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7|回覆: 2

[其他] 賈誼【新書】卷35連語詩解善不可謂小而無益國畜厚民上主賢近下主邪來中主練左右急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4-7 21: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35連語詩解善不可謂小而無益國畜厚民上主賢近下主邪來中主練左右急
題文詩:
也雖,天子之後,有天下而,宜然,
背道棄義,釋敬慎而,行驕肆則,天下人其,
離之若崩,其背之也,期而.夫為人主,
者誠奈何,而不慎哉!武王,其卒,
左臆右臆,鼓之不進,皆還其刃,顧以.
紂走還於,寢廟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助.
紂之官衛,輿紂之軀,棄玉門外.民之觀者,
皆進蹴之,蹈其腹蹶,其腎踐其,肺履其肝,
武王使人.帷而守之,民之觀者,攐帷而入,
提石之者,猶未肯止,可悲也哉!為民主,
直仇與民,殃忿若此!民尚踐盤,其軀況有,
其民政教!臣聞之曰:善不可謂,小而無益,
不善不可,謂小無傷.牛之為胎,細若鼷鼠.
紂損天下,自象箸始.小惡大惡,故一類也.
過敗雖小,皆己之罪.周諺:前車覆而,
後車.今前車已,覆矣而後,車不知戒,
不可不察.嘗有疑獄,半為當罪,半為不當.
梁王: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國是,
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問之曰:梁有疑獄,
吏半以為,當罪,以為不當,吾雖亦疑,
決是奈何?朱公:臣鄙人也,不知當獄;
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
其澤相如,然其價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朱公:側視其一,者厚倍之,
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
則從予也,梁國悅.以臣誼竊,觀之牆薄,
咫亟壞繒,薄咫亟裂,器薄咫亟,酒薄,
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
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臣竊以為,厚之而可.
臣又聞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
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
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可引而上,
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堯舜是也.禹契后稷,
為善則行,鯀讙兜欲,為惡則誅.可與為善,
不可為惡.下主桀紂.推侈惡來,進與為惡,
則行比干,龍逢欲引,為善則誅.可與為惡,
不可為善.所謂中主,齊桓公得,管仲隰朋,
九合諸侯;豎貂,牙餓死,桓公,
蟲流不葬.故材性乃,上主賢人,必合而不,
肖人必離,國家必治,無可憂若,材性下主,
邪人必合,賢正必遠,坐而須亡,不可勝憂.
其可憂,唯中主爾.又似練絲,染藍則青,
染緇則黑.得善佐存,不得善佐,則亡此其,
不可不憂.經有:芃芃棫樸,薪之槱之,
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趨,
故臣以為,練左右急.選賢任能,循名責實.
【原文】
紂,聖天子之後也,有天下而宜然,苟背道棄義,釋敬慎而行驕肆,則天下之人,其離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約而若期。夫為人主者,誠奈何而不慎哉!紂將與武王戰,紂陳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進,皆還其刃,顧以鄉紂也。紂走還於寢廟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肯助也。紂之官衛,輿紂之軀,棄之玉門 之外。民之觀者,皆進蹴之,蹈其腹,蹶其腎,踐其肺,履其肝,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民之觀者,攐帷而入,提石之者,猶未肯止,可悲也!夫埶為民主 ,直與民為仇,殃忿若此!夫民尚踐盤其軀,而況有其民政教乎!臣竊聞之曰:『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夫牛之為胎也,細若鼷鼠。紂損天下,自象箸始。故小惡大惡,一類也。過敗雖小,皆己之罪也。周諺曰:『前車覆而後車戒。』今前車已覆矣,而後車不知戒,不可不察也。梁嘗有疑獄,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國,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問之曰:『梁有疑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雖寡人亦疑焉,吾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當獄。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其澤相如也,然其價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徑與色澤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予,梁國說。以臣誼竊觀之,牆薄咫亟壞,繒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毀,酒薄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者,臣竊以為厚之而可耳。
【意譯】梁國曾經有件難以判斷的案子,一半大臣認為某人有罪,一半大臣認為無罪。梁王難以決斷,於是有人說道:『陶朱公從一個百姓做到富可敵國,必定有超群的才智。找他來問問吧。(原文:以布衣而富侔國,是必有奇智)
於是陶朱公被請來,陶朱公說,我一介百姓,沒啥奇妙智慧,不過我家裡有個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老朽家裡有兩塊白壁,它們大小、成色相同,但是一個可以賣到一千金,另一個只能賣到五百金。』
梁王一聽就困惑了,兩個如此相似的白壁,為何價格相差這麼多?
陶朱公說因為厚度不同,從側面看,價值千金的白壁要比價值五百金的白壁厚一倍。
這段對話我們聽起來雲裡霧裡,但是梁惠王卻幡然醒悟。梁惠王說:『你舉的例子很好。』他明白陶朱公的言外之意是推行仁政、厚德治國。於是梁惠王開始『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予』。也就是赦免證據不足的嫌疑人,獎賞功勞並不明確的子民。
由此來看,牆薄了容易坍塌,器物薄了容易毀壞。國家管理百姓也要仁厚。
這個政策推行之後,魏國綜合國力大增。
【原文】抑臣又竊聞之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以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者,可引而上,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堯舜是也。夏禹契后稷,與之為善則行;鯀讙兜,欲引而為惡則誅。故可與為善,而不可與為惡。下主者,桀紂是也。推侈惡來,進與為惡則行,比干龍逢,欲引而為善,則誅。故可與為惡,而不可與為善。所謂中主者,齊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則九合諸侯;豎貂牙則餓死胡宮,蟲流而不得葬。故材性乃上主也,賢人必合,而不肖人必離,國家必治無可憂者也。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賢正必遠,坐而須亡耳,又不可勝憂矣。故其可憂者,唯中主爾。又似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緇則黑。得善佐則存,不得善佐則亡。此其不可不憂者耳。詩云:『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趨也,故臣竊以為練左右急也。
【注釋】
1埶:古通『勢』。
2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因為小善就以為善良是沒有好處的 不好的事不要以為小就沒有害處。
3 陶朱之叟:(1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別稱鴟夷子皮、陶朱公、范伯,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時期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後人尊稱『商聖』。范蠡著作甚豐,著作有【計然篇】【漢書·藝文志】記有范蠡兵法二篇,課惜大多散佚,僅存【養魚經】,為我國最早內塘養魚專著。府山公園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有專記,【史記·貨殖列傳】有載,【越絕書】【吳越春秋】述其詳
(2)另一種註解:梁就是魏,我們知道戰國的開端就是韓、趙、魏三家分晉,成為三個獨立的國家,而『魏』稱『梁』在前361年魏國遷都大梁之後,而梁王更是前344年魏惠王稱梁王之後才有的稱呼。可見這個陶朱公是最起碼是魏惠王時人。距離越王勾踐(前497~前468)時最起碼有一百年,不可能是范蠡。
4契[xiè](又稱閼伯,生卒年不詳),子姓,黃帝玄孫、帝嚳簡狄之子,是商湯的先祖,上古天文學家,被尊為『商祖』『火神』『玄王』。
公元前2260年,契助禹治水,因功封於商(今河南商丘)[1],任火正,以觀察祭祀火,其氏族為商族。契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曆法,在管火的同時築造閼伯台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中國的天文學作出重要貢獻。契死後葬於商丘閼伯台下,他的墓冢被稱為『商丘』。
5讙兜 【釋義】 驩兜一作讙兜。傳說堯臣驩兜因舉薦共工獲罪,被舜流放。
【出典】 【尚書·虞書·舜典】:『流共工於幽洲,放驩兜於崇山。』舊題漢·孔安國傳:『黨於共工,罪惡同。』
6隰(xí)朋(?~前644年),姜姓,出身於齊國公族。春秋時期著名的齊國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齊莊公曾孫。與管仲鮑叔牙等共同輔佐齊桓公,使齊國大治。隰朋曾率軍會合秦軍安定晉國的內亂,擁立晉惠公。管仲病重時薦他自代,與管仲同年死。
7豎貂:中國春秋時期人物,其不惜自宮而進入齊桓公的內廷,成為齊桓公的寵臣。齊桓公死後,豎貂與易牙等,各立派系,爭權奪利,使齊國內廷鬥爭不息,齊國自此衰落了很久。
8蟲流不得葬:春秋 齊桓公 不聽 管仲 的話,任用 豎刁 ,專權亂政。 桓公 死,諸子爭立,陳屍三月不收,屍蟲流出戶外。事見【韓非子·十過】。後因以『蟲流』為死不得葬的典實。
9胡宮:寢宮。
10: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出自【詩經棫樸】譯文:棫樹朴樹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氣度美無倫,群臣簇擁左右跟。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7-3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新書·連語】治國要義疏解

賈生【新書·連語】一篇,以紂王為鑑,申明"善不可謂小而無益,惡不可謂小而無傷"之旨,其論鞭辟入裡,直指為政根本。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 積善成德,慎微以安邦
文中謂紂雖為"天子之後",然"背道棄義,釋敬慎而行驕肆",終致眾叛親離。此即【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之理。賈生強調"善不可謂小而無益",蓋因治國如築台,一磚一石雖微,累之可成九層之基;若輕忽小善,則如蟻穴潰堤,終釀大患。故【尚書】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人主當以"敬慎"為念,日新其德。

二、 民本為綱,厚生以固國
"國畜厚民"四字,實為賈生政論核心。其承【孟子】"民為貴"之說,揭櫫"天下之勢,若崩若背"之因,正在人主失民心。紂之覆亡,非天命使然,乃"不恤民瘼,不積民福"所致。【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賈生更進一層,謂人主當以"畜民"為先,使民富而後教之,如此則"不期而約",民心自附。

三、 主德分三等,用賢為要樞
賈生將人主分為三等:"上主賢近,下主邪來,中主練左右"。此說本於【荀子·君道】,而更具實操性。"上主"能親賢遠佞,如周公吐哺握髮;"下主"則近邪自蔽,如桀紂寵信讒慝;"中主"雖資質平平,然能"練左右"——即慎選輔弼,猶可補拙。此論警示:人主之明暗,非唯天賦,更繫於能否以"賢者為鏡"。故【說苑】云:"治亂之端,在左右而已。"

四、 急務在近賢,防患於未然
末句"練左右急",尤見賈生深意。治國如御馬,韁繩在握則馳騁由心;若縱左右邪佞擅權,必致車毀人亡。故【韓非子·孤憤】言:"人主之患,在於信人。"賈生不空談仁德,而直指須"急"選賢任能,蓋因禍患常生於肘腋。昔齊桓公始用管仲而霸,終昵易牙而困,足為明證。

結語
【連語】一篇,以史為鑑,融貫儒法。其言簡而義豐,既明"善小亦益"之積微成著,又申"厚民畜國"之本固邦寧,更以"練左右"為急務,示人主以實操之徑。讀此篇者,當思【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之訓,慎始敬終,方不負賈生諄諄之誡。

(全文約780字)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8-2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新書·連語】治國要義疏解

賈誼【新書·連語】一篇,以紂王為鑑,申明"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之旨,其論治國之道,實含三重深意:積善成德、民本為基、君道三品。今試為析義,以明其要。

一、微善累積,德化天下
"善不可謂小而無益"者,乃儒家"積微成著"之理的政事演繹。賈子以紂王"背道棄義,釋敬慎而行驕肆"致天下崩離為反證,揭示德政非驟然而成,實由日常慎微所致。【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治國亦然。一政之仁、一令之惠,若春雨潤物,雖細微而能養萬物之根。故【連語】強調"國畜厚民",正謂蓄德如蓄水,涓滴不止,終成江海。

二、民本為樞,載覆之機
"天下人離之若崩"之論,直承【尚書】"民惟邦本"之訓。賈誼深諳"君舟民水"之道,指出紂王雖為"天子之後",然棄民自用,則"不期而約"——民眾離散無需盟約,勢所必然。此與【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呼應,揭示政權合法性不在血統而在民心。所謂"厚民",非僅物質豐足,更在以敬慎之心待民,此乃"上主"之基。

三、君道三品,用人之要
篇中分君為三等:"上主賢近"者,能親賢遠佞,如周公吐哺;"下主邪來"者,親小人而塞忠諫,紂王是也;"中主練左右"者,則系乎輔弼之臣。此說實發【荀子·君道】"治生於君子"之餘緒。賈誼特強調"中主"需"急練左右",蓋因多數君主才具中庸,其治亂取決於能否簡拔賢才。此論既破"君主萬能"之迷思,亦為漢代察舉制度張本。

要之,【連語】之精義,在將儒家"修身-治國"邏輯具象為政治實踐:君主以慎微之心積善,以敬畏之心待民,以明辨之心選賢,三者環環相扣。賈生此論,不僅為漢初休養生息提供理論支撐,更為後世留下了"善政始於微末"的永恆警示。今人讀之,猶見其憂患之思躍然簡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