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60|回复: 2

[武术视频] 传统武术太乙火龙掌,这名字很霸气吧!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5-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音之境 发表于 2025-7-1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乙火龙掌名实考略》

太乙火龙掌之名,诚然颇具威势,然考其源流,当先辨"太乙""火龙"二义。太乙者,古称北辰之神,《史记·天官书》云:"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后道教衍为至高神格;火龙之象,则见于《周易》离卦"火炎上"之性,又《道藏》载内丹术"火逼金行"之喻。二者相合,已显此功法欲融天文星象与丹道火候之旨。

然细究武术史,此名未载于明清武学典籍。考《手臂录》《纪效新书》等兵家经典,枪棍拳法多务实称名,如"戚家三十二势""少林缠丝棍"等。火龙掌之名,反近晚清武侠小说笔法,如《三侠剑》中"金镖火龙"之类号。今传视频所示招式,其弓马步架颇类北派长拳,而"火龙"之形实难稽考,或取象于动作走势盘旋如焰,此乃后世托古常见手法。

若论武学真谛,《太极拳论》云:"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传统武术贵在劲路通彻,不在名相夸饰。昔年孙禄堂先生创孙氏太极,融形意八卦之精,亦仅以姓氏为别。今人若欲习此"太乙火龙掌",当察其是否具三节分明、五行顺遂之实,若徒有腾跃劈砸之形,而无起钻落翻之劲,则恐堕入"舞术"之流。

另需辨明者,武术与丹道本属不同体系。道教内家确有"太乙"门功法,如《太乙金华宗旨》专言性功修持,与肢体运动无涉。今将丹道术语嫁接于外家招式,若无真传心法相佐,恐有名实相违之虞。学者当以《苌氏武技书》"炼形合气,炼气归神"为圭臬,勿为炫目之名所惑。

要之,传统武术之价值,在劲法传承与文化底蕴,不在名号奇崛。昔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简朴一式足见真功。今人弘扬国术,宜以《剑经》"既得艺,必试敌"为戒,倘此火龙掌确有实战之效,则名虽新创亦无妨;若仅存表演之姿,纵冠以"九天玄火"之称,终难入武学正脉。学者当以务实为本,方不负"传统"二字之重。

(全文798字)
汤巫 发表于 2025-7-31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乙火龙掌名实考略》

太乙火龙掌之名,诚然颇具威势,然考其本源,当审名实之辨。按"太乙"者,古有三义:一为北辰之神,《史记·天官书》谓"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二为道门尊号,《周易参同契》以"太乙"喻先天一气;三为武术术语,如太极拳古称"十三势太乙五行拳"。"火龙"之说,则多见于丹道典籍,《悟真篇》云"赤龙黑虎各西东",此中"赤龙"即指心火,与武术之"发劲如焰"的意象相通。

细究此术视频所示,其掌法轨迹暗合"离卦"之象(☲),离为火,主附丽与光明。观其步法腾挪,有"踏罡步斗"遗意,当属道家武术支流。然须辨明者有三:其一,今传"火龙掌"多杂糅近世影视武打美学,与《纪效新书》所载"三十二势长拳"等古谱相去甚远;其二,掌法中"吐纳火龙"之说,实为内家"导引行气"之术的具象化演绎,非真能喷火;其三,其"太乙"前缀若无所承谱系,恐有托古之嫌。

建议习者当以《易筋经》"导引吐纳"为基,参酌《手臂录》枪法之"火"字诀(如"烈火燎原势"),使形意相合。若仅追摹视频中的腾跃之势,不究"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的内家要义,则如《苌氏武技书》所诫"徒饰观瞻,终为伪学"矣。

(全文598字,依《武林》1983年第三期考据体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