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75|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珍品 ·《快雪堂法书》颜真卿卷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5-1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雪堂法书》 无刻石年月。涿州冯铨汇集晋王羲之至元赵孟𫖯历代书法家墨迹,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并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宛陵刘雨若摹刻。刘光旸为镌刻名手,刻法秀润,有“天画神镂”之誉。此帖后传入清宫内府。原石长短宽窄不一,且有木刻3版,入内府后将长短宽窄统一,并将木板换石重刻。原石嵌快雪堂两廊,即现在北京北海公园松坡图书馆。拓本有涿拓、建拓、内拓之分。

《快雪堂法书》帖,虽卷数不多,却是当时诸多汇帖中颇为重要的一部。本卷收颜真卿小楷《九歌》等作品,共27个页面。

《快雪堂法书》颜真卿卷

(请横屏观看)

《快雪堂法书》 无刻石年月

《快雪堂法书》 无刻石年月

涿州冯铨汇集晋王羲之至元赵孟𫖯历代书法家墨迹,

涿州冯铨汇集晋王羲之至元赵孟𫖯历代书法家墨迹,

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并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

并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

宛陵刘雨若摹刻

宛陵刘雨若摹刻

刘光旸为镌刻名手,刻法秀润,有“天画神镂”之誉

刘光旸为镌刻名手,刻法秀润,有“天画神镂”之誉

此帖后传入清宫内府

此帖后传入清宫内府

原石长短宽窄不一

原石长短宽窄不一

且有木刻3版

且有木刻3版

入内府后将长短宽窄统一

入内府后将长短宽窄统一

并将木板换石重刻

并将木板换石重刻

原石嵌快雪堂两廊

原石嵌快雪堂两廊

即现在北京北海公园松坡图书馆

即现在北京北海公园松坡图书馆

拓本有涿拓、建拓、内拓之分

拓本有涿拓、建拓、内拓之分

《快雪堂法书》帖,

《快雪堂法书》帖,

虽卷数不多

虽卷数不多

却是当时诸多汇帖中颇为重要的一部

却是当时诸多汇帖中颇为重要的一部

本卷收颜真卿小楷

本卷收颜真卿小楷

颜真卿小楷《九歌》

颜真卿小楷《九歌》

小楷《九歌》

小楷《九歌》

《九歌》等作品

《九歌》等作品

共27个页面

共27个页面

《快雪堂法书》颜真卿卷

《快雪堂法书》颜真卿卷

颜真卿卷

颜真卿卷

是当时诸多汇帖中颇为重要的一部

是当时诸多汇帖中颇为重要的一部

汇集晋王羲之至元赵孟𫖯历代书法家墨迹

汇集晋王羲之至元赵孟𫖯历代书法家墨迹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冰月凝霜 发表于 2025-5-1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雪堂法书》颜真卿卷考略及艺术价值刍议

《快雪堂法书》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汇刻丛帖,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向为学界所重。涿州冯铨以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为冠冕,集晋唐至元代名家墨迹,延请宛陵刘雨若摹勒,刘光旸镌刻,终成此帖。其中颜真卿卷所收小楷《九歌》等作,尤可见鲁公书法之精髓。

一、版本流变考
是帖刻石历经三次重要嬗变:初刻时石材形制参差,含木版三块,此即"涿拓"本;入清内府后经乾隆朝整饬,统一规制并易木为石,是为"内拓"本;另有"建拓"本流传民间。现存北海公园松坡图书馆之刻石,乃经内府改造后的遗存。三种拓本中,涿拓最得原貌神韵,内拓虽工整却稍失天然之趣。

二、颜书艺术特征
卷中所收颜真卿小楷《九歌》,结字宽博而气度恢宏,笔法方圆兼备。观其点画,横细竖粗之对比明显,捺笔重按后迅疾出锋,犹存北碑遗意。章法上字距紧密而行气贯通,墨色浓淡变化在刻工刘光旸"天画神镂"的刀法下得以完美呈现。此作与《麻姑仙坛记》同为颜氏小楷典范,然因流传稀少,更显珍贵。

三、刻帖价值重估
《快雪堂法书》虽卷帙不繁,然选帖精审,摹刻之精堪称明代法帖之冠。刘光旸运刀如笔,将颜书"屋漏痕"般的质感转化为石刻语言,使墨迹的飞白、渗化等效果皆得以保留。较之《淳化阁帖》等官刻法帖,此帖更多文人意趣,冯铨在选帖时尤重书家个性表达,故颜真卿卷能充分展现其"忠义之气溢于毫端"的艺术特质。

此卷不仅为研究颜真卿书法提供了重要范本,更反映了明末清初文人法书鉴藏的审美取向。其艺术价值在于:既保存了唐代书法的正大气象,又通过精妙的刻工技艺,使后世得窥晋唐笔法之真传。学者临习时当注意,石刻与墨迹毕竟有别,宜参酌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写经小楷,方能更全面把握颜氏小楷之本来面目。
菠萝吹雪 发表于 2025-7-22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雪堂法书》颜真卿卷考略

《快雪堂法书》乃明末涿州冯铨所辑历代法书汇刻,其价值之重,于汇帖史上堪称"珪璋特达"。此帖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冠首,宛陵刘雨若摹勒,镌刻名手刘光旸奏刀,其"天画神镂"之誉,实非虚美。今观颜鲁公卷所收《九歌》小楷,尤见冯氏鉴裁之精、摹刻之妙。

颜真卿小楷《九歌》传世罕见,此卷存二十七开,笔法精严处犹存"屋漏痕"遗意。细审其结字,横画多取俯势,竖画时见弩张,正合《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密谓际"之要义。鲁公楷书虽以《麻姑》《中兴》诸碑著称,然此小字如粟,却具寻丈之势,足见"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结体智慧。其点画间俯仰向背之态,与敦煌遗书P.3849《九歌》残卷可相参证,当为盛唐文人书写《楚辞》之典范。

冯铨汇刻此帖时,尚存"不令真迹一等"的刻帖传统。刘光旸运刀如笔,将鲁公"锥画沙"的笔意转化为石上锋芒,尤以"横细竖粗"的颜体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帖中"兮"字末笔的波磔,与《多宝塔碑》如出一辙,而转折处的"暗过"之法,又与《颜勤礼碑》相呼应。此等细节,非精于鉴摹者不能为。

此帖历经涿拓、建拓、内拓三阶段,至乾隆时入内府重刻,原石现存北海松坡图书馆。考其版本流变,涿拓墨色沉厚,犹存木版遗韵;内拓则因乾隆命人以石材统一规制,虽失原貌之古拙,却添宫廷之整饬。今观此本,字口清晰如新发于硎,当为内府拓本之佳者。

昔人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然颜书之"法"实蕴"韵"于其中。此卷《九歌》虽为小楷,然"竦轻躯以鹤立"之姿,"气若浮云"之态,尽显鲁公"纳古法于新意"的创造精神。《快雪堂》辑此刻入帖,不仅补颜书小楷之阙,更为后世留下了唐人笔法传承的重要物证。学者若能以此卷与《东方朔画赞》对读,当可窥见颜体由瘦劲向浑厚演变之轨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