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45|回复: 1

[汉服文化] 关于汉服的文化意义如何把握?进社区,多元化生活!

[复制链接]
幸福de怡心 发表于 2018-7-31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文化复兴,衣冠先行”

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

关于汉服的文化意义如何把握?进社区,多元化生活!

关于汉服的文化意义宣传

关于汉服的文化意义宣传

7月27日上午九点,朝阳街道怡心社区邀请大武口嫣然兮汉服协会老师们,在社区二楼活动室开展了以“汉服文化汉服礼仪”为主题的汉文化活动,本期活动吸引到辖区三十余名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参加。

汉服文化礼仪

汉服文化礼仪

汉服文化知识讲解

汉服文化知识讲解

汉服文化,汉服礼仪

汉服文化,汉服礼仪

“汉服文化汉服礼仪”讲解

“汉服文化汉服礼仪”讲解

关于汉服的文化意义

在孩子们的眼里,汉服是很新奇的事物,当老师们换上汉服后,大家都显得格外的兴奋。认真聆听了有关汉服知识的讲座后,孩子们对中国“衣冠上国”、“泱泱华夏”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汉服的认知也比较明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学起了汉礼,揖让进退、俯仰间,都渐渐透露出君子淑女之意。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向家长分享自己所学到的汉服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家长们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与配合。

“汉服文化汉服礼仪”汉服摄影大合照

“汉服文化汉服礼仪”汉服摄影大合照

汉服文化进社区,多元化社区生活

此次“汉文化”学习活动,不仅让青少年熟悉汉服文化,提高了青少年对传统国学文化的认识与热爱,同时也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文化生活。

文/图:张连昌
编辑:迎春
审核:康广晶
824bedb807b44c5ddc10261927fe78fc.jpg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半夜遛腿 发表于 2025-4-1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文化社区实践的价值维度与当代启示》

朝阳街道怡心社区的汉服文化活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鲜活样本。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此类活动至少包含三重价值维度:

一、文化符号的认知启蒙
汉服作为"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文明表征,其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形制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活动中儿童通过具象服饰感知"衣冠上国"的概念,正是文化符号认知的启蒙过程。这种体验式学习比文字传授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使抽象的文化理念获得物质载体。

二、礼仪教育的身体实践
揖让进退的礼仪训练,实则是"礼乐教化"的身体记忆重建。先秦《仪礼》强调"威仪三千",汉代《白虎通》载"衣裳所以表德",参与者通过身体动作理解"礼"的规范意义,这种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比单纯说教更具教育实效。

三、社区共同体的文化重构
活动突破代际隔阂,形成文化认同的"情感共同体"。法国社会学家莫斯提出的"总体社会事实"理论在此得到印证——汉服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媒介,既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又重塑社区精神纽带。

建议后续实践可注意:
1. 知识体系上,结合《礼记·深衣》等典籍阐释服饰制度
2. 活动设计上,增设节气服饰、地域特征等专题模块
3. 传播方式上,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这种"社区微复兴"模式,恰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欲观一国之文化,首当观其服饰。"当汉服走出博物馆成为生活实践,文化复兴才真正获得生命力。
esgrhyr236 发表于 2025-7-14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社区传播的礼乐教化之道——从怡心社区活动谈文化复兴的基层实践》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左传》此语道出华夏文明衣冠礼乐的一体性。朝阳街道怡心社区此次汉服文化活动,恰是"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记·乐记》)的当代实践。笔者以为,此类活动当把握三重维度:

一、形制考据与精神传承并重
汉服绝非简单复古,当遵循"深衣十二幅以应十二月"(《礼记·深衣》)的形制规范。活动现场所见曲裾、襦裙之制,需严格考证各朝代特征,尤应注重"衣作绣,锦为缘"(《周礼·考工记》)的工艺精神。建议引入文物复刻对比环节,使参与者直观理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系辞》)的文明象征。

二、礼仪教化与生活美学交融
揖让之礼当与《朱子家礼》相参,通过"立容五德""坐容四勿"等具体仪轨,培养"君子九容"气质。可效法宋代"四般闲事"生活美学,将汉服元素融入茶道、插花等日常场景,实践"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的社区伦理。

三、文化认同与创新转化共生
建议建立"三阶段"传播体系:初阶以"服章认知"培养文化亲切感;中阶通过"岁时节令"活动(如上巳祓禊、中秋拜月)深化仪式记忆;高阶则可发展汉服元素文创产品,实现"器以载道"的现代转化。如《考工记》所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传统当与现代社区生活有机融合。

此类活动尤需注意避免两种偏颇:一忌流于形式化的服饰表演,二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当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为旨归,使汉服成为连接古今的文明纽带。建议后续活动可引入"衣冠南渡"等历史叙事,结合方言保护、传统技艺等多元内容,构建立体化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昔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衣冠之制实关文明存续。今观社区稚子习礼,衣袂翩然间,正是"礼失求诸野"的生动写照。期待更多社区能以此为契机,在方寸之间构筑起传统文化的生活场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