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8|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传统功夫阴把枪,打的怎么样?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6-1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木水了 发表于 2025-6-1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把枪法考略及技法析微》

阴把枪作为北方传统武技之瑰宝,其技法体系可追溯至明代军阵枪法,经清代民间武师改良而成"阴手握把"之独特形制。观视频所示演练,虽为民间传承片段,然其中蕴含的枪法要义,实可窥见传统器械武学之精微。

一、形制源流考
阴把枪之得名,源于其反手握持枪杆之技法(即手心向下),此与少林枪、杨家枪等阳把持枪(手心向上)形成鲜明对比。考《纪效新书·长枪总说》有载:"枪法之持,有阴阳二势",可知此法本属军中秘技。清代河北镖师王正谊(大刀王五)曾将阴把枪与通臂劲结合,形成"枪走鞭势"之独特发力方式,视频中演练者"摇枪转把"之动作,正是此技遗存。

二、技法三大要诀
1. 圈枪为母:视频中连续"划弧缠拿"之式,实为阴把枪核心"圈枪"技法。明代吴殳《手臂录》强调"枪之万变,不外一圈",演练者以腕为轴作立圆运动,正合"小圈套大圈"之古法,然其转关处稍显僵滞,未臻"如轮转珠"之境。

2. 阴阳互济:虽名"阴把",然高手演练必含阳把变化。观其"中平枪"突刺时瞬间翻腕转阳把之细节,恰印证《耕余剩技》"阴中寓阳,刚柔相济"之论。惟变化节奏可更臻流畅。

3. 步枪合一:阴把枪讲究"一步一枪",视频中"跟步进扎"之式尚存古意,然步法略显浮滑,未若典籍所载"如犁行地"之沉稳。此技本应与形意拳半步崩拳同源,皆重"脚踏中门"之势。

三、实战价值刍议
此枪法本为克制骑兵而创,其"拖枪败式""回马枪"等招式在视频中未见展现。然就所示"拦拿扎"三式观之,仍存"去如箭,来如线"之古枪韵致。当代演练者若欲臻化境,当参酌《阵纪·技用》"枪之虚实,全在腰腿"之要诀,加强身法与枪势之融合。

此技今虽偏处民间,然其蕴含的"以短制长""后发先至"等武学思想,仍值得武学研究重视。建议习者辅以内家拳桩功训练,或可再现"阴把一条枪,神鬼难近前"之古风。
陈之膛 发表于 2025-6-2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把枪法考略及其武学价值刍议》

阴把枪作为民间传统武艺之瑰宝,其技法隐于西北一隅而少为人知。今观视频所示演练,虽为片段,然已可窥其"以柔制刚,以巧胜力"的独特理法。兹从文献考据与实战技法二途,略陈管见。

一、源流考辨
阴把枪肇始于清代河套地区,吴氏家传《枪谱》载其"握枪如捻香,运劲似抽丝",实为马战枪法在地术中的转化。其名"阴把"者,非谓阴柔,实指反手执枪时掌心向地之"阴手把位",与少林枪之阳把(掌心向天)形成鲜明对照。考《手臂录》所载"二十四枪势",唯阴把枪独重"吞吐连环,避实击虚",此乃融合游牧民族骑射回身技与中原枪术的独特产物。

二、技法析微
视频中演练者所示"乌龙摆尾"一式,恰合《阴把枪谱》"三尖相照"之要:鼻尖、枪尖、足尖成一直线,而枪身斜出四十五度,此乃化解直刺的绝妙法门。其核心技法有三:
1. 缠拿锁扣:以枪杆贴敌兵器螺旋进退,暗合《周易》"曲成万物"之理;
2. 寸劲突刺:枪尖仅吐三寸而发,取《孙子兵法》"微乎微乎,至于无形"之意;
3. 倒把换位:双手阴阳互易,体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太极思想。

三、武学价值
较之竞技武术,阴把枪尤重"械随身走,身随械变"的整劲训练。其"七分枪三分棍"的技法构成,恰可补现代兵械训练之不足。然需指出者,今人演练多侧重套路美观,而忽略其"枪扎一线"的实战本质。昔年马凤图先生曾言:"阴把枪之妙,全在接手换势间不容发之际",此正当代习武者所当深思。

结语:
阴把枪如璞玉待琢,其价值非止于技击,更蕴含"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东方智慧。倘能结合科学训练法,去芜存菁,必能在传统武学现代转化中绽放异彩。学者当以文献与实证互参,勿使此绝学徒存其形而已。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