子,可能是在給古船做清潔』。
 沉船將先拆分再打撈,出水後修復是個難題
 6月24日開始,央視要進行水下考古現場直播。
 目前,考古工作隊的口風都很緊,對水下情況閉口不言。
 不過,記者了解到,由於沉船位於22米深的水下, 海下清晰度較低,船體破碎朽爛嚴重,基本不可能整體打撈,只能拆分後一塊塊打撈出水。
 古沉船的修復和保護,目前在全世界都是個難題。有的國家打撈一條沉船光修復和保護就要花上10年。寧波雖然曾成功修復了和義路出土的南宋沉船,但對海底沉船保護還缺少經驗。
 『小白礁Ⅰ號沉船』出水後,要花上多久的時間才能修復,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如果想儘早一睹沉船的真容,可能真要靠6月24日央視的鏡頭了。
 來源:錢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