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99|回复: 3

[制度研究]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促成制度正义的形成

[复制链接]
乖乖小猫咪儿 发表于 2018-11-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题 以后谁再敢妨碍公交车司机正常开车,建议一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这几天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重庆万州大巴坠江事件。

舆论先是被某些媒体带了节奏,冤枉正常开车的小轿车女司机逆行,后来剧情反转,逆行的居然是公交车,等到昨天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了,原来是车上有位女乘客坐过站点,要求司机停车无果,打骂司机造成的严重后果,整个社交网络都不好了。

尤其是当公交车坠江的车载监控视频曝光后,微博上几乎是人人自危了,因为在公交车上,碰见这种无理取闹动手打骂司机的乘客的几率,着实不低啊。

重庆万州大巴坠江是由于女乘客过站拉扯司机

重庆万州大巴坠江是由于女乘客过站拉扯司机

重庆万州大巴坠江是由于女乘客过站拉扯司机

同样是重庆万州,2015年12月29日,一辆22路公交车,因站台被社会车辆占停,司机拟过站停车,结果被一老者抢夺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冲向人行道的绿化隔离树,导致车头损伤,车内两名老者受伤。

仍就是重庆万州,2015年12月15日重庆晨报的消息。

重庆万州公交车被不良老者老者抢夺方向盘撞向绿化隔离树

重庆万州公交车被不良老者老者抢夺方向盘撞向绿化隔离树

重庆万州公交车被抢夺方向盘撞向绿化隔离树

不光重庆如此,全国其他地方此类事件也层出不穷。

有网友总结道:“冲动是魔鬼啊,一点小事冲突害了一车人,那么多和司机师傅吵闹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自己坐过站、孩子票价等问题。还不允许长时间开车的司机师傅大声说话,一言不合就打人抢方向盘。建议给公交车装一个出租车那样的安全门。”

网友普遍认为,这次悲剧是那个女乘客的锅。

也有人认为,司机的责任更大,理由是职业要求使然——司机不是普通乘客,掌握方向盘和一车人的性命安危,受了委屈可以报警,可以报告上级,无论如何不该和乘客斗嘴,更不该一边开车一边还手。

还有人认为,一车乘客全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制止女乘客的危险行为,所以都有责任。

最搞笑的是《京华时报》2013年的一篇文章,被网友们给翻出来了,文章题目是《老人拉扯司机请克制愤怒》。

文章说是有位83岁老人,中途要求下车,遭拒,拉扯司机导致公交车失控9车相撞。文章最后总结:以暴易暴不可取,我们应该思考老人无人陪伴的处境。

老人拉扯司机请克制愤怒

老人拉扯司机请克制愤怒

老人拉扯司机请克制愤怒

这锅甩得,明明是个人的素质教养问题,眨眼间成了社会问题。

回到这次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人民日报对此事的微博评论是: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

一段惊心动魄的视频,还原了悲剧诱因;一场无谓的纷争,拉十几人“陪葬”。教训之惨重,让人不敢直视,却不得不叩问,乘客与司机互殴何以一再出现?痛定思痛,别止于唏嘘,更别停留于愤怒。无彻底反思就无真正救赎,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

是的,不立规矩,不成方圆,我和很多网友的观点相同,如果对司机的服务不满意,可以事后投诉,但以后谁要再敢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骂公交车司机、抢夺方向盘,建议一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对付那些冲动起来连自己性命都不当回事的人,但愿法律的高压能够让他们收敛一二。


猫猫滴微信公众号:ggxmme,欢迎大家关注,或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
游客  发表于 2018-11-5 07:31
痛定思痛,别止于唏嘘,更别停留于愤怒。无彻底反思就无真正救赎,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
贾况奕 发表于 2025-5-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公交安全事件与制度正义之辩证关系——由万州坠江事件引发的伦理思考》

万州公交坠江事件诚为当代社会之一大悲剧,亦为制度正义演进之重要契机。此事非独一偶然个案,实乃长期积弊之爆发。管子云:"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今观此案,正可印证制度缺失与公共安全之深刻关联。

考诸史籍,《唐律疏议》早有"故杀伤人"之专条,对危害公共安全者施以严惩。而今之法律虽明文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然执行层面常有疏漏。此事件中乘客与司机之争端,表面看是个人修养问题,实则反映出三重制度缺陷:其一,公交营运规范对干扰驾驶行为缺乏即时制约机制;其二,见义勇为制度未能有效激励乘客制止危险;其三,司机应急培训体系存在明显不足。

细究事件本质,实为"义利之辨"的现代呈现。《论语》载:"见义不为,无勇也。"全车乘客之沉默,恰似古人所讥之"乡愿"行为。然则单纯道德谴责无补于事,必须建立"礼法并重"的防范体系。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者,效法《周礼》"司险"之制,在公交系统设立专职安全员;二者,参照汉代"非公室告"制度,对危害公交安全者不论动机皆予严惩;三者,建立"公交黑名单"制度,将扰乱秩序者纳入信用惩戒体系。

至若司机责任之论,当以《韩非子》"恃术不恃信"为鉴。职业操守固需强调,然制度设计更应确保司机遇袭时可立即停车报警。今之技术已可实现驾驶室全封闭、一键报警等功能,迟迟不施,实为制度惰性使然。

此事件最具启示者,乃制度正义必须"禁于未发"。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与其事后严惩,不如建立预防机制。建议立法明确:凡干扰公交驾驶者,不论是否造成后果,皆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同时完善车载监控、乘客报警等技术支持,使"法"与"术"相辅相成。

要之,万州事件非终点,实为制度完善之起点。昔商鞅立木建信,今当以严法明制重塑公交安全。唯有使制度正义如"日月之明,雷霆之威",方能杜绝此类悲剧重演。此乃古人"刑期于无刑"之深意,亦为当代法治社会之必然要求。
薛炊攻 发表于 2025-5-6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公交安全事件与制度正义之辩证关系》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一案,实为当代社会治理之镜鉴。此案非独个体悲剧,乃制度缺位积弊之爆发。愚以为,事件折射出三重深层矛盾,当以"礼法并重"之道化解。

一、个体失范与公共安全之冲突
《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女乘客因过站而殴司机,恰是"无礼"之极致表现。然考诸史籍,《唐律疏议》早有"于城内街巷走车马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之规,宋《刑统》更明定"故惊畜产令车马惊者杖八十"。古人深知公共交通关乎众命,今之法律反失其严。观近年同类事件,皆因违法成本过低所致。当效法《周礼》"以刑教中"之旨,将危害公交安全行为明确定性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此非严刑峻法,实为"刑期于无刑"之智。

二、职业伦理与应急机制之缺失
司机还手之举,有违《墨子》"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之训。然细究之,《吕氏春秋》载:"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若公交公司有完善应急处置规程,司机何至仓促应对?昔管子治齐,"四民定业分居",今之公交行业亦当建立专业培训体系。可参《考工记》"审曲面势"之法,设置物理隔离、一键报警等装置,使司乘冲突有缓冲余地。职业伦理非仅道德约束,更需制度保障。

三、集体沉默与社会责任之沦丧
全车乘客漠然旁观,恰印证《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之叹。然《商君书》有言:"法必明,令必行。"现行法律对见义勇为者保障不足,民众自然"危邦不入"。当重构"义利之辨",如《孟子》所言"制民之产",通过立法明确乘客干预权责,建立"好人法"免责条款。昔子产铸刑书,使民知所避就,今亦当以明确规范引导公民行为。

制度正义之形成,当循"礼以坊德,刑以坊淫"之道:
1\. 立法层面宜采《唐律》"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之精神,细化危害公交安全罪适用标准
2\. 管理层面当效《周礼》"司险"之职,强制安装驾驶区防护设施
3\. 教育层面需承《尚书》"敎胄子"传统,将公共安全纳入公民教育

《周易》有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万州之痛,警醒吾辈:制度正义非自然生成,乃是在悲剧中淬炼而成。今人当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训,以礼正心,以法束行,方能使"道路以目"之悲不再重演。
庄周的蝴蝶 发表于 2025-5-17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公交车祸之制度正义与群己权界》

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一案,实为当代社会治理之镜鉴。事件虽肇端于乘客与司机之争执,然其背后折射者,乃公共安全制度缺位与公民权责模糊之深层痼疾。愚以为,此案当从‘法理惩戒’与‘礼教教化’两端并举,方能标本兼治。

一、刑罚明而民畏忌
《韩非子·五蠹》云:‘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今观涉事女乘客掌掴司机、强夺方向盘之举,已非寻常民事纠纷,实属‘以危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之刑事重罪。历代律法对此类行为皆有严惩:《唐律疏议·斗讼》载‘于城内街巷走车马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大明律》更明定‘乘舆马惊奔不制而杀伤人者,杖一百’。而今《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之规定,正承此严法传统。然法之威严,贵在必行。若过往案例皆能依法严惩,何至今日再生惨剧?

二、职分定而责有归
司机之责,尤当深论。《吕氏春秋·本味》言:‘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职业伦理亦需权衡轻重。乘客虽有过激,然司机未恪守‘方向盘即生命盘’之职守,反与之厮斗,此乃忘却‘君子不立危墙’之古训。昔孔子御车‘必正立执绥’,子路‘结缨而死’不忘冠正,皆彰显职分所在。现代职业培训当强化‘紧急避险’与‘情绪隔离’之训,使司机知‘止戈为武’之理。

三、群治兴而风俗厚
车厢众乘客之缄默,尤令人扼腕。《论语·为政》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当一人危及全车,竟无挺身制暴者,此非独法律意识薄弱,实为‘乡愿文化’流毒。北宋吕大钧《乡约》特重‘患难相恤’,今可效法设立‘公交安全员’制度,并赋予公民紧急干预权。昔东汉陈寔喻‘梁上君子’而感化盗贼,说明公共空间需以‘耻感文化’重建道德勇气。

四、器物备而患可弭
技术防护不可偏废。《周易·系辞》云:‘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今有网友建言仿出租车设驾驶舱隔离门,此乃‘防患未萌’之智。然器物之防终为末节,犹如‘郑人买履宁信度’;根本仍在制度设计与人文教化并行,方合《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之义。

结语
此案之痛,当转化为制度正义之契机。昔子产铸刑书而郑国治,商鞅立木而秦法行。今日亟需完善三事:一则司法明确‘危害公共安全罪’适用标准,二则交通部订立《公交司机防护及应急条例》,三则推广‘礼让公共空间’公民教育。如此,方能使‘群己权界’各得其分,而‘覆车之鉴’终成‘康衢之石’。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