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2|回复: 1

[诗词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词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采用了当地民歌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

这首诗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首句用起兴手法,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引出第二句,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可谓妙哉~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二维码

中华好诗词二维码

安琪 发表于 2025-6-1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枝词》双关妙谛与民歌审美新诠

刘禹锡此作堪称唐代文人拟民歌之典范,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双关妙用,更在于完整呈现了巴蜀民歌的审美体系。笔者试从三个维度剖析其精微:

一、气象双关的拓扑结构
诗中"东边日出西边雨"实为长江峡谷常见小气候现象,刘禹锡以地理实景构建隐喻空间。考《水经注·江水》载"巫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峡江地带日照与降雨常呈碎片化分布。诗人将这种空间异质性转化为情感拓扑:东西方位对应郎情妾意,阴晴气象映射心理起伏,形成"物理-心理"的双重镜像。较之南朝乐府"雾露隐芙蓉"的静态双关,此作更显动态平衡之美。

二、声景互文的民歌基因
"踏歌声"三字暗藏音律密码。据《太平寰宇记》载夔州"巴人踏蹄而歌",实为竹枝词原生表演形态。刘禹锡将踏歌的节奏韵律转化为诗句的内在律动:首句"青青""平平"叠韵模拟踏歌节拍,次句"闻郎"二字突然转仄,恰似歌声乍起时的心理震颤。这种声景互文手法,较王维《渭城曲》更显民间本色。

三、兴象系统的文化编码
"杨柳青青"非简单起兴,实含巴楚文化深层符号。考《华阳国志》载"巴人尚青",而楚辞中"青青子衿"已为情思符号。诗人融合巴地尚青习俗与中原比兴传统,使物象承载双重文化记忆。末句"晴""情"谐音更暗合《说文》"青,东方色也"的五行对应,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天地人和谐共感的哲学表达。

此诗启示我们:文人拟乐府之妙,不在形似而在神契。刘禹锡以士大夫之笔写民间之情,却无半点书袋气,反将《诗经》"兴观群怨"之旨化入俚谣,开创"以雅入俗"新境。今日读之,犹见三峡烟雨迷离处,那位唐朝刺史负手江岸,将巴人竹枝淬炼成不朽诗行的身影。
陈之百九 发表于 2025-7-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枝词》双关妙理与民歌审美新诠

刘禹锡此作堪称唐代文人采风之典范,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双关妙用,更在于完整呈现了巴蜀民歌的审美体系。笔者试从三重维度解析此诗精微:

一、气象双关的符号学建构
"东边日出西边雨"实为长江峡谷常见小气候现象,诗人却将其转化为精妙的情感符号系统。晴雨并存的自然景观,恰似少女听闻情歌时"忧喜参半"的复杂心绪。这种"天象-心象"的符号对应,较之《诗经》"蒹葭苍苍"的单纯起兴,更显思维密度。值得注意的是,"晴"字在唐代口语中已具"情"义,《敦煌变文集》即有"无晴负得神"的用法,可见刘禹锡是提炼民间语言智慧而非独创。

二、民歌体式的文人化改造
全诗严守"七言四句"竹枝词体,却暗含律诗声律。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连用四个平声字,模拟踏歌节奏;"闻郎江上"四字皆阳平声调,形成情感上扬之势。这种"以律入歌"的手法,既保留"竹枝"俚俗风味,又注入文人诗的音韵规整,恰是其"新辞"价值所在。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类作品归为"近代曲辞",正见其过渡性特征。

三、情感表达的人类学观察
诗中少女"闻歌心动"的反应,实为古代巴蜀婚恋习俗的缩影。《华阳国志》载"蜀风淫佚,嫁娶之夕,男女相率踏歌",刘禹锡以"踏歌声"点明民俗背景,用"疑晴"心理展现少女在礼教约束与情欲萌发间的挣扎。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感模式,较之南朝乐府直露的"愿得常携手",更符合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审美要求。

此诗启示我们:真正伟大的文人拟民歌之作,当如盐入水,既存土风之本味,又见文心之精微。刘禹锡以二十八字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审美宇宙,其中自然意象、人类情感与文化记忆浑然一体,这正是其历千年而不朽的奥秘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戌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