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4|回复: 2

[诗词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2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畔独步寻花 其六

江畔独步寻花 其六

江畔独步寻花 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词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居住成都草堂时创作的一组诗。寻同伴未果,独自在江畔散步。每到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所以,自己一个人赏花也是很惬意的。

首句点明寻花地点,次句‘千朵万朵’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景物历历在目。

第三句写彩蝶因恋花而‘留连’不去,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时时’二字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黄莺的歌声。‘娇’字写出莺声轻软,‘自在’不仅是对娇莺姿态的描写,也传出诗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

中华好诗词

cl15816 发表于 2025-4-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品鉴札记

杜工部此诗,乃《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之第六首,作于上元元年(760年)寓居成都草堂时。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蜀地春景,而其间蕴藏之生命律动与诗心独运,尤值深味。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以人名为地标,颇具汉乐府遗风。‘满’字既写花事之盛,亦暗合唐人‘以俗为雅’的审美取向。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承前递进,‘压’‘低’二字尤见炼字之功:以动态笔法摹写静态花枝,使画面顿生张力,较之白乐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更显物态逼真。

转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暗用《庄子·齐物论》‘栩栩然蝴蝶也’之典,然不着痕迹。‘时时’二字既状蝶舞之频,复与尾句‘恰恰’构成时空对仗。末句‘自在娇莺恰恰啼’中,‘自在’一语双关:既摹莺啼之悠然,亦抒诗人心境之畅达。黄莺‘娇’声与戏蝶‘留连’相映成趣,使视觉与听觉意象浑然一体。

此诗之妙,尤在‘以俗入雅’的创作理路。全诗无一字用典,却通过‘黄四娘’‘压枝低’等俚俗语汇,构建出鲜活生动的艺术境界。王荆公评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然此篇恰反其道而行,足见少陵‘转益多师’的创作襟怀。其声律亦颇可玩味:‘低’‘啼’属齐齿韵,与‘蹊’字形成音韵闭环,诵读时自生回环往复之美。

至若诗中‘独步’与‘群芳’的辩证关系,更见杜甫晚年诗学造诣。表面写独游之趣,实则通过花、蝶、莺的互动,展现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较之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孤绝,杜诗此作更多一分人间烟火气,诚如东坡所云‘似淡而实美’者也。

(全文共798字)
英文邮箱 发表于 2025-5-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札记》杜少陵《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审美三昧析微

杜甫此诗乃《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之第六首,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成都草堂时期。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蜀地春景,然细究其里,实蕴三重审美境界,堪为盛唐田园诗之圭臬。

一、物象经营之妙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以人名为地标,暗合《诗经》"采蘩祁祁"之遗韵,将私人宅圃升华为审美公共空间。"千朵万朵"以数词叠用破格,较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更显密实厚重。"压枝低"三字尤见炼字之功,"压"字兼含物理重量与视觉张力,与晚唐齐己"一枝斜压碧阑干"异曲同工,然杜诗更具动态平衡之美。

二、声色交响之境
后联"留连戏蝶"与"自在娇莺"构成视听双重奏。"时时舞"以时间副词强化空间动势,较王维"时鸣春涧中"更富韵律感。"恰恰啼"既拟莺声之清越,又暗合诗人步履节奏,与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见"字同臻物我冥合之境。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此联"状景物而寓天趣",正指其超越单纯摹写而达天人交感之层。

三、乐景写哀之旨
此诗表面写春光骀荡,然置于安史之乱后语境观之,实延续《诗经》"乐景写哀"传统。杜甫同期《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与此诗同写草堂闲适,然《独步寻花》组诗首章"江上被花恼不彻"已泄孤愤端倪。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谓"闲淡中自有沉郁",恰指此等看似欢愉之作,实蕴诗人对盛世不再的深层怅惘。

今人赏此诗,当知唐人近体之妙不仅在格律精严,更在寻常景物中寄托深远。杜公以战乱之眼观太平之景,遂使寻常春花蛱蝶俱载史家心事,此即钱锺书先生所谓"诗可以怨"的至高境界。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