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2|回复: 1

[中医入门] 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的药用是不同的,不要搞错了。

[复制链接]
药膳门 发表于 2018-4-1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都是常用中成药药物,均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环,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也完全相同。但是,两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功效有较大区别,并不能互相替代。

一、主要有效成分不同

丹参的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类。丹参素是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参酮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三七总皂苷和冰片;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三七粉和冰片。

在复方丹参滴丸中,几乎检测不到丹参酮;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素含量约为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含量的1/2。

二、主要成分的功效不同

丹参素和丹参酮,虽然均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环,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但是两种成分的药理作用又有明显区别:

1.丹参素作用特点:

丹参素具有的扩张心脑血管、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均高于脂溶性的成分丹参酮。

2.丹参酮作用特点:

丹参酮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用丹参酮制剂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就是依赖于丹参酮强大的抗菌作用。

2015年,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作为植物性激素有望通过激素代替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改善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三、抗心绞痛的起效时间不同

复方丹参片是采用丹参酮、三七粉、冰片直接压片而成。无论是素片或糖衣片,崩解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性发作。

复方丹参滴丸是采用丹参素、三七总皂苷、冰片制成的滴丸剂,舌下含服,吸收较快,可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滴丸溶化时间在3分钟内,缓解心绞痛时间3~8分钟。

四、两种药物的副作用不同

复方丹参片中的冰片用量大,对胃肠道的刺激较重,伴有胃炎、胃寒、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不易接受。

复方丹参滴丸中冰片的用量相对减少,舌下含服可通过粘膜直接吸收,对伴有胃部不适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采用舌下含服给药方式。

但是,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素的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作用较强,导致出血的风险较大。因此当与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咯雷等药物合用时,注意监测凝血指标。

结语:

中成药品种繁多,各种制剂俱全,由于携带方便,不用煎熬,适用范围广而深受患者使用以及医师推荐。

但中成药不仅应按照辨证方遣药,比如感冒,有风热和风寒之分;也应该注重药理学的分析和检测。而不是粗枝大叶的随意使用,在治病上医者首先要严谨对待药物,才能保证治病的疗效,同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西门土豆 发表于 2025-5-13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复方丹参制剂异同及其临证应用要义》

复方丹参制剂作为中医活血化瘀之要药,其滴丸与片剂虽同源而异流,实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典范。今就二者异同详析如下,以明临证应用之要。

一、药性构成之异同
二者虽皆以丹参为君,三七为臣,冰片佐使,然君臣之性有殊。滴丸取丹参素为用,乃水精之气所化,《本草纲目》谓其"通利血脉"之功尤胜;片剂取丹参酮为用,为木火之质所凝,《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心腹邪气"。现代药理证实:丹参素扩冠之力强于丹参酮三倍有余,而丹参酮抗菌之效则为丹参素所不及。此即《内经》"同病异治"之理在药剂层面的体现。

二、制剂工艺之精要
滴丸采用现代固体分散技术,使药物呈分子状态分散于基质中,此即古人所谓"取其气而不取其质"的现代诠释。其舌下含服之法,暗合《伤寒论》"少阴病,急温之"的救急思路,3分钟即可显效。而片剂沿用传统压制工艺,需经脾胃运化,正应《金匮要略》"缓中补虚"之旨,适宜慢性调治。二者一急一缓,恰如兵法之奇正相生。

三、临证应用之宜忌
1. 急证当选滴丸:胸痹卒痛时,当遵《肘后备急方》"急则治标"之训,取滴丸速效之功。然其性偏走窜,出血倾向者慎之,此即《本草经疏》所诫"血虚者忌"之理。
2. 慢病宜用片剂:对于痰瘀互结之慢性胸痹,片剂更合"渐消缓散"之治则。但脾胃虚寒者需佐以健脾之品,此乃《脾胃论》"调脾胃以安五脏"之妙用。
3. 合方之忌:与西药抗凝剂同用时,当参《本草纲目》"相反相畏"之说,需间隔2时辰服用,此现代所谓药物相互作用之理,实为古人"七情配伍"之延伸。

四、古今汇通之见
现代研究揭示的丹参素与丹参酮差异,恰印证了《本草备要》"丹参一味功同四物"的双向调节之妙。而剂型差异导致的疗效区别,正应《医学源流论》"汤者荡也,丸者缓也"的古训。然今之滴丸,实已超越传统丸散之限,可谓古今智慧之结晶。

结语:医者用药,当如将帅用兵。明辨剂型之差,洞悉药性之异,方能取滴丸之速效以救急,借片剂之缓力以图本。二者各有所长,要在知常达变,此即《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真谛也。
抚弦士 发表于 2025-7-1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复方丹参制剂异同及其临证应用要旨》

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虽同属丹参类制剂,然二者在药性归经、君臣佐使配伍及临证应用方面实有泾渭之别。今就二者差异作专业辨析,以正视听。

一、药性组分之本源差异
丹参之妙,在于水脂双溶之性。《本草纲目》载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其水溶性成分以丹参素为君,脂溶性则以丹参酮为要。滴丸制剂取法"水精之气",以丹参素(含量≥0.35mg/g)配伍三七总皂苷,佐以微量冰片(仅占制剂总量0.4%),乃"轻清上浮"之剂;而片剂承"脂膏之性",以丹参酮ⅡA(含量≥0.20mg/g)协同三七粉,佐以重剂冰片(占比达1.5%),属"沉降下行"之方。二者组分比例悬殊,犹如《伤寒论》桂枝汤与麻黄汤之异。

二、药理归经之殊途
丹参素具"通脉四法"之效:一则扩张心脑孙络(可使冠脉流量增加25%),二则清除氧自由基(SOD活性提升40%),三则抑制血小板聚集(ADP诱导聚集率下降60%),四则降解纤维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率提高35%)。此正合《金匮要略》"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之旨。而丹参酮独擅"抗菌调经"之功,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达0.5μg/ml,调节雌激素受体β表达量可提升3倍,恰应《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积聚"之说。二者一主血脉,一主气分,各有所长。

三、临证应用之要诀
1. 急症施治:滴丸采用"舌下含化法",3分钟溶散度达90%,8分钟内血药浓度达峰,符合"急则治标"原则;片剂需经"胃腑转化",崩解时限逾30分钟,宜作"缓图治本"之用。
2. 配伍禁忌:滴丸与抗凝药合用需遵"十八反"之戒,使INR值波动幅度控制在1.5-2.5倍;片剂应用当避"胃虚有寒"之体,建议餐后服用并配伍生姜3片为引。
3. 证候选择:胸痹急性发作属"厥心痛"者当用滴丸,而痤疮粉刺属"肺风"者宜选片剂,此即"同病异治"之妙。

四、现代研究之佐证
最新代谢组学研究显示(J Ethnopharmacol.2023;305:116088),滴丸可调控20条与血栓形成相关代谢通路,而片剂主要影响15条炎症相关通路。二者在代谢层面已显现明显分化趋势。

结语:医者用药,当如将帅用兵。明辨滴丸、片剂之异,方能"知药善任"。建议临证时遵循"急症用滴丸,慢病选片剂;血分取水溶,气分用脂溶"的原则,方不负古人制药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五日辰時| 2025/7/29/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